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音樂學英語】電影《Barbie 芭比》配樂 What Was I Made for?

【聽音樂學英語】電影《Barbie 芭比》配樂 What Was I Made for?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截圖來源:Billie Eilish YouTube 官方頻道

截圖來源:Billie Eilish YouTube 官方頻道



(每一首配樂在電影中有它的獨特含意)

這首由來自美國加州洛杉磯的創作歌手怪奇比莉(Billie Eilish)演唱的歌曲《我為何而生?/我為何存在?》探索了困惑、自我懷疑以及尋找目的的情感,暗示了方向的失落,以及對真正身份的疏離感。

描述了從自信到感到不確定和迷失的變化,質疑自己的目的,想知道自己為什麼被創造出來,表達了對存在的質疑及對意義的渴望。

還觸及了一種感覺,就像是被人買來的產品或物品,而不是真正的個體,這可能暗示了被物化或無法被充分理解或珍惜自己真正的自我。

延續了這種不確定性的主題,表達了想要理解如何感受以及願意嘗試的渴望,這暗示了對個人成長與發現的希望,即使此刻可能無法完全理解自己的情感。

反思了對愉悅的喪失及再次感到悲傷,強調了向男友表達真實情感的困難。這可能暗示了對脆弱的恐懼,或者是傳達真正自我的困難,進一步增加了自己的困惑和挫折感。

尾聲凸顯了對重新獲得幸福及對真正自我接受的渴望,它暗示了快樂是已經忘記如何的事情,但相信自己可以再次成為快樂的人,重複強調了尋找目的及渴望在生活中找到滿足感。

總的來說,《我為何而生?/我為何存在?》深入探討了尋找身份、意義和情感理解。它描繪了對自我發現的掙扎,以及對與自己和他人建立更深層連結的渴望。



歌名:What Was I Made for?                      作詞:Billie Eilish & FINNEAS                     作曲:Billie Eilish & FINNEAS                     演唱:Billie Eilish

I used to float, now I just fall down                   I used to know, but I'm not sure now                What I was made for                        What was I made for?

Takin' a drive, I was an ideal                   Looked so alive, turns out I'm not real                Just somethin' you paid for                    What was I made for?

'Cause I, I                               I don't know how to feel                       But I wanna try                            I don't know how to feel                       But someday, I might                     Someday, I might

Mm, mm, ah                            Mm, mm, mm

When did it end? All the enjoyment                  I'm sad again, don't tell my boyfriend                It's not what he's made for                     What was I made for?

'Cause I, 'cause I                            I don't know how to feel                       But I wanna try                            I don't know how to feel                       But someday, I might                     Someday, I might

Think I forgot how to be happy                Somethin' I'm not, but somethin' I can be           Somethin' I wait for                      Somethin' I'm made for                    Somethin' I'm made for


我曾經漂泊,現在只是摔跤跌落                     我曾經知道,但現在我不確定                      我為何而生                              我為何而生?

駕車兜風,我是個完美理想                       看起來如此活力四射,結果我並非真實存在                只是你付錢得到的某個東西                       我為何而生?

因為我、我                              我不知道該如何感受                          但我想嘗試                              我不知道該如何感受                          但有一天,我可能會                          總有一天,我可能會

嗯,嗯,啊                             嗯,嗯,嗯

何時結束?所有的美好的人事物                      我又傷心了,不要告訴我的男朋友                    那不是他生來最適合的                         我為何而生?

因為我,因為我                            我不知道該如何感受                          但我想嘗試                              我不知道該如何感受                          但有一天,我可能會                          總有一天,我可能會

我想我忘記了如何快樂                         我不是某種什麼,但某種我可以成為的什麼                某種我等待的                             某種我為之而生的                           某種我為之存在的


  • used to 過去一向……;曾經做過……
  • fall down 摔倒;跌落
  • be made for 對……而言是最適合的、最理想的或絕配
  • turn out 結果是……;證明是……
  • pay for 支付……的款項;為……付出代價
  • 'cause because 的口語表達
  • wanna want to 的口語表達
  • wait for 等待;等候




#MeToo運動                       #不讓受害者一個人

「不讓受害者一個人」連署活動         https://www.surveycake.com/s/2OMbN



我經營的「語言學習」「多語自學」平台網站&社群媒體的連結:taplink.cc/polyglot_autodidact

✐Potato Media ⁂短文⁂                    ✐Vocus ⁂長文⁂                          📷Instagram ⁂圖像+短影片⁂(👋7/30(日)起開始日更發佈)                    🎥TikTok ⁂短影音⁂                         💬Facebook ⁂私訊聯繫⁂

自己製作,使用圖片 Image by Alexandra_Koch from Pixabay

自己製作,使用圖片 Image by Alexandra_Koch from Pixabay

avatar-img
多語自學者
132會員
395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多語自學者 的其他內容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芭比》透過所有人的童年玩具——芭比娃娃,藉以反映當代社會對於女性審美的專制與物化,不僅僅是在批判父權體制,推崇女性主義,更巧妙地利用Barbieland與真實世界間性別權力的相互角力與傾軋,描繪「身而為人」的存在危機。
因為很喜歡導演/編劇Greta Gerwig的前兩部作品《淑女鳥》和《她們》,再加上《芭比》在歐美的試映反應都非常好,讓我帶著很高的期待去看電影。所謂「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第一次看完《芭比》的當下,並沒有覺得有如各大影片所說的那樣「不得了的好看」,而且甚至覺得台詞好滿、節奏太快,想說的議題一直丟出
現在讓我們在《芭比》上映前一天,回頭看看這部電影的一支正式預告,可以說,它已經在那時我們還搞不懂導演葛莉塔潔薇要怎麼處理這部電影時,就已經嚴重爆雷。這部預告傳遞一個訊息:「如果你喜歡芭比,你會喜歡這部電影;如果你討厭芭比,那你也不能錯過這部電影」。 你知道嗎?這句話完全沒說錯。HOW?!
《芭比》透過所有人的童年玩具——芭比娃娃,藉以反映當代社會對於女性審美的專制與物化,不僅僅是在批判父權體制,推崇女性主義,更巧妙地利用Barbieland與真實世界間性別權力的相互角力與傾軋,描繪「身而為人」的存在危機。
因為很喜歡導演/編劇Greta Gerwig的前兩部作品《淑女鳥》和《她們》,再加上《芭比》在歐美的試映反應都非常好,讓我帶著很高的期待去看電影。所謂「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第一次看完《芭比》的當下,並沒有覺得有如各大影片所說的那樣「不得了的好看」,而且甚至覺得台詞好滿、節奏太快,想說的議題一直丟出
現在讓我們在《芭比》上映前一天,回頭看看這部電影的一支正式預告,可以說,它已經在那時我們還搞不懂導演葛莉塔潔薇要怎麼處理這部電影時,就已經嚴重爆雷。這部預告傳遞一個訊息:「如果你喜歡芭比,你會喜歡這部電影;如果你討厭芭比,那你也不能錯過這部電影」。 你知道嗎?這句話完全沒說錯。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