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7|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人選之人 造浪者》 - 《人選之人》給我們的提問 與 遺漏的台灣政治樣貌

《人選之人 造浪者》 劇照
《人選之人 造浪者》 劇照
劇情內容這幾天已經鋪天蓋地出現在你的眼前,就不需要贅述,但我看到常見的評論是:「結尾欠缺張力,有點沒有出乎意料。」
(以下有雷)

回歸政治的醜陋與選民的野性
劇情的安排跟敘述的角度,讓我們比較容易對「公正黨」產生認同、帶入私人情緒,民和黨很順理成章的成為這場選舉中要被打倒的「敵人」,但一部反映社會現實的戲劇(至少我相信這是林君陽導演的目的),真正的政治場域不存在善惡二元對立,只是劇本的安排與議題的選擇,而象徵「公平正義」的公正黨,就成為觀眾支持的英雄。
最後亞靜離開時,透過房東轉交趙昌澤的黑料給家競跟文方,在「大局為重」之前,所謂的正面選戰、議題對決,也不再是個理所當然的選擇;趙昌澤也在亞靜公開喊話之後,輸掉這場選舉。或許這個敗選的戲劇張力較弱,但反而更忠實反映台灣人(甚至全世界)的選舉文化,比起議題內涵與政策的價值,個人的私德與黑暗絕對更具吸引力。
陳家競:如果我們不這樣弄(報黑料),這場選戰會輸嗎?
這個問題文方沒有回答,天平的兩端,擺著處世的原則與選戰的勝負;亞靜在節目上的喊話,也讓文宣部正副主任安全下莊,不需要面對這個選擇,但我相信文方永遠不會忘記,公正黨這場選舉的勝利,與他們過去10個月的議題操作無甚關聯,而依舊是建立在女性的弱勢、職場的權力關係、挖掘人性黑暗等等的負面選戰上。

戲劇節目無法言明的台灣現實
我也認同《人選之人 造浪者》,與其說是政治劇、更像是職人劇,以政治元素為框架的職場劇。兩岸議題、經濟議題、財富分配、外交關係,這些台灣人民深有所感的題目都未雀屏中選。
可以推想《人選之人》就是有意要迴避立場、避免對號入座,社會議題、政治語彙的選擇都很明顯避重就輕。(雖然「公平正義」四個字乍看中立,但就光譜上與口號上來說,都還是跟民進黨、時代力量更為接近。)相較於國外政治劇,勇於描繪不同政黨的政治傾向、在架空世界中面對不同議題可能的選擇,台灣的主流議題還是太過敏感,製作方有意迴避也是非戰之罪。

公正黨的市場定位
公正黨的文宣部大約7-8人左右,以現實中政黨的編制,大約是略小於兩大黨的員額,但畢竟不握有執政資源,所以這個規劃也符合現實。
《人選之人 造浪者》 劇照
議題立場上,以有限的議題選擇與政治語言來說,可以推論是中間偏左,但不代表民和黨就一定是偏右派,這樣的模糊應該也是劇組不希望觀眾有任何能夠帶入現實生活的蛛絲馬跡。
此外有趣的一點,劇組有明確點出「網軍」、「義勇軍」的存在與差異,也呈現出「文宣部其實不知道公正黨是不是自己也有請網軍」這件事,這牽涉到同一個政黨內資源分配與派系角力,而這也是《人選之人》無法在有限篇幅下(或是刻意選擇)呈現出黨內的派系鬥爭。

政黨內的派系差異
我所謂黨內的派系鬥爭,不只是劇中搶搶發言系統、爭取節目曝光度這樣可以一筆帶過,國民黨前陣子的猩猩狒狒之爭,也不過是政治鬥爭的日常,真正的派系差異可以上綱到內閣人選、不同派系的網軍立場、甚至是正副總統/閣揆人選等等。
民進黨的派系發展就相當成熟,包括英系、新潮流、湧言會(海派)、正國會等等,這些不同派系在地方勢力也各有掌握,所以關鍵時期的整合能力就一定程度影響政黨的競爭力。
但要在戲劇中呈現這些細節,就會大幅增加篇幅,也會讓劇情失焦。《人選之人 造浪者》以職人劇來說相當令人驚豔,但(絕無不敬)要呈現派系操作、選戰策略、政治語言等等「政治劇」的必要元素,田調與「思想的調整」所需要耗費的時間是相當可觀的。

勝負以後:《人選之人 造浪者》 留給我們的問題
這齣劇在關鍵之處,留下許多沒有被回答的問題(Questions Unanswered)我想最後這個問題,是這部劇希望我們開始思考的:
民和黨總統候選人 孫令賢宣布敗選之後,趙蓉之最後問白方皓(趙昌澤特助):
趙蓉之:那你覺得,這個黨需要什麼樣的人啊?
基於投票不公開與鏡頭的錯位,我們不知道趙蓉之最後投給誰,民和黨的失敗只是象徵人民對於私德與誠實的重視,但恐怕沒有太多能力與議題立場的選擇。
《人選之人 造浪者》 劇照
如同林月真主席說的:「這就是民主社會,我們必須接受。」但在這場勝負之後,台灣的政治環境、台灣的選民,都要繼續監督,公正黨是不是真的能夠讓台灣往「公平正義」前進、民和黨能不能肅清黨內綱紀而東山再起,最重要的是,不斷思考:
這個國家需要什麼樣的人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