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07|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上課想睡覺,怎麼辦?」之二,應無所住而睡其心。



    上課時想睡覺,該怎麼辦?
    除了法然上人的回答之外,
    以下還有另一種答案。
    《阿育王經》卷9:

    「有一善男子,依優波笈多出家,常好睡眠。優波笈多說法亦復睡眠。時優波笈多教其往禪處,至已,樹下跏趺而坐,猶故睡眠。乃至優波笈多以神通力,於其四邊化作深坑,深一千肘,以驚怖之。是時比丘見此深坑即便驚覺。」

    優波笈多有個學生是睡神,
    老師講課說法也睡,叫他去坐禪也睡。
    於是老師想了一招:
    用神通力在他四週挖出深不見底的大洞;
    學生嚇壞了,
    就不敢睡了。
    經過老師一番開導:

    「是時比丘復往彼樹下,跏趺而坐,其心思惟,恐有深坑,不復睡眠。以怖畏故,思惟精進,除諸煩惱,得阿羅漢果。」

    最後學生因為隨時擔心掉到大洞裡,
    戒慎恐懼,完全不敢睡;
    因此修行精進,得道解脫。

    可喜可賀。
    這故事對於老師們來說,相當具有啟發意義:
    應該考慮在教室挖大洞。

    ××××××

    想到這個故事,
    是因為上課時,才講到般若的無所得境。
    就像《金剛經》所說:

    「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如果羅漢起心自以為是羅漢,那他就不是羅漢了。
    這也就是忘境。

    說到這邊,
    小朋友×文突然張口說了些什麼。據×維轉述:

    「老師,×文說他上課睡覺,
    睡到忘了自己在睡覺,也忘了自己在上課,
    這就是最高境界!」

    如是!如是!應無所住而睡其心!
    不過,
    我想在教室挖個大洞,還是必要的。

    延伸閱讀:
    吉永老師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