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該用體罰嗎?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喵喵自從去年10月確診後,

幾乎將 #方格子 完全停擺了~

幾乎停頓快整整一年,

終於又再度復出啦啦啦啦啦~


今年首PO文,

來一篇心得文。

是在上個月吧 ...

看到一則家長打孩子臉頰的新聞 ⋯

喵喵唸國小的時候,

老師雖然會體罰,

但老師告訴我們:

千萬不能打孩子的臉頰跟屁股!

(老師都打手掌跟小腿)

(喵喵到國中還是被打)

並不是因為喵喵調皮搗蛋,

而是未達到學校要求的成績標準。


不過呢 ⋯

這也讓喵喵心中埋下一顆種籽,

成績並非是靠「打」就會進步啊!

回到體罰這個部分,

喵喵有了小孩後,

會以語言告知孩子的錯誤,

但不會使用暴力的方式去責罰。


有的孩子,

使用適當的處罰,

相對性的去瞭解:

「犯錯」所應該付出的代價。

孩子是可以學習記憶的,

但不能奢求孩子一次就能記得住

他所犯下的錯誤。


錯誤之後的修正能力,

都是經由練習而來的,

練習後所得到的結果,

反覆思考與反省檢討,

才能慢慢建立起記憶。


而語言的責備,

也得小心處理,

有時候像利刃,

太尖銳的言語,

會讓孩子受挫,

更加自卑受創,

無法思考原因,

而是鑽牛角尖,

轉而變反效果。


家長並非不是沒有脾氣,

適當的怒氣,

孩子才能辨別「人的表情」意思,

而不是對方已經在生氣,

卻還看不懂臉色。

但,

怒氣!不代表可以打小孩!

而是讓孩子明確知道,

這是一個情緒的表現。


在跟孩子溝通情緒時,

難免會心平氣和的討論,

孩子不開心、

家長不高興,

這都是很正常的反應,

需要花費的時間跟心力,

一定是冗長的,

但是當事情都解決了 ⋯

你會發現,

孩子會懂得前因後果,

會知道該如何去處理,

下一次再發生的情況。


雖然 ⋯

孩子「也」可能「忘記」了,

但,這是正常的 ⋯

我們即使不論長到多大歲數,

事情也不是樣樣都記得一清二楚啊~

就「再次」重新開啟溝通、處理,

一個新的記憶點,

再重新植入孩子的腦海裡。

前幾天 ⋯

聽到一首歌曲,

一開頭的歌詞,

立刻吸引住我的聽覺:

{ 我想學一個遨遊太空的魔法

把所有心願都在夜空種下

陪着所有星星在夢裏越長越大 }


這歌詞,

就是喵喵的初心《星星糖の童話森林》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小星星 💫

擁有屬於自己的夢想與希望

父母就是他的棉花糖 🍭

包容呵護且珍惜孩子的成長

在童話森林裡找到自己的天地 🍀


聽到中間歌詞時,

又是另一種的觸動:


{ 我會等枯樹生出芽 開出新的花

等着陽光刺破黑暗 第一縷朝霞 }

{ 我想學一種續寫未來的魔法

把所有未來都寫在我筆下 }


曾經在喵喵學習【兒童發展】課程時,

老師提到:

教小孩就像等待種植植物一樣,

你要適時澆水、施肥,

以及最重要的「等待」!


