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4/11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Web3 最根本的邏輯是什麼?

Web3 最根本的邏輯是什麼?
Web3 最根本的邏輯是什麼?
Web3 至今為止仍是個很模糊的概念。多數人對於此領域沒有一致的認知。
市場對於 Web3 有許多正反的討論,反對者認為:「Web3 只是新的行銷手法,或是創投的新炒作題材,Web3 其實並沒有實際改變了什麼」;支持者則認為:「Web3 是未來全新商業模式,人們會對自己的數據擁有更多選擇,而不是由平台決定,將會改寫網路甚至社會結構,未來將會取代現有網路公司。」
出現許多「為了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的服務、「為了區塊鏈而使用區塊鏈」的公司或是政策。例如農產品履歷是否真的需要區塊鏈技術?此模式最終還是需要仰賴對於廠商的信任而失去意義。
所有參與者都應該理解 Web3 對於自身的意義是什麼,上述現象源自於人們未清楚思考 Web3 明確的定義。身為參與者,若能對於自身所參與的產業有深刻的思考,方能辨識真正符合 Web3 邏輯的項目並投入資源。
討論需要建構在對於 Web3 有明確的共識,如果嘗試思考要給 Web3 定義,那會是什麼?我們先來稍微講述 Web3 過去的故事。

Web3 為何出現

Web1 的自由
網路的出現讓資訊傳遞更加自由。最一開始的協議都是資訊傳遞的基礎,TCP、IP、SMTP、HTTP 等傳輸資訊的協議,後來被稱之為 Web1,這些協議讓資訊可以更自由地在網路世界傳遞,打破了過去由傳統勢力掌控報章雜誌與電視的環境,創造了新的資訊傳遞空間,任何人藉由網頁架設與資訊讀取,都可以做到自由傳達資訊,而不會輕易受到約束,或是受制於他人。我們可以說:
Web1 使個體「自由」傳遞資訊

Web2 的方便
Web2 提供了更方便傳遞資訊的服務,資訊因此開始產生價值。
價值的型態有多種樣貌。價值不只是看得到的金錢流動,網路上流通的價值其實有很種形式。隱私權與個資、創作者所製作的內容、意見領袖的影響力等,其實都是屬於使用者的一種隱性價值。
Web1 的自由,背後的代價是使用者需要對自身負起更多責任,也需要擁有一定的技術門檻,例如建構網頁的能力或是搜尋網頁的技術。鑑於此痛點,出現了許多基於開源的協議上、提供許多更方便、對一般使用者更友善的 Web2 服務者,典型代表就是 Google、Meta、Twitter 為首的科技巨頭,提供人們「更容易使用的網路」,讓更多人可以真正的參與並享有網路帶來的益處,資訊因網路開始產生價值。
Web2 使個體「方便」傳遞價值
然而,Web2 方便的代價是減少了使用者的自主性。Web2 真的太方便了!強大的搜尋引擎、看不完的串流影片、東西齊全的線上商城,但是使用者也付出了代價:對於自身的隱性價值沒有自主權。
使用者應有權利選擇該如何使用上述隱性價值,但這些隱性價值大多數都默默被 Web2 平台所收取。推特不會將「好內容所帶來的流量與收益」分給製作好內容的創作者,臉書將「信任它的使用者」的個資任意進行商業運用,Google 的成功來自於使用者所投入的時間,科技巨頭已經主導了價值流動的規則:
  • 創作者對於 Youtube 的分潤規劃無法提供意見
  • 使用者無法決定 Line 的隱私權政策
  • 使用者受制於演算法決定所吸收的資訊
  • 金錢流動 (特別是國際電匯) 受到許多中間者的抽成與授權
  • 臉書使用者直到最後一刻才知道自己的個資被賣掉了
Web2 重蹈了傳統世界的覆轍,網路變得不再自由。使用者得到方便的代價是犧牲了部分的自由,網際網路也因為被少數人發現了其中的巨大價值,出現了權力集中的力量,進而主導價值流動的規則,衍生了許多問題。
現在使用者唯一的自由,只能是選擇繼續使用或離開。因此漸漸出現第三選擇的聲音,也就是 Web3。

Web3 的理念是什麼

Web3 的出現,是希望可以在盡可能不犧牲現有方便的前提下,保有 Web2 的使用者介面與既有服務內容,提供更加自由傳遞價值的網路。換個話說,Web3 的理念,是希望可以擁有 Web1 自由的精神,並且讓使用者享有 Web2 的服務與便利性,讓使用者的選擇權與隱性價值回到自身上。因此也可以說 Web3 的目的是使個體「自由」且「方便」傳遞價值。
然而,現階段趨勢較看重在自由上而非方便。因此設計上,使用者仍需要擁有錢包使用的知識,也需要對於自身資產的管理負起更多責任等。Web3 其實仍然有許多的不方便,但總比起 Web1 年代需要使用基本的 SMTP 才能網路寄信,還是方便許多了。使用者也漸漸習慣 Web2 的介面與使用方式,方便已經成為現代的基本標配了,所以 Web3 開發者更多是著重在如何讓使用者享有更多的自由:
Web3 目的是使個體「自由」傳遞價值

