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6/04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踏青] 台北城南走讀 2021.04

在 FB 看到活動的通知:【】by
查看活動內容時蠻巧的,剩最後一個名額,趕緊報一下! 動機很單純,生活圈在古亭也兩年了,以前只知道電影《牯嶺街少年事件》, 希望還可以從不同面向去認識這個每天會經過的地方。
以下就針對導覽老師的分享,個人做一些筆記:
北門是目前維持現狀的古城門,其他都因為歷史或是交通典故被移除或改裝了。 參考照片 http://blog.udn.com/glwang/87956643 小南門,林家花園出資蓋的,背後是跟漳州泉州人有關 http://blog.udn.com/a102753325/20739253
(設計對白)當你被酸說天龍國人,可以改以臺北城的範圍去認定(撇清),我不是真正的天龍國人 XD 參考臺北城古圖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5%8C%97%E5%9F%8E
古亭,名稱怎麼來? 說法一,是為了防衛用的鼓亭 說法二,過去存放稻米的穀倉處 依專家說法,各種考究有正面也有說不通之處
南昌公園原來是日治時代,第四任總督的住所,取名「南菜園」 部分遺跡,石碑跟題詩目前公園都還可以看到
隔壁宿舍群,整修中,期待整修好也可以在市區看到原汁原味的日式建築
接著走到「孫立人將軍官邸」,目前是委外經營的餐廳 以前路過都很好奇裡面的模樣(雖然網路可以看到部分照片), 但畢竟是餐廳,以往都想著如果沒有要用餐好像不太適合走進去, 今日得以窺視內裝!和洋式建築真的很漂亮
說到將軍,也介紹到知名的大象林旺,原來他是滇緬戰爭時從日本人收回來
餐廳隔壁還有迷你獨立書店與小藝廊可以參觀
走到下一區,提到南昌街是個家具街(原來!) 以前騎機車路過很快通過,走路方式才發現這麼多跟家具有關的店面。 其次,講解說到為什麼台北這麼多中國地區的路名? 日治是以「町」為單位,國民政府接手後表示不理解,改以參考中國地區版圖重新命名
路過一個私房的小吃攤販,今天剛好沒開,改天來看看 (晉江街,和平西,全國電子隔壁)
晉江茶堂,這間公司聚餐來吃好幾次,經過介紹才知道 原來老闆主打北埔擂茶,但是乏人問津,某次客人喝茶問說那這邊有什麼好吃的可以裹腹, 到最後發展成和菜,最後會送上一杯擂茶
晉江街巷弄很小蜿蜒,跟地勢是沿著河岸發展有關 螢橋,名稱由來是早期螢火蟲很多,想像當年螢火蟲滿天的生態一定很棒
路過的貓
走到福德爺長慶廟,提到石頭公,百年老樹 70年代大家樂時代也很夯
保留的老屋之一:野草居酒屋,目前是日式串燒(好吃推薦!) 上面寫「川端町」
走過汀洲路,請我們觀察附近路勢,明顯高起來 原來早期是萬興鐵路! 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1%80%E5%B7%9E%E8%B7%AF(%E8%90%AC%E6%96%B0%E9%90%B5%E8%B7%AF)
帶我們拜訪余光中舊居,許多作品都是在這邊完成 沿途也有詩作意象的插畫 地磚也有許多作家的題詞
許多文人雅士的集會所,爾雅出版社
文學樹是一種無限的生命概念 隔壁雀榕,百年老樹
路過麵線羹,偶爾路過排隊人潮都是十幾位
路過施洛德公園,本來這塊地要變成停車場 因里長的努力保留,上頭也有大樹(茄苳樹跟蓮霧樹) 因而保留,名字取其諧音失落的花園 最後來到終點-紀州庵
隔壁有一棵血桐,早期餵豬,不過也可當中藥! http://kplant.biodiv.tw/%E8%A1%80%E6%A1%90/%E8%A1%80%E6%A1%90.htm
關於紀州庵,以前是料理用途屋子,所以格局跟其他日式宿舍不同
老屋議題其實蠻讓人感慨,新聞報許多老房子有時等不及政府的保護(古蹟認證), 就會突然發生火災,就消失了。 但如果你是老屋的繼承人,要你放棄老屋的土地權? 以觀光跟歷史價值來講,應該有許多利益共存的模式,必須要有人跳出來幫忙整合。 (但改建與營運不易) 延伸閱讀:
台灣城市面貌,地景風情,為人詬病的就是髒亂不美觀, 比如鐵皮屋,夾娃娃店也是短視近利的結果。 若是基於文化所衍生的城市美學能多多保留推廣,尋求多贏的結果, 希望這樣的意識也能傳播給大眾。
延伸閱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