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9|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當代水墨畫家張耀煌

身為當代水墨畫家,張耀煌致力探索繪畫中的表演性,以身體的高度參與性,將中國文人書法心法 及西方表現形式的筆勢動態揉合為一。成長於二戰後的臺灣,其作品傳達出探討逆境與接納的視覺語匯,同時力求更高層次的靈性與平靜。
他回歸中國水墨傳統,使用自體為軸心在畫布或宣紙上揮灑出剛健有力的線條,將藝術創作視為一種心身合一的試煉,透過行為藝術來探索中國文人文化、儒家思想、武術、書法、哲學和靈性之間的探討關係。
張耀煌甫於紐約Performa 19 受邀展出;2019年六月在佛羅倫斯的斯特羅茲宮(Palazzo Strozzi)展演。2019年初為Outset 倫敦駐村藝術家,於斯特羅茲宮展演作品,呼應Cookings Sections團隊所設計的空間。重要個人展覽包括瑪莉亞魯斯.波楊所策劃之《流動的詩意》(2018年,義大利帕勒莫,Manifesta 12)、《蒼生問》(2016年,義大利羅馬,MACRO)、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的平行展(2015年,義大利威尼斯)。亞洲亦有廣泛展出,作品於上海美術館和釜山美術館列為永久館藏。
在禪宗和禪宗繪畫傳統的影響下,張耀煌心中的初始信念是「上求菩提、下化眾生」,即「大乘佛教」的道,這也正是「大菩薩心」的本義。繪畫的獨創性,源自他對眾生的感悟,眾生既不是改造的對象,也不是救度的對象。他的「眾生觀」看來似與「眾生佛」比較相似。也就是,一切有情眾生「皆因緣起而生,皆在化成中」,這就是佛的真諦,就是「真空」的意象。「緣起」,可以意解為在生成與變化中妙法遷移的「真如空性」。
探索張耀煌的畫境,除了羅漢,畫作中所描繪的各種動物,也透過某種類型的轉變,展現了自然本身的生命力。每幅畫作都可以自成一個審美事件,可以引導我們去洞視存在於虛幻中的有情眾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