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核電:審慎而多元的考量

    日本東北巨震的滔天海嘯,福島核電廠爐心融毀、輻射外洩的一幕,至今尚未止息。世界重新認識了核電的風險,但隨後也看到關東地區人民與工商界省電15%的窘迫。為此,日本的天然氣進口量已站上世界第一,若全數關閉核電廠則日本GDP會下降1.5%…。真實世界,從來不是無憂無慮的樂園。

    回顧歷史,原子彈在以戰止戰的競賽中誕生,包括愛因斯坦等理論科學家集體致函羅斯福,才開啟了有吳健雄參與其期間的曼哈頓計劃[1]。戰後,這可怕的殺人力量被轉為發電與動力等和平用途。核能輻射依舊但已非意在殺人,但世人無不額手稱慶。核彈與核子物理常在核電的資助與掩護下發展。換言之,核電與物理學知識甚至國家安全也密不可分。

    核電為服務既有的經濟模式而生,假使人們無意改變經濟模式與文明習性,火力與核能是人類無法不倚重的能源。綠能還需要時間才能達到補充或取代火力與核能的境地,長時間的過渡是必要的。宣布廢核的德國或已掌握綠能技術而能順利過渡,但面積有限的台灣,特別是技術根基仰賴外部,實不易看到轉換的端倪。這麼熱的天人們願意節約冷氣或減少工廠產出?美國的酷暑已轉變了某些輿論。在三哩島事件後瑞典曾經決心邁向「無核」國家廢核,但在溫暖化當前的逼迫下改向「無油」國家邁進。

    核能更牽涉到道德。當印度、土耳其等新興國家大力發展核電,日韓各憑本事搶食大餅時,台灣可以缺席?無核道德與經濟利益如何平衡?各國拆除核武,核武廢料又要哪裡去?

    輿論常是時代的產物,核能的現身曾被慶幸的視為對戰禍的一種彌補,是進步的表徵,但現在卻成為百害無利的罪魁。這兩種態度都失之一偏不夠成熟。核電牽涉萬端,國防、經濟、民生、健康、生態,甚至國際政治等都是該考量的因素,各因素之間又呈現動態平衡,非僅發電利益與輻射危害的平面拉鋸而已。

    馬政府決策草率與高傲,公眾完全無參與討論的機會,正是發展核電或停止核電所最要不得的心態。近日經濟部確認:核一、二、三廠確定都不延役,核四必須商轉[2]。但隨即貢寮核四廠的雜亂與硬幹,透露這政權的官僚缺乏嚴謹的紀律,根本不夠格使用核電。核能軍事與和平利用已經是事實,作為一個極可能承擔國家責任的政黨,民進黨有必要吸納更多元的觀點,甚至承受必要之惡,更嚴謹審慎的面對核電政策。這或是從青澀邁向成熟的必要取捨。

    【相關閱讀】
    核電:審慎而多元的考量
    網友Anyun對〈核電:審慎而多元的考量〉一文之 回應----updated on 0822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