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0|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我叫張國榮

    每年的四月份,網路上時不時可以看到好幾篇關於張國榮的文章,其中一篇標題為「我叫張國榮」吸引了我的目光。作者提及當年張曼玲老師指導張國榮演出霸王別姬的京劇身段,張國榮雖已成名,但在老師面前並未因此自認是一個icon,仍自我介紹我「叫」張國榮,而非我「是」張國榮。僅只一字之差讓張老師對張國榮謙遜的態度印象深刻,而就市這一字之差即可以影響人們對一個人的評價。雖然日常生活不用過得如此字字斟酌,但平日應對用語的精確性確實需要留意,細節裡的魔鬼往往是溝通失真的原因。
    前兩天與朋友前往知名咖啡館,平日生意就很不錯,假日更是座無虛席,就座後店員一時之間無暇招呼,而當天朋友隨身物品頗多,等了一會兒便自行取用樓梯口的置物籃。此時店員見狀說:「這等一下我們會幫你拿!」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我想店員應該只是想表達:「請等我稍後就來服務。」但是面無表情加上不精確的用語已讓朋友心有不悅。然而這種小事往往是很擾人的,沒有大到需要特地與對方追究,但放在心裡又猶如被褥下的那顆豌豆讓人坐立難安。
    年少時曾在牛排館打工,為了對廚房點餐方便,前輩教我們將黑胡椒牛排、黑胡椒豬排簡稱為黑牛及黑豬,送餐給客人時還是要使用完整的餐點名稱。某日,同事突然與客人發生口角,原因竟是因為送餐時,對著客人說:「你是黑牛~你是黑豬~」天兵同事啊,英文可以縮寫,說話可不能這樣縮講啊!正當主管準備前往排解時,聽到客人怒罵:「你才黑牛!你才黑豬!你全家都黑!」
    原來客人在意的是黑,而非被以動物稱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