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前文,對公司基本面的「虛與實」有初次的認識後,本文再將「虛與實」之概念與「時間」結合,如此就更貼近筆者欲表達之基本面的真實面貌了。
假如用10元到100元來表示每家公司股價的必經價位,那麼10元票面的公司,必然與100元的公司有著大幅度的基本面「差距」。
那上述的「差距」除包含時間要素之外,還包含公司營運改善的「過程」。透過接下的筆者自編自導的劇情, 讓大家一同來了解「過程」的變化。
老王和朋友合夥開了一家公司,由於大家共同出資,每人依出資比例,分享利潤。
經過大夥的努力 - 改良產品和開拓客戶, 業績終於穩定(只要不擺爛公司是不會倒閉的),獲利不斷地再增資, 市值已達三億元水準, 於是申請公開發行,並取得上櫃交易。(這時股價為票面10元)
通過上櫃之後, 股票有了次級市場的交易量, 但股價始終在10.X元至9.X擺動。於是老王決定努力開拓美國及歐洲市場,終與美國,歐洲的大客戶各簽了一年合約,每股獲利由損益兩平來到EPS=1.5元,股價站上了15元。(這時股價為「實」的15元)
公司有了獲利之後, 美國客戶跑來說公司的產品品質不錯, 想加碼訂價並延續合約, 老闆做了全盤考量後,決定不把獲利的0.45億元(1.5元*3萬張股票)配發股息, 而是轉而購地及建廠, 擴增產能, 於是花了0.3億買地, 並花0.15億興建廠房與生產品。這時公司帳面雖賺錢, 手頭欲無資金可支。(這時股價為「虛」的15元)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 新廠房終於蓋好了。突然, 美國客戶方面傳出財務危機向法院申請重整, 使得公司過去二個月對美國客戶的應收款全部成為壞帳無法收回的損失, 而且新廠房也變成無用武之地。消息一傳出, 公司股價由「虛」的15元一口氣跌至8元。(這時股價為「實」的8元)
悲傷之餘, 新廠房的地價傳來暴漲的消息, 使得新財報公司淨值由「實」的8元提升至12元。於是股價在財報發佈之後又漲至12元。(這時股價為「實」的12元)
此刻新廠房仍處於閒置狀態, 有一天歐系客戶突然跑來說, 由於美系客戶退出市場, 歐系客戶來自北美的銷售訂單反而增加, 於是收購了美系客戶的資產, 並希望把美國市場的訂單交給老王公司。消息傳來公司股價上漲至17.5元。(這時股價為「虛實不明」的17.5元, 但年度期望獲利為2.25元)
經過一年的努力後, 財報出來了, 獲利竟因經濟規模擴大, 及營運費用控制得宜, 使得EPS躍升至3元,超乎預期的市況,股價來到了36元大關。(這時股價為36元, 實際應只有30元) 。老王高興之餘決定成立研發單位, 研發客戶需求多變的零組件,於是加碼營業費用, 但是不幸的, 全球景氣轉下, 訂單突然暴減, 公司新財報顯示營業費用大增, 營收銳減,導至規模經濟消失, 公司新一季獲利首度出現虧損-0.5, 投資客紛紛抛售股票, 股價重挫至25元。(這時股價為「虛實不明」的25元, 股價完全由景氣決定) 。
在歐美國家央行貨幣政策力挽狂瀾下,景氣止跌了。還好老王公司有好的口碑和廣大的市場,業績衰退情況僅屬輕危。接下的半年, 反而更上一層樓, 新一年的財報EPS站上了4元大關, 股價由25元升至48元。(這時股價實際應為40元) 。
接下來景氣反而大幅擴張, 老王EPS又成長至10元股價終於站上了百元大關。
看完了緊張刺激的連續劇, 我們重新檢示一次老王公司營運的「過程」。
1.合夥開公司股價為「虛」的10元。
2.轉上櫃公司股價為「實」的10元。
3.開拓市場賺股價為「實」的15元。
4.購地及建廠股價為「虛」的15元。
5.客戶財務危機股價剩「實」的8元。
6.地價暴漲股價漲至「實」的12元。
7.客戶收購美系客戶資產,訂單重回懷報,股價漲至「虛實不明」的17.5元。
8.濟規模擴大,營運費用控制得宜, 財報EPS躍升股價來到「虛」的36元, 實際應只有30元。
9.成立研發單位,全球景氣轉下,公司虧損-0.5,股價重挫至「虛實不明」的25元。
10.景氣止跌,EPS站上了4元, 股價升至48元。(「實」的40元+「虛」的8元) 。
11.景氣擴張, EPS又成長至10元股價終於站上了百元大關。
看來公司財報不會始終停留在「虛」,也無法始終停留在「實」,重要的反而是公司的政策方向是否能看見遠方,上述劇情過程, 公司在賺錢時, 懂得資本支出, 雖然公司體質會處在「虛」的狀態,但仍保有長期「實」競爭力。但從另一角度觀之,資本支出雖有其必要,但是推出時機反倒是關鍵, 因景氣變壞可能讓資本支出的美意變成累贅。從投資人角度而言,「虛」公司營運景氣步入高姿趨緩階段,易被視危險公司,而實公司則較有能力在高姿趨緩階段存活。而任何類型公司營運進入低姿趨緩階段則投資人應抛售之以規避景氣下滑風險。怎麼說投資人的眼睛都很亮了, 企業主得掌握時機配合用心經營才是投資人心目中的好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