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20090629 淺談業力 PART II

     
    當自己對現在的環境不滿意時
    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反省』
    為何『自己會營造』出現在這個自己不滿意的現況
    這不是別人造成的
    這是自己造成的(因果論)
    一定在某一個起心動念出了問題
    導致自己的觀念出了差錯
    於是
    在可以選擇的時候
    自然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決定
    在未來時(因緣聚合時)
    就會造成現在我們覺得不舒服的感受
     
    再舉例:
     
    1.為何自己的決定,不受到家人的重視?
    那是因為從來都沒有在居住的環境用過心,平常的表現,自然隨便,當有一天,想改變這個環境時,自然受到困擾與阻礙。
    這不是環境來障礙的啊!而是自己造成的。
    如果平時就已經努力的關心這個環境,與用心
    當想改變時
    那不會是阻礙,而是幫助了
     
    2.為何工作的選擇,會受到限制?
    那是因為以前一直認為,賺錢很容易,或是,用輕鬆方式的賺錢就好,自然讓自己失去了,學習辛苦的賺錢機會。
    當業力來時
    當菩薩的祝福來時
    自然就會感受到不順遂、感到困苦,
    當然根本就不會覺得『這麼會是菩薩的祝福?』
    這當然是。
    當觀念改了之後(請看我之前寫的:體、相、用,一文)
    而且親身辛苦過
    業力的軌跡才會改啊~
    這工作選擇的限制,想一想,不還是自己造成的?!
     
    3.為何心沒辦法不安止?(俗話就是:保持心境的穩定)
    那是因為習慣了『往外尋找答案』,而且對自己沒有信心的呈現。
    大家會問:誰不是這樣?這有什麼不對?
    因為這樣的想法與觀念
    所以絕大多數的人,一輩子都紛紛擾擾、浮浮躁躁、不知所云、自己困住自己。
     
    要出脫
    就要瞭解業力的可怕
    發『大心』(俗話就是:下了重大的決心,發了誓願要找出答案)決定出脫
    因為業力就像是一顆種子
    一個念頭就會種下
    依照未來的因緣
    慢慢發展(相續性)
    等到時機成熟
    就會結果(面對的時機,是好的感受,或是不好的感受,要看當初種的是什麼種子)
     
    當初種的,是對外付出的,將來面對的,就會是好的感受(俗諦:善有善報)
    反之,種的是為了讓自己互利、開心,卻傷害別人、利用別人的,就會是不好的感受(俗諦:惡有惡報)
     
    這樣子說明,應該很清楚了。
    佛法的論點與邏輯是科學的,而且有脈絡可循的。這可不是一扇逃避的門。
    在這樣的基礎瞭解之後,自然就會明白,為什麼說:『佛法在生活中』、『生活就是佛法』、『從生活中做起』、『生活搞的一團糟,遑論是修行』的意思了。
    這樣更能夠明白:『儀軌的修持,只是佛法的一小部分。重點在生活中,而不是在小小的房間。在生活中實踐,這才是最重要的』,『佛法不離世間覺』。
    當這點明白後,自然會升起『感恩眾生』的心。
    若非云云眾生,怎麼有機會讓我們學習到反省,與感謝。
     
    這兩封信的內容,
    如果願意理解,與願意實踐。
    很快的就會減少煩惱,自然的,生活中的困難,會迎仞而解。
    (因為自己的個性會改變,不會無理的堅持,無理的幻想;懶散的,轉成勤勞;浪費的,轉成節儉;好逸的,轉成努力;髒亂的,轉成清淨;逃避的,轉成面對)
    然後
    就會自然的到,我所謂的『修行的起點』。
    然後一路直行,與諸菩薩同行,與諸善知識同行。過著感謝與幸福的生活,直至煩惱完全解脫。
     
    我已經將我的心路與經驗說完了
    也算完成了菩薩的囑咐
    接著就看大家自己的努力
    各自護持自己的心念了
     
    以上~謝謝
     
    RACK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