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6/07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2020 【蘋中人專訪】:遍尋寶地捕風捉雨 氣象達人

    2019年12月27日北部(樹林)區域防災降雨雷達站啟用,龍頭也寫了一篇
    隔沒幾天接到祕書室公關科李科長電話,略以有位獨立作者李宗祐先生想來找我訪談臺灣氣象雷達建置史。

    2020年1月14日,李宗祐先生(作者)及劉耿豪先生(攝影)來局與我聊了4、5小時。

    過完年的2020年2月2日,龍頭還在南半球的紐西蘭自助旅行時,專訪已被刊登在

    ※※※※※※※※※※※※※※※※


    「歷經十年的風風雨雨,曾有朋友譏笑我眼光獨到,竟然找到這個晚上沒人敢來的風水寶地!」站在座落於新北市樹林區羌仔寮山的北部防災降雨雷達站停車場,氣象局遙測組簡任技正許皓淳指著遠方雲靄若隱若現的台北101,「我告訴他,若有機會到這裡,把眼光放遠就看得到台北101!如果眼光短視,當然只看到墓塚與亂竄的芒草!」北部防災降雨雷達是經濟部在2009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之後,推動「水災災害防救策進計劃」在北中南建置防災降雨雷達,強化都會區暴雨災害預警系統,於去年12月底、也是最後一座完工啟用的防災降雨雷達。行政院原本核定計劃期程是2011年到2015年,以5年時間建造三座雷達,被委以重任的許皓淳,從計劃核定前的籌建規劃到完成使命,卻花了10年、兩倍的時間。

    「回想整個計劃建置過程,不僅要承受各部會長官頻頻關切進度落後與預算執行不力;還要站在第一線面對民眾指鼻謾罵,一邊堆起笑容,一邊承受無盡的屈辱……」位於高雄市林園區的台灣第一座防災降雨雷達,2017年9月12日按鈕啟用當天,許皓淳在個人網誌有感而發的說,「常在黯淡的夜裡,動起不如歸去的心念!幸好,黑夜盡處就是光明。畢竟深入骨子裡的『捨我其誰』的傻勁,在睡醒之後,依舊活蹦亂跳!」

    南部防災降雨雷達是許皓淳連續7年交白卷後的首張成績單。在此之前,網誌字字句句的苦悶,他都埋在心裡,從未跟氣象局長官和同仁吐露,甚至還扮演起團隊的心靈導師,協助同仁排解來自於上級單位的壓力與責難。


    (五分山雷達建造過程傳出帝王風水之說)

    「換個心境,轉個念,壓力就不會那麼大。我總覺得當公務員,混,也是一天;認真做,也是一天。把使命感抓出來,就會做得很快樂!」許皓淳說,「我心裡一直有個小小驕傲,防災降雨雷達是經濟部水利署的計劃,他們為什麼願意把整個台灣都會區暴雨防災體系交給氣象局做?就是相信我們團隊有這個能力,心裡很有榮譽感。」

    但有能力,也要天時、地利與人和。面對國人環保意識抬頭,之前七股雷達站因距離民宅僅100公尺,引發居民質疑雷達電磁波可能造成危害,2006年發起抗爭要求遷移,經立委連署聲援,行政院不得不在2014年核定遷移,防災降雨雷達建置計劃也因此受牽連。「這個計劃從5年拖到10年,最大的困難是土地很難取得,因為民眾對電磁波的安全有疑慮。」

    防災降雨雷達是為填補氣象局現有都卜勒氣象雷達網觀測盲區,解決北中南都會區暴雨淹水問題,為防災單位爭取30到150分鐘預警時間,也因此站址不能離防護區域太遠,但為避免民眾抗爭,也不能過於靠近市區,這確實是選址的兩難。 許皓淳當兵時是特種部隊,從遍覽軍事地圖學會如何從平面地圖分析立體地形地貌,透過內政部提供的資料篩選出北中南適合站址候選名單。

    「沒接這個計劃前,我就經常在北部山區騎腳踏車,大台北近郊的山路都很熟,我先利用假日騎腳踏車,勘查北部幾個候選站址。從自己最熟、也最簡單的北部先做,再接著做中南部。」許皓淳從觀音山騎遍整個林口台地,「即使是荒煙漫草,我也會去看,很多地方都是『夜總會』,北部站址就是新北市樹林區的殯葬專區;高雄市林園區的南部站址,雖然是國防部的軍事用地,但也在墳墓中間。」


    (被「夜總會」包圍的南部防災降雨雷達站)

    當面吐嘈堪輿大師 不把精神耗在無稽之事

    不過許皓淳說,南部站址原本不是設在林園,他認為最適合的地點是屏東縣新園鄉,因民眾抗議不得不放棄。

    從1986年進入氣象局開始,他便接連參與五分山氣象雷達站籌建與台灣都卜勒氣象雷達網聯計劃,面對七股雷達站因民眾抗爭被迫遷址,南部防災降雨雷達站址從新園搬到林園,個性樂觀的許皓淳坦言,「挫折感很大。我一直自認,雷達站址選勘,我在台灣應該是第一把交椅。但選出來的站址卻被迫遷移,就必須要承認自己所選的位置,在某些方面不是最好的,人家才會抗爭,在我的心裡當然會遺憾!」

    不過最讓許皓淳沮喪的並非民眾抗爭,而是政治人物眼裡只有選票。「民眾因為不了解而反彈,我們可以諒解。我打心裡看不起的是,有些政治人物換了身分,就換了腦袋。其實再怎麼辛苦,風吹日曬雨淋,我都可以接受;碰到政治人物介入,就很麻煩。」

