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國造潛艦為重要戰略武器 可保衛台灣民主與經濟發展-姚中原博士

台灣的第一艘國造潛艦「海鯤號」9月28日首度公開亮相,我國潛艦國造的專案小組召集人黃曙光日前向媒體透露,對外採購潛艦「紅區」的關鍵裝備時,暗指有一名立委「一直在搞」,從中阻撓裝備籌獲,引發外界猜測。

 

前海軍顧問郭璽近日則直接點名並指控是國民黨立委、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成員馬文君將潛艦國造的機密外洩,更批判馬是「賣國立委」,引發社會各界的熱議。對此,民進黨立委王定宇10月1日再對外表示,他發現馬文君曾上過中共控制電視台的節目,刻意貶低台灣潛艦發展,實在不可取。

 

上述是否洩露重要軍事機密的新聞或政治爭議,應交給司法機關與檢調單位,以查明真相,並勿枉勿縱。至於一般大眾,筆者認為不必隨朝野政黨或政治人物起舞,反應將新聞焦點放在潛艦為何要國造?以及潛艦對台灣的未來安全究竟有何重要性?才是國人該關注的國防重點。

 

「潛艦」是一種高科技武器,具有良好的隱密性、奇襲性、獨立性及廣闊性等諸特性,能長期在水下進行獨立活動。潛艦在作戰方面可區分為「戰略」與「戰術」兩種用途;在戰略運用上,具有戰略嚇阻、攻擊敵岸、佈雷作戰及破壞航運等作用;在戰術運用上,可擔任監視及襲擊、反潛阻柵與獵殺、支援艦隊作戰、支援兩棲突擊作戰、進行搜救與特種作戰等任務。

 

換言之,相較於航行水面的艦艇,潛艦的偵察力、打擊力以及機動力,是能給予敵方更大威脅能力。因此我國若擁有一定數量的高性能潛艦,平時方面,用於加強台灣周邊高威脅或所望海域水下偵巡密度;戰時方面,則可藉其隱匿、獨立作戰特性,行遠距離部署,執行對敵反制、封鎖、佈雷、特攻、截擊、和反封鎖等作戰,此對台灣的國防安全更有堅強的維護功能。

 

近十多年來,中共透過龐大的經濟實力,持續增加國防預算,並不斷擴充海、空與飛彈戰力,以及發展高科技武器和技術,使得兩岸軍力平衡早已有朝中共傾斜的嚴重趨勢。

 

為因應中共未來可能的軍事威脅,以及有效落實「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戰略構想,並達到我國「預防戰爭」之國防目的,台灣如何多籌獲戰略性武器例如潛艦,就是我國政府必須深思的重要國防議題。

 

當前全世界只有美國對台灣有安全承諾,且只有美國肯願意供售尖端武器給台灣,但我國的國家安全、國防武器不能寄託於美國的善意,亦即不能完全依賴美國的保護,仍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防戰略規劃以及武器來源構想。

 

此因美國的台海政策,實與其全球戰略部署、亞太地緣政治演變有密切關係,但不論是面對台灣或是面對中共,基本上皆是考量美國的自身利益。

 

由於受到國際環境限制,台灣對外採購潛艦不易,因此自製潛艦便成另一種選項。我國「潛艦國造」計畫起源於馬政府時期,2014年時任的海軍司令陳永康上將任內開始規劃;2015年5月馬英九前總統在就職七週年的中外媒體記者會,曾公開表示「潛艦國造」是政府重大政策;另外,2016年5月17日由海軍對外開放的「左營海軍故事館」,亦展出我國未來「自製潛艦」的概念模型。

 

    民進黨於2016年5月20日重新執政後,蔡英文總統亦多次在公開場合宣示並力推「潛艦國造」政策。雖然曾爆發「獵雷艦案」的重大風波,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但蔡總統2017年12月1日仍對外強調「個案的挫折,不會改變國防自主的方向」。換言之,未來即使潛艦國造仍多少會有技術性困難需要突破,但為了增強國軍水面下的作戰能力,國人都必須支持政府完成此重要的「國防自主」政策。

 

總而言之,我全體國人應體認「國家可以百年無戰爭,不能一日無戰備」道理之外,更應認知到「潛艦國造」是跨黨派的重大國防政策,必須持續推動。尤其面對中共不放棄武力犯台的野心,台灣必須要有足夠的戰略嚇阻武器。

 

2023年9月28日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號」(舷號711)正式在台船高雄廠區舉行下水典禮,是象徵台灣國防新里程碑的開始。未來若能透過「潛艦國造政策」將我國的潛艦數量(目前僅有四艘),再逐步增加到「兩位數字」以上,除能展現自我防衛決心及國防自主性的戰略意義,同時對台灣民主成果和經濟發展的維護,更是最大的安全保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