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分析師的養成
含有「一個分析師的養成」共 2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付費限定
Freddy Business & Research的沙龍
2025/07/10
【一個分析師的養成】從損益表到資本效率:轉職產業滿 2 個月的體會
本文探討資本使用效率如何成為投資的核心。作者從自身經驗出發,比較傳統損益表分析與資本導向分析的差異,闡述 ROIC 與 WACC 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這兩個指標判斷公司的長期價值創造能力。最後,作者建議重新調整閱讀財報的順序,從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到損益表,更有效理解公司如何運用資本創造價值。
#
那些我在券商工作時學到的事
#
分析師
#
股票
1
留言
付費限定
Freddy Business & Research的沙龍
2025/06/18
【一個分析師的養成】從場邊到場內:轉職產業滿 1 個月的體會
從金融分析師到企業內部,作者分享轉職後的體悟,尤其著重在「成長」的議題。作者從以往將成長視為模型參數的經驗,轉變到體會到成長來自團隊的努力與執行力,並強調策略執行需要每位成員的投入與付出。
#
投資
#
那些我在券商工作時學到的事
#
一個分析師的養成
3
2
摩股資本
2025/06/18
1
感謝分享,投資久了真的會忽略落地這一段,深受本文啟發...
1
Freddy Business & Research
發文者
2025/06/18
1
摩股資本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1
付費限定
Freddy Business & Research的沙龍
2025/04/18
【內容研究關鍵字】EP008 - 做自己的投資長(chief investment officer)
本文探討機構投資人中投資長(CIO)與基金經理人(PM)的角色差異,並將其應用於個人投資策略。文章指出,個人投資者應扮演自身資產的CIO,重視長期資產配置而非短期擇時選股,透過制定明確目標、分散投資、定期再平衡及控制成本等策略,追求穩健的長期投資績效。
含 AI 應用內容
#
那些我在券商工作時學到的事
#
一個分析師的養成
#
風險
2
2
Jon
2025/04/18
2
研究 ETF經理人的報告書,是否意味著該ETF是主動型?
2
Freddy Business & Research
發文者
2025/04/18
1
Jon 要看你怎麼界定「主動」,如果說只要不是「全世界可投資股票市值加權」都是主動的話,那像是 VTI VOO 這種都是主動;而如果 追蹤 S&P 500 的 ETF 比較,那 IVV 和 VOO 比起來可能也是某種主動(後者才是完全複製法)。 所以我就算是投一般認定的市值加權,我也會稍微看一下他們追蹤指數的方式、涵蓋的範圍…這些,更不用說是那種依據投資風格(大型或中型?成長或價值?),以及產業型或真正的主動型ETF(例如 ARKK)
1
付費限定
Freddy Business & Research的沙龍
2025/04/13
【一個分析師的養成】賣方研究員這條路:給新人的觀察與建議
想成為賣方研究員?本文剖析這份工作的核心價值與所需能力,並釐清常見迷思,協助有志者更明確地規劃職涯方向。
含 AI 應用內容
#
一個分析師的養成
#
那些我在券商工作時學到的事
#
研究員
2
1
柏柏
2025/04/14
1
好實用!可以寫一篇關於買方研究員的嗎XD
1
付費限定
Freddy Business & Research的沙龍
2025/03/28
【一個分析師的養成】和分析師職涯好好說再見 - 寫給自己的離職信
一位35歲中階管理者在職涯順遂之際選擇離職,並分享其背後原因與思考。文章探討了職涯選擇的各種面向,不只著重於薪資與職位,更重視個人價值觀、家庭關係與工作影響力。作者以自身經驗,闡述如何從「爬樓梯」的思維轉換至「選擇航道」的模式,並期許在更具潛力的領域重新出發。
#
那些我在券商工作時學到的事
#
一個分析師的養成
#
影響力
12
2
VK
2025/03/28
1
祝福 Freddy 大,接下來的旅程一切順利!
1
付費限定
Freddy Business & Research的沙龍
2025/03/12
【一個分析師的養成】貼近資本市場研究:投資論述、預估盈餘調整和催化劑
本文分享如何結合投資論述、預估盈餘調整和催化劑進行資本市場研究的經驗。作者建議從投資論述出發,分析各層次因素對公司基本面和評價的影響,並結合歷史股價趨勢、預估獲利和營收數據,標記股價波動的事件。作者強調要比較不同層次因素的重要性,並關注與市場預期的差異,以形成對EPS和評價的看法,最終做出投資決策。
#
一個分析師的養成
#
那些我在券商工作時學到的事
#
投資
10
留言
付費限定
Freddy Business & Research的沙龍
2025/02/25
【一個分析師的養成】交易圈 vs. 投資圈,人類觀察
本文探討臺灣機構投資人和交易員在投資哲學、生活態度和風險承受能力上的差異,並以Michael Lewis 的《老千騙局》和Bryan Burrough/ John Helyar 的《門口的野蠻人》作比喻,說明兩種不同風格的投資策略和背後反映的人生觀。
#
那些我在券商工作時學到的事
#
投資
#
投資人
3
留言
付費限定
Freddy Business & Research的沙龍
2024/11/01
【一個分析師的養成】聊聊我們團隊怎麼生成對 AI 的非共識觀點?
本文深入探討 GenAI 對於軟體產業投資策略的影響,並指出投資經理需重新思考採用何種分析架構,尤其是將 1980-1990 年代的主機運算邏輯應用於當代。科技產業分析師必須結合硬體與軟體的知識,並探討市場共識與技術發展的關聯,提供不同於傳統觀點的研究方法,並倡導對科技歷史的理解以支援明智的決策。
#
軟體
#
分析師
#
科技
19
2
旅人小萌
2024/11/01
1
謝謝您的分享❤️
1
付費限定
Freddy Business & Research的沙龍
2024/10/29
【一個分析師的養成】《做不能規模化的事》
本篇文章探討了在科技進步和自動化影響下,傳統投資研究的變化與挑戰。隨著資訊取得變得越來越容易,研究員的工作內容也逐漸被自動生成的工具取代,原本不可規模化的資訊與服務如今變得易於複製。文章強調了在這種環境下,個人與機構投資者應重新考量其核心優勢,並針對未來的生存策略進行深思熟慮的規劃。
#
投資
#
研究員
#
科技
5
留言
付費限定
Freddy Business & Research的沙龍
2024/09/30
【一個分析師的養成】「你比較像 trader 還是 analyst?」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在研究職涯中識別自我定位的重要性,無論是角色作為分析師(analyst)或交易員(trader)。早期認清自己的優勢與興趣,有助於選擇合適的職涯道路。此外,我回顧了我的工作經歷及職業演變,強調從投資者到建造者的重要轉型,以及這些轉變如何影響我與資本市場的關係。
#
分析師
#
資本市場
#
有機
9
1
2024/09/30
1
感謝分享,完全認同。覺得很多人沒有遵循自己的個性選擇合適的職位反而是根據職位光鮮亮麗的程度選擇自己的職涯道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