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為何伊比利聯盟失敗了?

1578年年輕的葡萄牙國王賽巴斯蒂安一世 (Sebastião I) 在摩洛哥戰死,沒有留下子嗣,因此由他六十八歲的叔公,大主教恩里克 (Henrique) 接任。不過兩年後恩里克也過世了,身為大主教的恩里克自然也沒有子嗣。於是葡萄牙面臨了王位繼承問題。有資格繼承的人選,都是十六世紀初締造葡萄牙盛世的國王曼努埃爾一世 (Manuel I) 的孫子輩,主要是西班牙國王菲立普二世 (Filipe II) 及安東尼奧 (Antônio)。
安東尼奧先是自立為「人民的葡萄牙國王」。由於缺乏貴族及教會的支持,一些支持菲立普二世的葡萄牙貴族於是逃到西班牙,請求菲立普二世率軍進入葡萄牙。西班牙軍隊在里斯本近郊的Alcântara之役擊敗安東尼奧率領的葡萄牙軍隊,隔年陸續在波爾圖及亞速爾群島都擊敗安東尼奧的部隊,因而確立菲立普二世成為葡萄牙國王 – 菲立普一世。(*以下仍然稱菲立普二世)
自此西班牙國王兼任葡萄牙國王,葡萄牙和西班牙成為共主邦聯,都受到哈布斯堡王室統治。菲立普二世在里斯本待了兩年後回到馬德里,指派姪子成為副王坐鎮里斯本,並讓葡萄牙議會處理葡萄牙本土及海外領土的事務,承諾維持葡萄牙的高度自治權。
在和西班牙成為共主邦聯前,葡萄牙已經打造了廣袤的海外殖民帝國,也擁有自身的外交布局。在和西班牙共組「伊比利聯盟」(União Ibérica) 後,不可避免地西班牙的敵人也就成為葡萄牙的敵人,於是葡萄牙的傳統盟友 – 英格蘭,也就成為敵人。英、法、荷三國此後就在東方持續攻打葡萄牙的海外領土,作為打擊西班牙的手段之一。
1598年菲立普二世過世後,繼任的菲立普三世逐步收回原本父親承諾葡萄牙的自治權,葡萄牙議會開始被西班牙人取代,並對葡萄牙課徵重稅,要求葡萄牙共同負擔西班牙的戰爭事務,卻沒能維護葡萄牙在東方的海外領土與海上貿易路線,甚至長達二十年沒有拜訪過葡萄牙。這一連串的改變,使葡萄牙內部對於「伊比利聯盟」的質疑聲浪愈來愈大,就連原本支持的貴族,立場也逐漸動搖。到最後葡萄牙人認為,「伊比利聯盟」本質上並非兩國同盟,而是不平等地被占領。
「虔誠的」菲立普三世。他在位時是伊比利聯盟開始發生質變的時期
自1618年開打的三十年戰爭,一步步流乾西班牙的血,也一步步損耗葡萄牙對「伊比利聯盟」的向心力。當西班牙東北省分加泰隆尼亞爆發「收割者起義」(Guerra dos segadores) 時,葡萄牙貴族也在1640年底於里斯本發動政變,擁立布拉干薩公爵 (Duque de Bragança) 若昂為葡萄牙國王 – 若昂四世 (João IV),進而開啟接下來長達二十八年的葡萄牙王政復辟戰爭 (Guerra da Restauração)。在此期間西班牙為了維持聯盟,多次進攻葡萄牙,但大部分戰役都是葡萄牙取勝。直到1668年二月簽署里斯本條約 (Tradato de Lisboa),西班牙才正式承認葡萄牙的獨立,也象徵著「伊比利聯盟」的徹底終結。
1640年12月若昂四世宣布葡萄牙王國重新獨立,伊比利聯盟終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