付費限定沒有人一開始就知道要做什麼:大學畢業一年半,我換了四份工作(上)
付費限定

沒有人一開始就知道要做什麼:大學畢業一年半,我換了四份工作(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透過這個故事,我想告訴你:職涯這條路上犯錯是必要的,沒有人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這聽起來令人灰心對吧?但好在我們可以透過一連串正確的小小選擇與修正,讓自己走在越來越適合的路上。

成為了前端工程師後,不論走到哪,凡是需要簡要概括我是誰,從我嘴裡的說出去的第一句話往往是:「Hi,我是 Vivian ,一個從英文系畢業,靠自學轉職成為軟體業的前端工程師,喜歡寫作、閱讀與自我成長。」

除了面試場合外,更多時候這句話更常出現在受邀的跨領域轉職講座場合上,或是出現在一些有關職涯訪談的短型報導、Podcast 節目中。

我大概能夠想像,讀者、聽眾們聽了這短短的自我介紹,內心會有什麼想法,甚至我直接收到以下類似的反饋:

「哇,英文系一定很吃香吧?」

「我不像妳一樣聰明、反應快。」

「女性在職場上一定很吃香吧?不會寫的時候就抱大腿啊。」

確實短短一句自我介紹,其實很難讓大家完全了解從零到前端工程師這個過程中,我到底是經歷了什麼樣的轉折,甚至是遇到什麼挫折,而帶給了大家這件事「由我來完成是很輕鬆」的錯覺。

為了讓大家能夠更清楚了解在轉職過程中我的心態轉換,並不像大家所說的「輕輕鬆鬆」,我決定跟大家分享有關於我成為前端工程師之前的那些故事。

在穩定作為前端工程師前,我大概經歷了約一年半我認為對自己而言,超級黑暗的職場生活,在這一年半中我換了四份工作。

當然事出有因,這一切的開端都要從我的大學生活開始。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32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從今天開始的轉職計畫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Vivian Yeh - 跨領域轉職的軟體工程師
443會員
102內容數
為了追求可以窩在座位上、可以心無旁騖思考問題、座位可以亂七八糟沒關係、不需要到處哈腰點頭跑客戶,不用腳踩十公分、連妝都可以不用化的職場人生,文組少女毅然決然踏上RD的養成日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先前的內容中,我們講了非常多轉職者在軟體業可以嘗試的角色,而這一篇文章主要要來聊聊大家顯少討論的一個轉職職務角色,那就是:軟體業中的行銷人員。
在先前內容中,我們很少提及但在軟體業其實也是相當熱門的職務,這個職務就是 AM(Account Manager ) 客戶經理。 你在人力銀行上,可能會看到跟客戶經理有相關的各式各樣的職務名稱,例如:客戶維繫專員、客戶關係專員、客戶成功專員,又或者是客戶成功經理⋯⋯
在先前的篇章中,我大概把一些主流、在軟體業中比較常被拿出來討論的角色說過一遍:例如:各種類型的軟體工程師、產品經理、專案經理等。 綜觀來說,這些角色都比較偏向內勤角色,即便會有需要與人溝通、協商的工作成分,在角色定位上大部分時間還是以跟體制內的同事,又或者是因為某個共同的軟體服務需求而一起協作⋯⋯
在先前的內容中,我們講了非常多轉職者在軟體業可以嘗試的角色,而這一篇文章主要要來聊聊大家顯少討論的一個轉職職務角色,那就是:軟體業中的行銷人員。
在先前內容中,我們很少提及但在軟體業其實也是相當熱門的職務,這個職務就是 AM(Account Manager ) 客戶經理。 你在人力銀行上,可能會看到跟客戶經理有相關的各式各樣的職務名稱,例如:客戶維繫專員、客戶關係專員、客戶成功專員,又或者是客戶成功經理⋯⋯
在先前的篇章中,我大概把一些主流、在軟體業中比較常被拿出來討論的角色說過一遍:例如:各種類型的軟體工程師、產品經理、專案經理等。 綜觀來說,這些角色都比較偏向內勤角色,即便會有需要與人溝通、協商的工作成分,在角色定位上大部分時間還是以跟體制內的同事,又或者是因為某個共同的軟體服務需求而一起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