自由傳遞價值
但什麼是「自由傳達價值」?有三種意涵:
  • 自由保留價值:使用者 A 可以自由決定將「自身的價值」保留給自己。例如創作者可以決定自身文章與影片創作的收益流向,或可以與平台共同討論分潤,甚至投票表決,而非單方面受制於平台政策。
  • 自由轉移價值:使用者 A 可以自由決定將「自身的價值」轉移給使用者 B。例如,使用者可以利用區塊鏈與錢包功能,全權控制自身資產的流向,而不會受制於中介者的信用,或是交易所惡性倒閉。
  • 自由創造價值:使用者 A 可以自由決定將「自身的價值 / 他人允許的價值」拿來使用創造更多價值。例如持有者可以將自己擁有的藍籌 NFT 或是虛擬土地出租獲利,甚至思考新的商業模式,而不受制於原開發者的想法 (當然持有者也可以選擇尊重他)。
因此,所謂的傳遞價值,其實擁有更廣義的面向。除了「價值」型態多變,「價值流動」的型態也很多元。若能理解自由傳遞價值的意涵,理想中的 Web3 世界,應該可以看到許多類似於下文的場景:
  • 創作者與流動性提供者,可以利用治理投票的方式,與平台共同討論適當的分潤機制,甚至可以直接複製協議,修改出更理想的版本。當初 去中心化交易所 Sushiswap 就是分岔 Uniswap 的代碼,加入了流動性挖礦機制,得到了市場認同而成功。
  • 使用者擁有自身的社交圖譜資料,可以將社交圖譜帶著走,而不用受制於轉換社群軟體的轉移成本,像是可以將臉書好友無痛轉移到新的平台。最近很紅的案例是去中心化社交媒體協議 Nostr,只要是基於 Nostr 的應用程式,都可以互相輕易轉移資料,例如使用者在 Damus (IOS) 的好友資料,可以輕易轉移到 Amethyst (Android),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應用程式,但卻可以無痛轉移貼文記錄、追蹤者名單。

Web3 不會取代 Web2
Web3 雖然追求自由,但代價與 Web1 相同,只能使有能力參與的人才能享受自由傳達價值的益處,例如需要擁有錢包操作的知識,才有資格參與;對於沒有能力的人來說就無法參與或是容易受傷,例如可能受到詐騙或是發生嚴重操作錯誤的機率較大。完全的自由市場機制,成就完全取決於自身的能力,是一把雙面刃,會遺漏掉社會上的其他人。
Web2 讓相對沒有資訊能力的人,擁有相同的起點。臉書與 Youtube 仍然是一個提供曝光機會與發揮影響力的好選擇,Amazon 使沒有能力行銷與建立實體通路的賣家有更好的機會,Google 讓所有人可以隨時搜尋新知。Web2 提供的方便非常確實,真的改變了世界,功不可沒且無可取代。
Web3 是提供了人們另一個選擇,而非取代。在選擇繼續使用或拒絕 Web2 服務中的第三選擇,讓拒絕的人可以有更好的歸屬,Web2 與 Web3 相互填補不足,讓網路盡可能滿足所有人,Web3 的理念與 Web2 並不衝突。
Web2 與 Web3 相互填補不足,使網路盡可能滿足所有人

清晰的思考

Web3 確實有存在的必要,因為世界確實有人需要自由傳遞價值的第三選擇;Web3 不會取代現有網路公司與 Web2 結構,而是市場各取所需,相互結合創造更大的綜效。
  • Web1:「自由」傳達資訊
  • Web2:「方便」傳達價值
  • Web3:「自由」傳達價值
理解這些原則,將可以使人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面,減少因 Web3 世界大量雜訊的性質所造成的決策失誤,降低 FOMO 的情緒,提升思考品質。

對於圈外企業而言
身為傳統公司,應該思考自身優勢該如何與網路、使用者結合。
不應該也不需要急於投入 Web3 的研究與商業模式,例如趕熱潮發行 NFT 深怕落後,或是推出與本業無關的 Web3 業務內容,反而可能導致品牌受傷。
哪些東西去中心化確實可以更好?而哪而些東西可以保有 Web2 的商業模式較適合?以 Web3 的宗旨「自由傳遞價值」意涵與目的去思考,將減少因「為了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的問題。

對於圈內團隊而言
對於開發者,理解 Web3 理念,對於找到創新機會與增加決策品質有所幫助。
  • 身為 Web3 項目開發者,應從價值的角度思考,有些「價值」型態未被挖掘,又有哪些「價值流動」的型態可以組合,在 Web3 領域看透價值者,將可以有更多的創新。例如當初首先提出 DeFi 2.0 與 NFT AMM 的創新,就是那些完全看透「價值多元型態」的開發者,才能做到的創新。
  • 開發團隊應以「自由傳達價值」作為開發方向的北極星,將可以更清楚抓到 Web3 市場需求與現階段所缺少的拼圖,確實找到新的機會,而非著重在錯誤的方向。例如假設代幣對於自身服務的價值自由傳遞無關,那麼不發行代幣也許是個適當的決策,避免因代幣經濟學失敗,連帶導致項目失敗的情形發生。
以價值為思考,將可以使開發團隊在 Web3 站穩根基,掌握市場趨勢。

對於使用者而言
對於使用者而言,理解 Web3 理念,對於選擇什麼項目投入與自身思考模式的提升,將有所幫助。
  • 身為使用者,以「自由傳達價值」的角度審慎評估項目,將可以提高決策品質。使用者將可以更容易知道項目方有沒有想清楚、該協議是否提供 Web3 世界真正有需求的產品,對於自身決策更加有自信,辨別哪些團隊與產品是未來有潛力的、方向確實的協議。
  • 在 Web3 的世界,既然追求自由,就要有不方便的認知。養成自己做功課的習慣,對於自身的決策負責,沒有監管的世界需要仰賴自身的知識與能力,不應該完全聽信他人的言論,隨時保持思考,否則就不該選擇 Web3。
有以上認知,使用者將能以更適當的技能與心態,參與這個全新的網路並享有益處。
Web3 最底層的原則是「自由傳遞價值」,若以此為核心順應去思考自身行動,任何人都可以找到真正的機會。
持續思考,呵護熱情,下次見。
訂閱電子報,用原則來理解 Web3:連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