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圖分享:國語日報 0408-0416

心智圖分享:國語日報 0408-041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一次的國語日報內容彙整,自己對於幾個主題想特別多分享一下。


第一個,少子化、城鄉差距到偏鄉廢校。


這已經成為教育現場這幾年不停地在處理的議題,前幾期的商周也有專題提到地方跟教育結合,透過創生、在地產業跟教育內容產生循環;在過去接觸地方創生的過程中,最大的課題還是怎麼把自己認為的特色、成為其他人也認同的主題。


很多地方所謂的特色,也只是在當地找一個相對有特色,但如果要把這個特色給產業或主題化,拿到更大的範圍去比較時,還會吸引人注意嗎?還是,要從這個特色的形成過程去拆解出一些更大的議題?


看到許多學校,都會將當地的產業或文化特色,做成課程或活動成為學校的特色,這中間要是能提早導入更多創業、設計思考的內容在其中,特別是讓那些真的辛苦在從事於此的人,能夠帶著孩子一起思考跟嘗試解決他們在做這些事情遇到的困難,會不會更有意義?


第二個,台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的建置計畫。


我想學習跟教育要更科學跟數據化,是許多人都認同的事情,但當提到資料庫這件事情,特別是自己也有醫療及生物科技法律背景的因素,一定會想到資料庫牽扯到個資權時的議題。


在幼兒發展調查上,最大的議題可能是未成年子女對於個人資料的權利主張,在調查的時候這些資料應該都是由父母提供給單位,但究其本質,資料的權力者是父母嗎?還是幼兒?


第三個,教育政策調整的資源排擠效應。


例如雙語教育跟師生比,在資源有限而改變分配次序的狀況下,前者會排擠到其他教學資源,後者則是會影響到可招生員額;這讓我想到「逆思維」一書裡面有一段拿來做為示範的辯論議題。

avatar-img
余宗鳴/AhUtopian/四葉有魚的沙龍
21會員
5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當提到 MOU 時,很多人第一個問題都會是「律師,我簽了 MOU 後會有合約的效力嗎」?或是「簽了 MOU 有用嗎」?其實文件的名稱所代表的效果,遠不及文件內「條款」的內容所實際產生的效果,如果這個問題是「在這個階段簽 MOU ,希望達成什麼效果及功用」來去推論「這份 MOU 該有什麼條款」。
什麼是一份好的契約,是個長篇大論,因為那會涉及到許多結合個案的判斷因素,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一些很多契約都會出現的條文來判斷,這份契約是不是有花心思設計過的。我們在這個主題分享,會列出許多可能你常見的契約條文,看似很棒很有保障,但只要稍微舉例,就會細思極恐,發現那根本發揮不了效用
如果我們在生活的每件事情,都能夠多這樣一點動作,是不是至少大家心情都能好一點,接觸到的每個人都帶著好一點的心情去面對生活,是不是可以有可能減少一些紛爭,讓世界無形中多一點自己能改變的美好。
當提到 MOU 時,很多人第一個問題都會是「律師,我簽了 MOU 後會有合約的效力嗎」?或是「簽了 MOU 有用嗎」?其實文件的名稱所代表的效果,遠不及文件內「條款」的內容所實際產生的效果,如果這個問題是「在這個階段簽 MOU ,希望達成什麼效果及功用」來去推論「這份 MOU 該有什麼條款」。
什麼是一份好的契約,是個長篇大論,因為那會涉及到許多結合個案的判斷因素,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一些很多契約都會出現的條文來判斷,這份契約是不是有花心思設計過的。我們在這個主題分享,會列出許多可能你常見的契約條文,看似很棒很有保障,但只要稍微舉例,就會細思極恐,發現那根本發揮不了效用
如果我們在生活的每件事情,都能夠多這樣一點動作,是不是至少大家心情都能好一點,接觸到的每個人都帶著好一點的心情去面對生活,是不是可以有可能減少一些紛爭,讓世界無形中多一點自己能改變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