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2|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惠譽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等引發股市大跌

raw-image

前言

就在人類學徒好不容易又開了兩千多公里路又繞了南島小半圈,回家稍事歇息的昨晚大半夜,財經APP紛紛跳出快訊:

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將美國長期外幣債務評級從AAA下調至AA+,展望從負面轉為穩定。此次是惠譽自1994年首次發佈美國信用評級以來第一次對該國的評級下調。

我就猜隔天台灣的財經新聞一定會拿這條新聞來萬用,把當天股票下跌,匯率波動,阿婆跌倒,考試成績差全都怪在惠譽頭上了。


甚麼是信用評等?

信用評級的目的是顯示一個物件(可能是國家、銀行、基金、債券及上市公司)的信貸違約風險。

信用評價好,銀行或債主們就比較有意願融資。反之,若信用評價差,銀行及債主就不願意融資,因此發債人就得要用更高的借款利率去吸引人。

全球最著名的的三大信用評價公司包括有標準普爾(S&P),穆迪(Moody's)和惠譽(Fitch Group)

我們台灣或其他國家也都有自己國內的信評公司,但國際上就是認樓上那三大給出的信評作為標準。

信評公司會調查分析債務公司的金融狀況和有關歷史的資料,從而對受評物件的金融信用狀況給出一個總體的評價。



信評等級

信評公司依照某個神祕方程式估算出被評估物件的信用評估後,就依照暴雷風險由小而高給出從AAA(最高評等)到CCC(最低評等)。

如果你問CCC以下還有嗎?其實也有一個D,也就是Default 違約了。

而在債券信評中,有一條很重要的界線劃分在BBB-,以上的我們統稱投資等級債券,以下的就稱為高收益債券,或者更直白的"垃圾債券"。


惠譽下調美國信評

惠譽表示這次將美國評級下調,主要是為了反映美國未來三年財政惡化、總體政府債務負擔較高且不斷增長的預期,以及兩黨在美國債務上限問題上,長期不斷的爭鬥。

惠譽表示:

儘管6月兩黨同意暫停債務上限之爭至2025年1月,但過去二十年中,美國的治理標準持續惡化,包括財政和債務問題。
美國反復出現的債務上限政治僵局和常常拖到最後一刻才出現的解決方案削弱了人們對美國財政管理能力的信心。
美國一般政府赤字占GDP的比例將從2022年的3.7%升至2023年的6.3%,2024年這一比例將擴大至6.6%,2025年將進一步擴大至6.9%。

此外,惠譽同時預計9月份美聯儲將進一步加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推高至5.5%到5.75%的區間。

並且預期由於信貸條件收緊、商業投資疲軟和消費放緩等因素,美國經濟可能會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陷入“溫和”衰退。

總結惠譽的降評思路就是,你們兩黨一天到晚拿債務上限議題來綁架法案與預算,這樣讓我們很不安。

再者,現在國債利率那麼高,如果美聯儲繼續走Higher & Longer"的政策,那麼過兩年美國稅收大半都要拿去還債了,很危險的呀!

開出第一槍的標普

事實上,這並不是美國首次被調降國家主權信用評等,在2011年8月5日,標準普爾宣佈,由於債務上限危機等問題,將美國AAA級長期主權債務評級下調一級至AA+,評級前景展望為“負面”。

當時標普的這個逆龍鱗的舉動可是美國建國以來首次喪失3A主權信用評級,打破了美國近百年維持最高評級的神話。並即刻引發世界對美債危機的擔憂,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大增,引發全球市場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和大波動。

12年後,惠譽再度因為同樣的債務上限理由與兩黨日益惡化的內鬥,加入了下調美國主權信評的行列。

如今,檯面上還能保持AAA最高評級國家信用的僅剩下老牌的西歐諸國與加拿大,澳洲,新加坡這些富裕國家。


對市場的影響

昨夜美股盤中收到這個消息後,美元先跌後反彈,反應並不是很大,沒有恐慌性拋匯的資金。

比較明顯的受災戶是美國長年期債券明顯破底,10年期以上國債殖利率全面上升到4%以上。等於將今年初以來,重壓在TLT等國債ETF的投資人們的收益全都打了水漂歸零。


不過,正如美國財長葉倫對於降級做出回應表示:

我強烈不同意惠譽評級的決定。
惠譽的決定並沒有改變美國人、投資者和世界各地的人們已經知道的事實:美國國債仍然是世界上最安全和流動性最高的資產,而且美國經濟從根本上來說是強勁的。

人類學徒也認為這個消息應該不會影響多久,或掀起多大的漣漪。

一來是12年前標普已經推落了美債信用一把.一回生,二回熟,市場經過上次的預演過後,這次的反應通常不會那麼劇烈了。

再者,跟葉大媽說的一樣,管你怎麼調降美國主權信用,美元體系依舊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清算貨幣系統。

不然,你拿有AAA信用的加幣,澳幣,新幣去買買看中東原油或台積電半導體?

況且,經過FED11次瘋狂加息.如今這世道,美元稀缺的不得了.投資人搶都來不及了,哪還管你是AAA 還是AA+?


需要喘口氣的美股

美股經歷了從三月中AI浪潮帶動的一大波,連續大半年的上漲波段後,從這次剛剛開出來的第二季財報情況可以窺得,投資人對於經濟復甦的預期似乎是有點過份樂觀期待了。(盈餘表現是好的,但實在沒有股價表現得那~麼~好)

標普前七大龍頭公司的本益比都被拉高到25倍以上,股價在上半年甚至上漲接近五成(臉書還翻倍)。

這時候甚麼負面消息都能被拿來當作冷卻市場的降溫計。

即使沒有惠譽這則新聞,我相信也能拿甚麼"失業率持續低下,美聯儲升息預期升溫,壓迫股市"的題材來寫。

如此過熱的市場不在Q3蹲一下,那我也不知道2024還能拿甚麼題材來繼續吹漲了。

需要警示的美債市場與銀行壽險股

由於今年的美債市場高度擁擠,包括許多台灣理財業務都強推債券基金,全球溢滿的資金壓注在債市多頭

現如今,不僅年內降息的希望落空,長年期國債還破底(殖利率創新高),我們就要小心幾個月前上演過的債券資產減損,導致壽險公司淨值不足(南山潤泰集團事件)與美國地區銀行暴雷事件會不會再重演?

-------------------

延伸閱讀:

-全美第二大銀行破產事件,第一共和銀行被強制接管

-矽谷銀行SVB事件首部曲:2023流動性枯竭的新篇章

-南山重感冒,潤泰送急診

-------------------------------------------

持續輸出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若能打賞贊助創作的咖啡錢,那是對我莫大的精神鼓勵,感謝您。

感謝八月份打賞贊助讀者胖子K,c.a Tsai,高柏宏本專欄的忠實付費訂閱讀者,讓人類學徒能在寫作之餘,買杯咖啡醒醒神繼續爬格子耕出有趣的金融科普文給各位。

人類學徒在此作揖感謝。

--------------------------------------------

歡迎來到重新復活的臉書粉絲頁與金融人類學徒互動交流: 迷惑的金融人類學徒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