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外之境-談江心靜當代水墨創作▕ 蔡文汀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專任助理教授

2023/10/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自 20 世紀 50 年代起,台灣興起一波戰後現代水墨畫興革思潮,這當中最核心的主軸乃是藉助西方抽象繪畫觀念導入,裂解了水墨畫的傳統繪畫符號,進而開拓出水墨畫脫舊出新的新格局、新樣貌,抽象性的繪畫符號表現也成為現代水墨非常鮮明的現代性徵候之一。今日論及現代水墨表現內涵時,抽象性的繪畫符號表現自然也成為一項無可迴避的重要內涵,同時也是傳統水墨與現代水墨二者之間明顯的分水嶺象徵,具有深刻的時代性意義。從這個角度來看江心靜的水墨創作路徑,顯然她也是依循著此一水墨現代化的脈絡,進行著其個人的水墨創新實驗,她嘗試從抽象性的繪畫符號入手,再加上其個人本身的文學創作背景,以及在著重於二者跨域的加乘作用下,進而帶出她在水墨創作上個人鮮明的特質, 具現代性、抽象性與文學性為一體的當代水墨創作形貌。

「象外之境」是筆者初次觀看江心靜水墨作品時第一個最直接的印象描述。談及江心靜的當代水墨創作,除了外在可見的抽象符號表現形式及自動性技法的操作之外,更值得關注的是蘊含在其作品中一種文學性底蘊,反覆不斷地穿繞其中,進而形塑出她的水墨創作在現代繪畫性徵候之外更為深刻的文本內涵,這顯然與她個人過往長期從事文學創作有關,因此,讓她的水墨創作不致流於表象淺碟的抽象形式表達。何謂「文學性」呢?其實,「文學性」自古以來在水墨繪畫傳統中,常是一項重要的表現象徵元素,尤以古代文人畫中的「文學性」是最為鮮明的。元代以後,「文人畫」在當時畫壇大為興起成為主流,也因此而開啟水墨繪畫發展上很重要的一步,終究能成為匯集文學、書法、繪畫、篆刻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表現,進一步提升了水墨繪畫表現的人文深度,同時在著重於繪畫書法化、寫意造形表達型態的倡導下,讓傳統水墨繪畫向更為純粹的藝術性表現展開, 提升了水墨畫朝向形而上畫境的表現方向邁進,並以此建構水墨繪畫自身在全球藝術體系中的特色。整體觀諸江心靜近十年來的創作,她經由具流動式的、揮灑式的點、線、面等繪畫符號所建構的具抽象性繪畫場域,並透過線性結構、冷冽藍色色系,以此傳達出一幅一幅具「詩意性」的抽象畫境之作,成為其作品鮮明的辨識形象特徵,而本文中所提及關於其作品中的文學性內涵即是建構在此一具「詩意性」的抽象性畫境之上,在一片湛藍色的詩意性抽象畫境所帶出的繪畫場域中,可觀察出創作者試圖經由顯隱的內外雙重狀態並置,以此召喚出作品本身的內在主體與外在形象的表達張力。

水墨繪畫作為東方繪畫體系中的具鮮明特質的繪畫類型,歷經千百年來的發展,過程中雖有些許波折,但在不墨守於既有觀念、表現形態之下,也一直持續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誠如本文前述之台灣戰後現代水墨興革即是一鮮明例證。時至今日,水墨的表現也在新時代、新觀念的召喚下,不斷地湧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推動著水墨前行。而江心靜以同時身兼文學創作與水墨人的雙重角色,並在跨域的創作觀念思維下,也在這之中靜靜地共同推積著這波新時代水墨浪潮, 且參與其中。繪畫創作的本質並不在於外在形象表現如何,從創作本質而論,形象本身不過是思想觀念之有形中介,且更為重要的是作品本身內在情境或意境表達,這也是作為東方繪畫體系之一的水墨畫很重要的特質之一。因此,今日觀看江心靜的水墨創作時,若僅從其作品外在抽象形式、技巧及色彩的構成來看,反倒無法觀其畫作全貌,其實更為深層的是,在畫作中經由這些抽象符號、色彩的相互交織之下,所帶出的一種有意義、有意味的情境或是境界,才是其創作重心所在,這也是本文中何以揭櫫對她創作的首要印象描述乃「象外之境」之所在, 因此,重點在以「境」為主,「象」為輔,二者在繪畫創作上所呈現的,其實是一種互為映襯的連動關係建構。繪畫表現的成與否,端賴創作者對此二者相互作用的熟捻度,由此觀之,江心靜於她的創作中,顯然已掌握了箇中之妙,而能在創作實踐上信手拈來,進而創造出本文中所言之「象外之境」。預期可見的未來, 在她戮力創作之下,當有更高層次的創作表現,期待之。

2022-江心靜 -思網系列-象外有境 -63 × 110 cm-水墨設色紙本

2022-江心靜 -思網系列-象外有境 -63 × 110 cm-水墨設色紙本

2019 -江心靜-思網系列-瀟湘水雲 -142x79 cm-水墨設色紙本

2019 -江心靜-思網系列-瀟湘水雲 -142x79 cm-水墨設色紙本

2022-江心靜-海洋心象-我心蕩漾- 76×95 cm-水墨設色紙本

2022-江心靜-海洋心象-我心蕩漾- 76×95 cm-水墨設色紙本





叛逆少女,不良文青,無法無天的藝術家。 叛逆,騎單車跑了全世界。文青,出了17本書。藝術,辦了11次個展。 當代藝術沙龍的關鍵字 #旅行 #文學 #藝術 #讓天賦自由 #夢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