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的環境, 讓『心世界』勇敢且溫柔 文/黃莉莉園長

    amp-img-attr

    【安心的環境, 讓『心世界』勇敢且溫柔】 文/黃莉莉園長

    『嗚~那個哥哥打我?』
    『他們都不跟我玩?』
    『他們玩的時候都陷害我當鬼』
    接送時間,就是家長與老師之間可以閒散聊天的時候。
    一個爸爸問我這個問題,我覺得這問題很有意義,
    也覺得這在其它家庭家族聚會時,可能也會發生的問題,

    大人熱切的參與家庭與家庭之間的活動,
    看似盡力的希望孩子可以因為參與而獲得更多。
    但每個特性與成員不一樣的家庭背景都有各種家庭文化,加上年齡層不一,
    就會有很多不可預期的狀況發生。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成長中的狀態,
    控制力弱,衝動、好動...都在培養中,這些都只是一個過程。
    每一個養成的過程,都得要好好呵護才是。
    總之,學齡前是個應該要好好把握與對待的時刻,
    這些問題得把它都考量進來才是。

    其實個頭高矮和實際年齡不一定成正比,孩子在玩的過程是會產生限制的。
    這些限制若長期下來很難改善,孩子就會形成某種信念。
    「我常常是挨打的那個」、「我不好,所以他們不跟我玩」「我就是會被陷害」.....
    久而久之,那自我存在的價值感就會一點一滴崩塌,這可不得不重視。
    如果不斷重複做某件事,從生理學方面來說,
    某些神經細胞之間就會建立長期且固定關係,
    比方說,如果你每天都很生氣、感到挫折,每天都感到很悲慘痛苦,
    那麼,你就是每天都在重複地為那張神經網路連結和整合,
    這就會變成你的一個情緒模式。

    環境要安全,除了硬體環境之外,心裡環境仍是需要好好考量與對待的。
    生活空間對人格的成長和人際關係影響很大。
    孩子開始學爬、學走路之後,他的世界不一樣了。
    爸媽在保護安全之餘,
    需要更積極地用孩子的角度調整家中的空間動線,
    尋找一個屬於孩子可以安心待著的情境、
    提供孩子一個有力的學習環境。
    換言之,孩子所參予的活動仍得依照孩子發展的年齡,
    尋找適合的活動與團體,
    才能讓孩子在安心且感到安全的心理狀態下正向的成長。
    避開過敏原,或慎選環境與活動,
    都是在參與活動前父母可以考量進來的細節。

    安心的環境,讓孩子可以勇往直前;'
    自在的環境,讓孩子可以展開人際、建立關係;
    跨出舒適圈,可以勇敢也可以溫柔,
    學齡前的安全感,就像每天在蒲公英家的天空下,
    順、暢、呼、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看見孩子,傾聽孩子,遇見未來幸福的起點,就在這裡。 飛玩不可/蒲公英家藝術幼兒園當您…遇見蒲公英… 就將展開一段美麗的……相遇 決定孩子教育的那一刻,是從這個選擇開始。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