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7/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講古篇8--小時候我養過母雞

臺灣已經好幾個月缺蛋,幾家類黨媒便報導有人自己養母雞獲得「雞蛋自由」的新聞,為農委會分散一點壓力。我私心暗想:如果學習中共的招數(),找若干營養、醫藥專家或者命理師、廟祝上節目,說雞蛋吃太多對身體不好,或者說多吃蛋變窮光蛋之類的話,效果會不會更好?(誤! ^_^)
遙想小時候,農家總是會養幾隻雞,我也就幫忙家庭分擔餵養的工作。我家採放養的方式,讓雞在屋前屋後到處跑,甚至登堂入室,所以雞的行為有部分和養在籠子裡的不同。以下且來談談我的養雞觀察與經驗。
母雞  ([陳傳義] 拍攝)
母雞 ([陳傳義] 拍攝)
那時沒有缺蛋的新聞,大家養雞不是為了有蛋吃,而是為了吃雞肉。但一般而言母雞較多,所以蛋算是副產品。咦?養雞人家重女輕男嗎?非也,實因公雞長大不生蛋,徒然浪費飼料,太多又常打架,所以先殺公雞,直到只留一隻,能夠啼叫報曉,幫母雞配種即可。
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而使母雞實現其生命意義就是要生蛋。當母雞想生蛋了,行為有些徵兆。首先,她們會唱歌,一個「格」字不斷重複,其中有長短高低音變化,真的就是一首歌。我一直不懂,母雞為什麼要這樣,是在向公雞暗示嗎?其次,她們會跳上跳下,到一些不常去的地方探頭探腦,為了找個滿意的下蛋場所。細心的主人發現了,便會找來籃子、箱子等物,放進一些稻草或破布,做成一個窩供母雞使用。但主人的好意未必都被接受,有時她們更喜歡草叢、雜物堆的縫隙等隱密處。
母雞通常產下十幾顆蛋之後才開始抱孵。在這之前,她們並不整天坐在窩裡,而是想生蛋時才進窩,其餘時間則像平常那樣,在雞群裡耙土覓食,不時唱唱生蛋之歌。當蛋在體內成熟,母雞感覺要生了,便會到窩裡蹲坐片刻,不久站起來,很用力地把蛋推出肛門,比起拉大便不知辛苦多少倍。雞蛋落巢之後,會開始大聲鳴叫,類似受驚嚇的叫法,跳出雞窩後仍持續吵一陣子,有時公雞聽到會過來低聲格格幾句,似乎在安慰嘉勉她。然而,至今我對這種行為仍無法理解,我從未聽說過也會這樣做的鳥類,如此高調的表現,不會引起獵食者的注意嗎?
如果不打算讓母雞孵小雞,主人會把蛋撿走,祭五臟廟,但必須至少留一顆在窩內,以免母雞發現蛋被偷光,棄巢改往別處另做一窩。幾天後,母雞開始孵蛋,整天蹲坐在窩內,挨餓無聊也不以為苦,當有人或動物靠近,會用尖喙快啄攻擊,就算窩內只剩一顆蛋,甚至被拿光了,也要盡其天職。可是主人家不允許她們在空巢虛耗,以免因少進食而消瘦,或拖延下次產蛋的時間,便會把雞窩取走或破壞。多數母雞於是放棄留戀,逐漸恢復正常,返回雞群活動。她們須休養一段時日,方可恢復產蛋能力,畢竟養的不是生蛋雞。不過,少數母雞卻很頑固,即使雞窩已經不在了,她仍堅持到原處蹲,把她抓下來,她還會發出生氣示威的叫聲,然後再回去。大人把這種情況稱為尚未「精神」(「醒過來」之意),必須對她強制隔離,關進籠子或把腳栓在柱子,直到她「精神」。(咦?這手段與獨裁者對付「破壞和諧」的「冥頑不靈」分子好像喔。)
那麼,假如要讓母雞孵小雞呢?且住。大家已經讀了千餘字,也煩了吧,我們就留待下次再聊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