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嚴肅的話題

星期五,珣到涵羽家住,晚餐後,爸媽出去散步,弟弟不跟,我們慢慢走到松竹公園,不知有多少天,爸爸和媽媽沒能好好的說說話了,這倒是天賜良機。入冬以來,雖然天氣始終不大冷,但夜黑後出來的人畢竟少多了,定時在公園裡跳圓寂舞的中老年人,也降到十個以內。爸媽手挽著手在樹蔭下的卵石步道來回慢走。
媽媽聊起了白天發生的一件事:「早上,我看到媽泡茶,又用了兩個水壺,好幾個杯子,一時『龜毛』便說:『用一個壺和杯子比較環保吧,而且我每次洗要花半小時呢!』她就說:『為什麼洗個杯子要半小時?不是沖沖就好了嗎?』『我都用刷的,洗得金閃閃!』她沒再說什麼,但下午我睡醒下樓,媽正把花茶壺放進烘碗機,看到我就說:『我已經把『妳』的茶壺用牙膏刷得金閃閃了,到時妳收起來!』我趕忙跟她說:『媽!妳怎麼會把我的話聽成這樣的意思?我不是怕妳用我的壺,只是說不要一次拿那麼多出來用,多洗多費工又不環保...』還好喔!我現在會說這些話了,不管怎麼樣,總解釋了我的想法...」奶奶個性強,刷茶壺明顯是賭氣的動作,媽媽的說明也不見得就能消除誤會,人與人間的瞭解與溝通不容易啊。
媽媽有些潔癖,受不了杯身摸起來有油膩感,而力行環保,也到了「錙銖必較」的程度。奶奶則大而化之,杯子信手拿,隨手放,也不即用即清,還常在杯口留下脣膏印,至於環保等等,更是沒概念。然而這些和對錯沒關係,只是個人習性問題。
「我還記得結婚前到你家,就不敢用杯子,每一只都印了口紅!」媽媽回憶起往事。「是啊!我知道。不只杯子,太多了,像毛巾,以前我們家從來不正式洗,要用時搓搓而已,到後來都會有些味道,是妳嫁過來,才三天兩頭和衣服一視同仁的洗、曬,又如換季收冬衣,妳一定全部洗乾淨再收起來,老媽就不是這樣...所以我說婆媳間的『衝突』,其實就是不同個性和『文化』間的衝突。妳看看,嫁進我們家十多年了,這種不同還是難以調和!不容易喔!文化的融合...」聽爸爸把題目說得那麼大,她像聽笑話般的笑了,然而這不是笑話,是具有普遍性的「真理」,擴而充之,台灣社會隱含的族群衝突、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水火不容都是顯明的例子。
輕鬆的散步而以這麼「嚴肅」的話題結束,倒真是沒想到!
89.12.10 星期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