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數位大掃除:教你如何擺脫手機控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數位極簡主義的原則

1.雜亂事代價高昂的:太多的數位媒體讓人們付出代價,抵銷了效益。

2.優化很重要:未獲得科技的潛在效益,「如何」使用很重要。

3.有意識的作為令人滿足:握有自主權。


數位段捨離的流程

1.騰出三十天的時間,暫時停用生活中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

→列出禁用清單,以及相關操作程序,明確寫出什麼能做、不能做。

2.利用三十天的暫停期,探索及重新發現讓你有成就感又有意義的活動和行爲。

→積極探索更優質的活動,填補空出時間。

3. 在暫停期結束後,重新把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導入生活中,從零開始。

針對每項重新導入的科技,判斷它為你的生活帶來什麼價值以及日後的具體用法。

→(1)支持你非常重要的事。

(2)運用那項科技是支持你的價值觀最佳方式。

(3)確切訂出時間、方式。


獨處

1.缺乏獨處:焦慮等心理疾病。

2.好處:新的想法、對自我的理解、提升人際(因減少焦慮,珍惜互動)。

3.實作:

(1)手機留在家哩,或包包最底,變得不易取得。

(2)散步,也能激發想法,使工作學習更有效率。

(3)寫東西:遇到嚴苛或不確定的事時,騰出時間寫信給自己,

或單純在紙上記錄想法, 這能幫助我們抽離數位科技,專注當下。


對話為主的交流

1.可以面對面交流,或視訊、打電話,避免過多文字訊息,

因為這會損害人際,沒看到對方語調、比情可能導致缺乏同理心。

2.開勿擾,只在特定時間回訊息,避免時刻想查看手機。

3.安排固定交流時間,人們渴望真實對話,所以設定對話時間(通話或見面)。


重拾優質的休閒活動

1.優先考慮勞心費神的活動,而非被動休閒:投入精力與在活動中獲得的價值成正比(如運動)。

2.運用既能創造事物:手工藝、摺紙、修東西。

3.加強版社交:團體健身、志工。

4.實作

(1)每周嘗試親自修東西,或精進樂器。

(2)提前安排花在劣質休閒的時間,如此自我懷疑的力量會減弱。

(3)養成每周制定詳細計畫的習慣,把每周休閒計畫融入系統。


你的時間=他們的獲利:加入注意力抵抗運動

實作

(1)刪掉手機上的社群媒體,改在電腦上使用,這可以大幅減少使用時間

(2)使用電腦時,用一些APP屏蔽會讓你分心的網站

(3)利用RSS追蹤優質新聞網站,並有儀式地閱讀(設定特定時間地點)