    南部站址設在新園是為了監控高屏溪、荖濃溪、林邊溪和東港溪中上游暴雨,為下游的高雄都會區和北屏東爭取更多預警時間,是行政院積極推動的計劃。「面對民眾抗爭越演越烈,當時的屏東縣長曹啟鴻認為此事是為居民好,還主動出面幫忙開說明會。沒想到某位行政院高層官員為了選舉,在說明會當場跟曹啟鴻嗆聲反對,你說我是不是很錯愕!這是行政院推動的案子,行政院政務官為了選票竟然帶頭抗爭,對我們這種涉事不深的事務官來講,真的很難理解!結果他回到行政院,還公開質疑氣象局這個案子,為什麼拖這麼久?這樣你會不會氣死。」


    (五分山雷達站曾兩度受損,圖為2015年中颱蘇迪勒侵襲,雷達防護罩遭不明物體打中解體)

    許皓淳據理力爭,有話直說的個性,讓他的仕途鮮少獲得長官「關愛眼神」。而他在氣象局最出名的事蹟,就是1994年五分山雷達站建造過程,當場吐嘈堪輿大師提出「風水寶地」之說。

    憶及這段往事,許皓淳依舊理直氣壯。「我們都已經按照建築師規劃設計,完成聯外道路施工,站房基礎也整好地。但有個長官突然找來一位穿著長袍馬掛、號稱堪輿大師的人到山上,一手捏著七星指,一手拿著羅盤,東看看、西瞧瞧,口中念念有詞,還拿著施工圖比對一番,就說必須把整個建築基座往右調整30度,才能保住五分山的帝王風水之勢,可讓首長飛黃騰達20年,機關蓬勃發展80年!」

    年輕氣盛的許皓淳聽了覺得莫名奇妙,當場頂回去說:「氣象局負責台灣天災地變的預報監測;若真興旺80年,不就代表民眾要水深火熱80年?」 說完當下,現場一片死寂!等眾人回過神,就聽到堪輿大師和那個官長連番破口大罵,其他同仁見狀連忙把他拉開,一邊道歉賠罪,一邊送兩人氣呼呼地離去。「我個性就是這樣,有話就直說,不要把精神耗費在無稽之事。」


    (觀測員檢視校驗北部防災降雨雷達即時觀測資料)

    才剛完工就被吹垮 吸收經驗做出重要改良

    五分山是許皓淳建造的第一座氣象雷達,從規劃到建置完成歷經7年,但他萬萬沒想到1996年7月30日完工驗收後,隔天就被強烈颱風賀伯吹垮。「那天我在山上,眼看著雷達防護罩在風中顫抖,快要被暴風吹走,我打電話跟局長報告:『球快要飛走了!』局長當下還聽不懂我在說什麼,正當我忙著說風多大,什麼什麼的……最後就聽到『啵!』球真的不見了,緊接著又『啵!』雷達天線也不見了。」

    「那時候真的很沮喪!更覺得人很渺小、很無助。」許皓淳回憶,狂風暴雨讓整個雷達站淹大水,宿舍樓梯扶手不鏽鋼柱,被暴風吹噴的鐵片削斷兩根;停在車道的公務車被狂風捲走。」更讓他餘悸猶存的是,宿舍窗戶被暴風吹到整個砸到床頭上,「假如我當時睡在床上,可能就GG了。」但慘痛經驗,也讓建造團隊做出對全球影響重大的貢獻。「我們發現防護罩被吹掉,並不是被暴風硬拉斷,是被強風搖到螺絲脫落。我們重新設計建造,就先在基座增設墊片再鎖螺絲,徹底解決螺絲鬆脫的問題,其他國家後來也跟著這麼做。」

    五分山雷達故事還不僅於此。因第一次參與大型計劃經驗不足,未經交通部審計處核准,許皓淳就同意廠商變更一個小設計,短缺廠商80萬工程款差額,當時氣象局副局長陳文恭自掏腰包設宴並帶著6瓶陳年高粱,率領許皓淳等人向廠商道歉,商討妥適解決方案。原本臉色相當難看的廠商,看到陳文恭一再致歉,酒過三巡後,就很豪邁說:「再追加6瓶陳高,只要12瓶陳高喝完,80萬糊塗帳就一筆勾銷。」


    (許皓淳指著雷達天線兩側黑色線束,說明雷達波掃描偵測雨滴大小原理)

    「聽到這句話,你要不要喝?當然喝!但12瓶陳高怎麼喝?就是喝了,趕快到廁所挖、催吐。到現在印象還很深刻。」這就是許皓淳的拼勁。

    在完成北中南防災降雨雷達建置計劃後,他又投入馬祖─彭佳嶼海洋(岸基測波流)雷達建置計劃,提升台灣海峽海象預報準確率,解決台馬輪因海面風浪超過預測,經常被迫中途折返的問題。

    「海洋雷達計劃預定2022年完工啟用,我剛好可以屆齡退休!」從台灣氣象雷達現代化、環島都卜勒雷達網和第一座海洋雷達,許皓淳是唯一全程參與者,「我進氣象局時,台灣氣象雷達正要做現代化轉型,我剛好有這個機會從頭走到尾。其實我們是一個團隊在做,只是有的同仁先退休離開;也有同仁中途加入。我只是比較幸運,有機會從頭做到尾,可以讓我的人生很滿足。」


    (許皓淳過去是利用假日騎單車踏勘山區尋訪雷達站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