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2|閱讀時間 ‧ 約 1 分鐘

【一個分析師的養成】我對台灣 sellside 研究部的未來發展看法 (續)

8 月底寫了篇《我對台灣 sellside 研究部的未來發展看法》,結果在沒有社群媒體宣傳的情況下意外獲得不少迴響。

不過上面這篇其實有些事情,我後來想想覺得沒講完,因為那篇多半是站在「公司」的角度,思考如何跟科技、政策、媒體及產業競爭互動,頂多帶到一點研究員這個工作的今昔對比 (what happened?),對於工作者本身該如何自處 (what's next?) 倒是沒有很深入去講。

如果用圖像化的方式表達,Ray Dalio 談經濟如何運行、經濟循環有分大小的概念就滿類似的 (下圖),個人工作者的職涯發展可以被視為比較短小的循環公司和產業的發展則是中長期的循環,而經濟體的發展則是最長期、關乎到生產力提升的趨勢

Credit: https://www.linkedin.com/pulse/how-economic-machine-works-ray-dalio-abhimanyu-bhowmik

如果再次回到我上一篇文章,談 sellside 研究部的未來,就只是在談公司和產業的中長期發展,這和工作者本身會經歷到的循環有時間上的落差存在。

畢竟當公司或產業 5 年一小變、10 年一巨變的同時,工作者光是 2-3 年就可以說是一個職涯的循環,有時候公司轉換到下一個階段時,員工早就經歷過好幾輪囉。

所以我想今天這篇文章來試著把「該如何自處?」這個以員工為出發點的小循環議題,拉出來討論討論。

首先先從像我一樣的業內員工開始談起。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Freddy Business & Researc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