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7|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大鼠(花枝鼠)常見的呼吸道疾病

大鼠常見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疾病作為大鼠最常見的疾病,
在臨床上主要可分為兩類,
一類為慢性呼吸道症(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CRD), 主要致病菌為肺黴漿菌(M. pulmonis);
另一類為細菌性肺炎(Bacterial pneumonia), 主要致病菌為典型的細菌,例如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背景介紹
慢性呼吸道症其實很早以前就被觀察到,
早在1940年代時,就已觀察到大鼠有慢性呼吸道症的問題,
但遲遲無法知道到底誰才是主要的致病菌。
當時的疾病研究喜歡將上呼吸道與下呼吸道分開來看,
認為感染上呼吸道跟感染下呼吸道的病原體是不同的,
但後來才發現這樣的區分方法並不適用所有致病菌。
肺黴漿菌早期被歸類在沒有致病能力的共生微生物當中,
是直到1970、1980隨著研究日益增多,
大家才發現原來肺黴漿菌才是罪魁禍首。
而後隨著實驗動物房的管理與設備的精進,
像是高效率過濾網、獨立通氣系統出現,
加上生物安全防護技術進步,
使得阻擋致病菌變為可能,
因此1990年後,肺黴漿菌的研究變得較為稀少,
而高強度的管理與生物安全防護,
使得常見的致病菌在管理良好的實驗動物房內是可以被完全清零。
非實驗動物房的環境,
於管理上就無法做到如實驗動物房般嚴格,
除了經濟考量外,也不符合實用性,
不會有人為了飼養大鼠,在自家裝設高效率過濾網或其他防護設備,
因此肺黴漿菌及其他致病菌在非實驗動物房環境下,
就變成是一個重大問題,而且防不甚防。
無論是以動物生產為目的,還是作為寵物飼養,
都得去思考如何避免或應對這些致病菌所衍伸的問題。

慢性呼吸道症 A.K.A大鼠黴漿菌症
慢性呼吸道症其實是早期對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稱呼,
後來隨著研究進展,得知肺黴漿菌為主要致病菌後,
才將其稱為大鼠黴漿菌症,
比起慢性呼吸道這個名稱,
也較能從名稱得知主要致病菌是什麼。
慢性呼吸道症的臨床症狀如其名,
就是有點慢!而且個體差異很大,
有的個體感染後外觀可能完全沒有症狀,
但也有的個體感染後,數月後症狀才逐漸顯現。
根據文獻內容常見臨床症狀有:
1.鼻涕(Snuffing)/打噴嚏(Sneezing)
2.色淚症(Chromodacryorrhea)
3.流鼻水(Nasal discharge)
4.體重減輕(Weight loss)
5.弓背(Hunched posture)
6.皮毛粗糙(Ruffled coat)
7.活動力差(Inactivity)
8.呼吸困難(Dyspnea)
9.明顯呼吸異音(Rales)
10.中耳炎(Otitis media)
11.內耳炎(Otitis interna)
12.歪頭(Torticollis)
其中歪頭是由於半規管受到感染,
才導致動物頭會歪一邊,甚至無法維持平衡。
慢性呼吸道症的發病與動物年齡與是否經歷緊迫相關,
因此年紀稍大的老鼠需要留意是否有症狀,
另外緊迫也可能使的動物本身免疫力變差,
使得病原體能趁虛而入造成明顯症狀。

影響肺黴漿菌感染的因子與治療方式
肺黴漿菌通常會與宿主維持在一個微妙的平衡關係,
平時相安無事,但有需多因子會打破這微妙的動態平衡,
常見的因子有:
1.氨氣濃度
2.與其他病原體一同感染
3.菌株毒力
4.缺乏維生素A、E
5.緊迫
其中緊迫包含換飼料、換環境、換室友、打架、空間過小......
都屬緊迫範疇,個人推測皆有可能造成肺黴漿菌爆發。
至於常見的治療方式大多會以支氣管擴張劑與四環黴素類進行治療,
前者可以幫助動物呼吸,才不至於會有吸不到氧氣的窘境,
後者的機制為抑制蛋白質合成,而黴漿菌本身不具有細胞壁,
所以使用抑制細胞壁合成的藥物效果很有限,
像是常見的青黴素就屬抑制細胞壁合成的藥物。

細菌性肺炎
細菌性肺炎大多由肺炎鏈球菌(S. pneumoniae)引起,
通常也會伴隨其他病原體,例如仙台病毒、與呼吸道纖毛相關的桿菌。
跟慢性呼吸道症不同的是,細菌性肺炎大多是急性的!
常見的症狀有:
1.呼吸有異音
2.鼻涕
3.腹式呼吸
4.鼻子周圍有膿分泌物(老鼠前足因為碰觸鼻子也可能有)
細菌性肺炎可能導致動物菌血症(Bacteremia),
造成多重器官膿腫或阻塞,使得動物死亡。
在嚴重性方面,年輕老鼠感染後的嚴重性會更勝於老年鼠,
因此有可能在發現的症狀的當下,動物就已經走了。
常見的用藥則與慢性呼吸道症截然不同,
青黴素類對其效果很好。
由於臨床診斷上不容易區分是黴漿菌感染還是一般細菌感染,
除非有去做細胞培養或篩檢,
否則一般用藥上會選擇廣效性抗生素,
同時針對不同病原體進行處理。

後記

個人從國外的肺黴漿菌盛行率調查認為,
極大部分都有慢性呼吸道症的問題,沒有症狀並不代表沒事,
進行屍檢後便原形畢露,肺通常都會有病灶。
有趣的地方是,有實驗針對單一因子進行攻毒試驗,
結果發現單純只有肺黴漿菌這項變因時,
其實不會對大鼠的肺部造成損傷(養久一點我認為也是會,就比較慢),
所以我認為都是有其他因子去協助肺黴漿菌的感染,
才會使得大鼠肺部有病灶。
然後維生素A與E有抗氧化、修復表皮、抗緊迫......等功能,
而黴漿菌其實跟我們呼吸道上皮細胞膜有高度親合性,
使得呼吸道纖毛功能受限,
讓致病菌更容易侵入呼吸道內造成感染。
而維生素A、E可以從機制上,減緩或抑制這些討人厭的東西,
所以在保健預防的角度上,
會建議大家可以使用看看維生素補充劑,
來預防疾病發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