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3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印鈔是政府的事情⋯⋯不是嗎?

把握在9/7前,享用折扣碼成為初代金融人類學徒的專屬會員折扣

把握在9/7前,享用折扣碼成為初代金融人類學徒的專屬會員折扣


新聞一則

上週,台灣報導了一則小新聞,大意是台灣藝人謝忻日前去香港旅遊時,在尖沙咀海港城一家知名漢堡店用餐後以現金支付,店員卻表示不收現金,只接受電子支付,而謝忻剛好身上只有現金。

謝忻當時曾詢問店員為何不收現金,對方回應說,「現在是21世紀」。在無可奈何之下,謝忻最終獲得另一位內地旅客幫助,代為以電子支付,再還給對方現金。

台灣人可能很直覺的認為本國貨幣是法定貨幣,拒收就是違法。但香港金融管理局指出,是否接受現金支付某項交易,這純屬商業決定,交易雙方可以決定合適的支付媒介。

香港大律師也指出雖然港幣是法定貨幣,但商戶拒收現金並不違法。

匯豐銀行發行的五百面額紙鈔

你手上的港幣是法定貨幣還是銀行憑證?

"港幣是法定貨幣,但商戶拒收現金並不違法?"這句話聽起來似乎很違反邏輯對吧?但實際上卻有其歷史背景。

咱們生活在台灣的人們,習慣於政府一切安排的好好的。病了有健保,政府拿了稅就是要搞建設,印鈔票當然是中央銀行(或者更直白的說是政府)的事。

不過上述這一切在極度自由開放的資本主義香港,答案皆 "否"。在香港,看病最好是走商業保險才能及時就醫;政府每年收稅,並不一定搞啥擴大內需,前瞻建設的,大多是直接在隔年退稅或減稅甚至發現金給老百姓。

而在香港,印鈔也並非是特區政府的事情,更非北京政府,而是三家特許銀行自己印自己發行的。

上圖裡是我從皮夾裡掏出的港幣五百元的紙鈔局部放大,各位讀者可以清楚看到,整張鈔票沒有任何香港央行/金管局的影子,當然更不會有什麼中國中央鑄幣廠之類的字眼。

中國銀行(香港)發行印鈔的百元港幣鈔票,左下方的編號是真的越來越大喔


渣打銀行(香港)發行的20元紙鈔

印刷這張"紙"的是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也就是你我所熟悉的HSBC。上頭寫著"憑票即付",以及下方藍色字體印著"承董事會命"。

以上蛛絲馬跡,再再都告訴使用這張鈔票的人說,這張紙其實是銀行自己發行的「支付憑證」,比較像是我們台灣的台銀本票(銀行背書的支票),而不是一張你想像中的"國幣"。

當然不只是港幣五百元鈔,包括百元,五十元與二十元鈔票上都是這樣的情況。


1909年,上海和囒(荷蘭)銀行所發行的10元鈔票

五花八門的租借銀行發鈔時期

這樣的情況其實也普遍發生在紙鈔剛發行的近代歐洲,以及晚清中國的各個租借區。學徒之前在講英國央行,也就是英格蘭銀行的故事時,也有提過其實一開始英格蘭銀行是一家商人開設的民間銀行,發行的紙鈔其實是類似於銀行本票的形式。

若您有機會去一趟上海,矗立於地鐵人民廣場站的上海博物館的古代貨幣區裡,你就能找到五顏六色,各家外資銀行當年在上海所發行的"紙鈔"。

在香港歷史上共有八家發鈔銀行,最早發行的並不是現如今想當然耳的HSBC香港匯豐銀行,而是法國東藩匯理銀行(CRÉDIT AGRICOLE,現在稱為東方匯理銀行,仍是法國重要的銀行之一)於1846年發行$5紙鈔。

19世紀當時的國際語言是法語,在亞洲主要的交易貨幣是佛朗西銀元,東方匯理銀行則是法國掌控著東方亞洲殖民地金融命脈的重要機構。


1846年東方匯理銀行發行的五元港幣,也是香港的第一張紙鈔

特殊的十元紙鈔

被香港人暱稱為Hong Kong Bank的HSBC匯豐銀行一直到1867年才開始加入香港印鈔的行列。而在香港被中國收回前夕的1994年,中國銀行也獲港英政府特許加入印鈔的行列。

目前香港被特許發行鈔票的有包括中國銀行/ 渣打銀行/ 匯豐銀行的三家銀行。不過,市場上大多看到的仍是HSBC所發行的這張獅子五百元大鈔。

唯一的例外,是2002年開始,由香港政府所發行的十元新鈔(後來變成首張香港的塑膠紙鈔)。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之前由政府鑄幣發行的十元銅板太重太難用,被民眾抱怨連連後,政府才改回以紙鈔形式重新發行。


唯一由香港政府發行的"法定貨幣"10元紙鈔

港幣=美元旅支

看到這,你也許會問沒有大有為的政府管理銀行印鈔,那銀行不就亂印一通拿來買東西嘛?

事實上,銀行印鈔受到比央行更多的管制。在香港,這三家發鈔行在發行鈔票時必須按照港元/美金的外匯聯繫制度價格,向香港外匯基金提存等額的美元準備,取得一張"負債證明書",才能夠發行等額的港幣在市場。

講大白話,就是銀行得拿出多少美金存入香港金管局,才能用港元固定匯率印出等額的港元鈔票。也就是說,你手上的港幣,其實比較像是一張由三大銀行所發行的美金旅行支票,銀行得要有足額準備才能印鈔。

而這種形式,也就是我們看央行印鈔的擔保品價值時所稱的"十足準備",而放眼望去,能有十足準備的國家央行寥寥可數,大家可都是或多或少的卯起來印鈔。

而當年美國就是因為作不到掛勾黃金的十足準備,而片面撕毀了32美元保證兌換1盎司黃金的承諾,結束了人類史上的金本位時代。

下次你到香港時,別忘了拿出手上的鈔票瞧瞧,究竟是哪家銀行發行的「美元旅行支票」呢?

-------------------------------------------

持續輸出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若能打賞贊助創作的咖啡錢,那是對我莫大的精神鼓勵,感謝您。

感謝九月份打賞贊助讀者胖子K與本專欄的忠實付費訂閱讀者,讓人類學徒能在寫作之餘,買杯咖啡醒醒神繼續爬格子耕出有趣的金融科普文給各位。

人類學徒在此作揖感謝。

--------------------------------------------

歡迎來到重新復活的臉書粉絲頁與金融人類學徒互動交流: 迷惑的金融人類學徒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