點擊追蹤我的 IG 獲得更多第一手資訊

這裡跟你分享簡單實用的筆記工具與方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社群網路雖然帶來了便利,但也衍生了許多焦慮與比較心態的問題。本文探討了三種有效的方法以擺脫網路成癮,保持身心健康,並面對社交媒體帶來的挑戰,包括減少手機使用、提高自我覺察以及改變思維模式。這些策略不僅能降低負面情緒,還能幫助人們重新專注於現實生活和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現代人手機成癮成為一種危機,而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專家提出了一些關鍵建議,如何聰明使用手機,逐步戒除成癮。該建議包括改善使用習慣、限制使用時間、關閉通知等。本文探討了這些關鍵結論,並提出實際行動建議。
近幾年段捨離的盛行,很多人都漸漸開始意識到極簡的生活,能為忙碌的現代生活帶來很多的益處。 減少身邊的物品、捨棄一些很久沒有使用過的東西;但是你聽過「數位段捨離」或是「Digital Detox 數位排毒」嗎?   (圖片出處:https://www.applemint.tech/zh-hant
Thumbnail
實驗覺果大公開 維持一週的手機減量實驗-每天早上9:00-14:00不使用手機,生活有什麼變化呢? 先來對比一下上週日到本週六與3/31-4/7號手機使用的平均時間。 每日使用時間少了3小時53分鍾,這些多出來的時間用在哪? 首先花在自己喜歡的事上,能夠畫畫、運動、吃飯、洗碗、做例行的家事,
Thumbnail
在這個世代裡,自律一定會有一個阻礙你的事物,就是「手機」,想要自律?先解決手機。這篇文章分享作者交出手機一週的體驗,以及彼此互相分享交出手機與重新得到手機後的感想,最後提出避免誘惑的方法。
Thumbnail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以前下班後總是癱在沙發上滑手機,想停卻停不下來,總是告訴自己:在十分鐘就好,結果一個晚上就過了,是個重度手機依賴者,這本書幫助我更有意識地使用3C的產品 手機是偶爾用到、幫助我們的工具而不是永不離身的配件,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有意識地使用,能享受科技帶來的好處;無意識地
Thumbnail
若不想被手機掌控生活,不妨也試著與我一起控制手機使用時間,如果能推動身邊的人共同進行,我想將會有更大的效果,讓我們一起放下手機,體驗生活。
Thumbnail
戒手機心得(20231231-20240106): 在踏實感的練習,這本書當中大量提到,遠離手機的重要性,不論是在臨在、耐心、連結上,作者認為過度的使用手機與社交媒體都會影響踏實感的存在。 所以在讀完這本書的第一周,我嘗試讓自己,除非在一定要用手機的情況下...
Thumbnail
記錄是覺察的第一步,「幫自己喊停!」的作者提供一個「無痛戒癮3分鐘魔法筆記」,以書寫式認知行為療法,來處理自己想要戒除的壞習慣。這個方式的前提是,我們認同想戒掉的習慣背後都有隱藏的原因(行為功能),只要用能夠滿足這個隱藏原因的「其他行為」來取代,就比較容易戒斷壞習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社群網路雖然帶來了便利,但也衍生了許多焦慮與比較心態的問題。本文探討了三種有效的方法以擺脫網路成癮,保持身心健康,並面對社交媒體帶來的挑戰,包括減少手機使用、提高自我覺察以及改變思維模式。這些策略不僅能降低負面情緒,還能幫助人們重新專注於現實生活和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現代人手機成癮成為一種危機,而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專家提出了一些關鍵建議,如何聰明使用手機,逐步戒除成癮。該建議包括改善使用習慣、限制使用時間、關閉通知等。本文探討了這些關鍵結論,並提出實際行動建議。
近幾年段捨離的盛行,很多人都漸漸開始意識到極簡的生活,能為忙碌的現代生活帶來很多的益處。 減少身邊的物品、捨棄一些很久沒有使用過的東西;但是你聽過「數位段捨離」或是「Digital Detox 數位排毒」嗎?   (圖片出處:https://www.applemint.tech/zh-hant
Thumbnail
實驗覺果大公開 維持一週的手機減量實驗-每天早上9:00-14:00不使用手機,生活有什麼變化呢? 先來對比一下上週日到本週六與3/31-4/7號手機使用的平均時間。 每日使用時間少了3小時53分鍾,這些多出來的時間用在哪? 首先花在自己喜歡的事上,能夠畫畫、運動、吃飯、洗碗、做例行的家事,
Thumbnail
在這個世代裡,自律一定會有一個阻礙你的事物,就是「手機」,想要自律?先解決手機。這篇文章分享作者交出手機一週的體驗,以及彼此互相分享交出手機與重新得到手機後的感想,最後提出避免誘惑的方法。
Thumbnail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以前下班後總是癱在沙發上滑手機,想停卻停不下來,總是告訴自己:在十分鐘就好,結果一個晚上就過了,是個重度手機依賴者,這本書幫助我更有意識地使用3C的產品 手機是偶爾用到、幫助我們的工具而不是永不離身的配件,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有意識地使用,能享受科技帶來的好處;無意識地
Thumbnail
若不想被手機掌控生活,不妨也試著與我一起控制手機使用時間,如果能推動身邊的人共同進行,我想將會有更大的效果,讓我們一起放下手機,體驗生活。
Thumbnail
戒手機心得(20231231-20240106): 在踏實感的練習,這本書當中大量提到,遠離手機的重要性,不論是在臨在、耐心、連結上,作者認為過度的使用手機與社交媒體都會影響踏實感的存在。 所以在讀完這本書的第一周,我嘗試讓自己,除非在一定要用手機的情況下...
Thumbnail
記錄是覺察的第一步,「幫自己喊停!」的作者提供一個「無痛戒癮3分鐘魔法筆記」,以書寫式認知行為療法,來處理自己想要戒除的壞習慣。這個方式的前提是,我們認同想戒掉的習慣背後都有隱藏的原因(行為功能),只要用能夠滿足這個隱藏原因的「其他行為」來取代,就比較容易戒斷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