不能操之過急、或是疏於照顧,

植物,不會說話。

孩子,可以溝通。


現階段的孩子,依附著我們,

是緊密的親子關係,

給予足夠的安全感,

孩子才有足夠的能力,

去自己面對與選擇自己的未來,

勇於承擔責任,

學會走自己生活的路。


附上歌詞與連結,

推薦分享給各位朋友們。

承桓《我會等》

詞:路夕月

曲:成禮

編曲:黃涵

製作人:一寸光年團隊

《我會等》

我想學一個遨遊太空的魔法

把所有心願都在夜空種下

陪着所有星星在夢裏越長越大

我想風也不知道它該要去哪

我想落葉也會偷偷想家

學會了眼淚當做汗水偷偷地擦

我會等枯樹生出芽 開出新的花

等着陽光刺破黑暗 第一縷朝霞

我會等一場雨落下 把回憶都沖刷

再與你一起去看 外面世界 到底多大

我會等冬的雪融化 蒲扇裏的夏

守着深夜裏的星星 眨眼不説話

我會等故事裏的你 再給我講笑話

相信美夢和你 總有一天 會預先到達

我想學一種續寫未來的魔法

把所有未來都寫在我筆下

想過給你最完美的回答

我想雨也不知道何時能停下

再堅強的人也會偷偷想家


https://m.youtube.com/watch?v=wukVNyIrtMc&pp=ygUS5om_5qGTIC0g5oiR5pyD562J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十月份的季節,是孩子們最愛的萬聖節,除了最常拿「南瓜」來裝飾外,沒想到!今天在剖開「黃甜椒」時,喵喵噗滋一聲笑出來 ~~~ 這黃甜椒也太可愛了 ~~~ 不輸給我們的南瓜怪呢!黃甜椒的表情實在太俏皮了,立刻拍下這療癒的蔬果。
小星星約莫在二歲左右時,我都會帶他去參與一些音樂律動課程,或是音樂繪本的團體班級,整體而言,在聆聽繪本故事與音樂律動時,小星星可以感受到音樂的節奏性與歡樂性,同時也接觸認識不同的樂器。
在九月底的時候,位在彰化縣溪州鄉的溪州公園,舉辦了非常熱鬧的農業博覽會,結合了五大縣市:苗栗、台中、南投、彰化、雲林。在裡面的展區,位置分配的恰到好處,既有讓孩童玩樂的遊樂與玩水設施,還有美食區與座位區,以及五大縣市的農產品展示館,共同推廣在地特色產品。
偶然一次,在圖書館翻閱到幾米的書籍《但願有一天你會懂》,裡面的字字句句,讓我印象極為深刻,便立即上博客來採購,將此書收藏自我的書櫃裡。
鹿港,一個充滿了純樸的建築小鎮,某一個平常日,突然的想走走看看,因此特地避開擁擠的假日人潮,約莫九點初就抵達鹿港。
剛過二十四節氣的「寒露」,國慶佳節這幾天,身在彰化北斗的我們,也感受到涼爽的秋風徐徐,趁著假期最後一天,朝著西部沿岸閒晃之餘,得先去午餐飽食一頓。
十月份的季節,是孩子們最愛的萬聖節,除了最常拿「南瓜」來裝飾外,沒想到!今天在剖開「黃甜椒」時,喵喵噗滋一聲笑出來 ~~~ 這黃甜椒也太可愛了 ~~~ 不輸給我們的南瓜怪呢!黃甜椒的表情實在太俏皮了,立刻拍下這療癒的蔬果。
小星星約莫在二歲左右時,我都會帶他去參與一些音樂律動課程,或是音樂繪本的團體班級,整體而言,在聆聽繪本故事與音樂律動時,小星星可以感受到音樂的節奏性與歡樂性,同時也接觸認識不同的樂器。
在九月底的時候,位在彰化縣溪州鄉的溪州公園,舉辦了非常熱鬧的農業博覽會,結合了五大縣市:苗栗、台中、南投、彰化、雲林。在裡面的展區,位置分配的恰到好處,既有讓孩童玩樂的遊樂與玩水設施,還有美食區與座位區,以及五大縣市的農產品展示館,共同推廣在地特色產品。
偶然一次,在圖書館翻閱到幾米的書籍《但願有一天你會懂》,裡面的字字句句,讓我印象極為深刻,便立即上博客來採購,將此書收藏自我的書櫃裡。
鹿港,一個充滿了純樸的建築小鎮,某一個平常日,突然的想走走看看,因此特地避開擁擠的假日人潮,約莫九點初就抵達鹿港。
剛過二十四節氣的「寒露」,國慶佳節這幾天,身在彰化北斗的我們,也感受到涼爽的秋風徐徐,趁著假期最後一天,朝著西部沿岸閒晃之餘,得先去午餐飽食一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獎懲制度一直都是雙面刃,當我們採用此方法不外乎希望孩子能「主動」去做他本應該做之事。   問題是,既然是「應該做的事」何必有賞有罰?   到底我們是希望孩子「他律」還是「自律」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Thumbnail
這本書重點內容包括父母教育方法、重要觀念以及如何影響孩子大腦發展。本書認為打屁股不能改善孩子行為,並提供更好管教方式,推薦父母、師長或教育學者閱讀。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Thumbnail
在一次的輔導研習中,我向講師(精神科醫師)提出了一個問題: 「 我們應該在孩子犯錯之後,給他什麼處罰才不會傷害到孩子、又能達到處罰的目的? 」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獎懲制度一直都是雙面刃,當我們採用此方法不外乎希望孩子能「主動」去做他本應該做之事。   問題是,既然是「應該做的事」何必有賞有罰?   到底我們是希望孩子「他律」還是「自律」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Thumbnail
這本書重點內容包括父母教育方法、重要觀念以及如何影響孩子大腦發展。本書認為打屁股不能改善孩子行為,並提供更好管教方式,推薦父母、師長或教育學者閱讀。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Thumbnail
在一次的輔導研習中,我向講師(精神科醫師)提出了一個問題: 「 我們應該在孩子犯錯之後,給他什麼處罰才不會傷害到孩子、又能達到處罰的目的? 」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