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說:「三人為眾。」其實「眾」就是
「多」的意思,所謂眾望所歸、眾擎易舉、眾星拱月、眾流歸海。世間上任何事業,都要靠「眾」成就,眾人團結一致,力量其大無比,所以眾志 可以成城,甚至地有「眾山合抱」,海有「眾流 匯聚」,市場有「眾商雲集」,國家有「眾人保護」。大眾的力量無與倫比,大眾與個人的關係十分密切,個人不能與大眾脫離,必須做到下列數點:
一、眾中學習:人從出生以後,就要不斷的學習,不但在家庭裡跟父母學習,更要在團體中跟大眾學習。一群小朋友看似在遊戲玩耍,其實他們是在學習成長。人在團體裡,不但學習生活的方法,生存的常識,尤其學到合群、和眾。一個人不能孤芳自賞,孤獨的一棵樹、一朵花,都難以安全存在;樹木叢林相互資助,才能抵擋風雨,才能互依互存。人也是要找人多的地方聚集而居,獨家村沒有人敢居住。
二、眾中結緣:有眾,才有結緣的對象,假如沒有大眾,想要結緣都沒有機會。世間諸事,緣聚則成,緣散則滅,所以我們要想成事,必須廣結善緣。結緣,眾愈多,結的緣愈廣。別人給我們結緣的機會,我們要感謝他。甚至像籃球比賽,也要感謝對手,因為如果沒有他們,球賽就無法進行,所以商店感謝顧客,老闆感謝員工,將領感謝士兵,校長感謝學生,大眾相互感謝,才能相互成就,才能造就一個和諧的團體。
三、眾中關懷:有的人家中人丁單薄,想要關懷家人,也沒有幾個對象可以付出,這時大眾就很重要了。在大眾中,有我們的同學、同事可以關懷,有我們的同鄉及社會大眾讓我們關懷。大家的事業困難否?大家的學業完成否?大家的家人平安否?大家的身體健康否?你能事無巨細的關懷大眾,愈周詳則人緣愈好。有時你把魚蝦龜鱉放生,牠們也會回首感謝你,何況是人群呢?
四、眾中砥礪:離開群體的小鳥容易失落,離開大眾的個人也容易被洪流淹沒,所以在大眾中,雖然彼此難免有所碰撞,有所磨擦,但是大眾 可以相互砥礪,相互激發。練武的人,要找到 相當的對手,武藝才能進步;社會百業,要有競爭的對象,事業才能進步。不管你學文學武,總要有對手;儘管你學習任何一種技藝,都要有競爭的對象。沒有陪榜的舉子,怎麼能考取狀元呢?一個縣城都沒有人民,如何當縣長呢?所以不要討厭一些不合意的大眾,再怎麼不合己意,都是我們的增上緣。
五、眾中完成:有磚塊,才能起高樓;有沙礫,才能堆土丘;有涓滴,才能成河流;有大眾,才能完成自己。我們每個人,一日三餐需要有人煮飯,上下班搭乘公車,要有人駕駛;因為有士農工商供給我們各項生活所需,我們才能安然生活。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每一個人的完成,莫不是靠著眾人的協助、供養,所以靠著大眾,才能成就個人。
人的十個指頭,有長有短,但是合其長短,就有力量。皮肉骨骸,合成臭皮囊,就是一個活潑的人 身。眾,就是因緣,眾,就是真理,佛也要在眾中才能成佛。眾的重要,不言而喻。
(佛光山法堂書記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