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09年開始確定以存股作為投資的主要策略之後,就開始進行總資產的統計。一開始只是想要知道自己的資產分布情形以及總數多少,後來漸漸的變成支持自己下去的原動力。
(我在「傻多存股法」這本書中,有分享我的紀錄表並提供QR code讓讀者下載)
一個人的信心是如何建立的?
在「自造成功! 提升營收與所得的個人品牌經營術」這本書當中提到,信心是我們設定目標,完成之後,產生更大的目標,再次完成,不斷循環的過程所產生。
所以當我們設定好財務目標,透過持續的紀錄,我們會覺得距離目標越來越近。遇到問題,我們會修正錯誤,我們會想辦法改善,這一連串解決問題然後達成目標的過程,讓我們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
有人說,「退休後應該追求資產的穩定,而不是追求資產的增長」。在我的總資產檔案,表現出的資產曲線,並沒有因為我缺少主動收入而呈現下滑的趨勢,而是和大盤有著相同的漲跌曲線。因為我的資產有90%放在股市,所以我的總資產曲線勢必受到股市漲跌所影響。
所以退休,沒有主動收入之後,有幾點我認為非常的重要:
1.提取率的重要性。
如果把我的總資產當作一檔ETF,我的每年生活花費就是這檔"棒喬飛ETF"的管理費。如果我的管理費很高,就會影響棒喬飛ETF的表現。
2.將總資產與指數型ETF做比較。
巴菲特每年的致股東信,一開頭一定是波克夏與S&P500指數的比較。所以我把我的總資產,從我2020年離開職場之後的表現,和台灣的0050做比較,舊可以知道自己的投資績效是否優於指數型基金。有了比較,數字的累積才有了意義,才有了改進與檢討的目標。
3.不要害怕冒險,找到讓資產不斷上升的標的或是方法,然後減少犯錯。
指數投資人說,退休之後不要做高風險的投資,要把股票資產降低,買進債券資產。可是我認為,如果一個人在65歲之前喜歡冒險,並取得了成功,那這個人怎麼可能在65歲之後突然變得不愛冒險呢?反之,一個喜歡安穩的人,自然在65歲之後也會變得喜歡安穩,因為一個人的個性和習性,肯定在65歲之後固定下來了。所以問題不在於資產放在什麼高風險的項目,而是你是否有能力駕馭這個風險。如果0050那條綠色線代表的是一台卡車,我的任務就是要讓這台卡車不要撞上我,我要跑贏這台卡車,我要跑贏市場指數。
我的這個觀點預設了股票市場長期必定往上,或許有些人會不認同。可是這無所謂,就像有人也認為台灣長期房價必定因為少子化下跌一樣。大家都在預測未來,沒有理由你的預測正確,而我的預測錯誤。
我認同巴菲特所說的,不要做空美國。人的一生短短數十年,我已經度過了過去的20年,我只要能再預測未來10年,那我的人生理財課業就完成了。我現在沒有看到未來十年美國衰敗的理由,我只看到中國未來十年衰敗從現在已經開始進行。
至於減少犯錯,我認為最簡單的事情,就是不要投機,不要賭博。我認為投機和賭博才是真正的高風險投資。買進好公司成為股東並長期持有,怎麼會是高風險的行為呢?跟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而買進AI股、套牢、賠錢,這樣的過程才是高風險的投資行為吧?投資就像買房子,買了之後長期持有,房價會隨著通膨而上升,時間到了自然就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