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抗衡中國 軍事力道增強(姚中原教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日前媒體報導,為強力嚇阻中國對印度邊界的軍事威脅,印軍迄今已在前線部署高達六萬八千名士兵,以及三百三十輛步兵戰車、九十輛坦克、數門火砲、地對空導引武器和雷達裝備等,以嚴防中國人民解放軍越界;此外印度也積極擴大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有助於東南亞國家對抗中國主導地位。

印度對抗中國的態度愈趨強烈,是因長期以來和中國有邊界糾紛,雙方曾發生多次大規模戰爭。二○二○年印中兩國在拉達克(Ladakh)地區再發生激烈衝突,當時至少二十四名士兵喪生,事後雖經過外交、軍事談判,情勢才暫趨穩定,但雙方領土爭議問題並未真正解決。

自冷戰時代實施不結盟外交政策的印度,近年來因為中國持續在南海的軍事擴張,直接威脅到印度國家安全,印度遂和美國、日本、澳洲組成的「四方安全會談」於二○二二年在東京召開元首峰會,並與美國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以圍堵中共在印太地區的軍事擴張。

除了軍事手段抗衡中國,印度也展開對中國的經濟制裁,據路透報導,新德里政府為保障本土企業,已禁止中國製的平價手機進口,並對中國手機製造商小米出重手,沒收在印度555.1億盧比(約新台幣210億)的資產;除此之外,任何來自中國製造的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以及個人電腦等周邊產品,也都不准在印度市場販售。

上述印度應對中國威脅所採取的任何作為,皆有其全球戰略考量與自主性,即不受西方國家的政治態度影響,且能得到國內民間社會的高度支持。

七月上旬印度上映一部以近年來受到國際關注的中印邊界衝突為劇情主軸的愛國電影《印度人》,講述六名印度男女潛入中國執行秘密任務,並在中印邊界對抗進犯的人民解放軍,最後中國數百名官兵皆被六個人殲滅。以上電影公開放映後,據悉讓中國許多「小粉紅」氣炸,也被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發表評論斥責,但卻是印度民眾喜歡且必看的愛國主義影片。

自從印度總理莫迪連任後,為落實「東進政策」並認清中國威脅印度的事實,便開始擴大與美國、日本、澳洲和東協國家的軍事合作,亦在印度洋及西太平洋多次舉行海空聯合軍事演習,以防範中國的軍事擴張。近來為反制中國在邊境的挑釁,印度空軍已部署多支戰鬥中隊,採取「攻擊」態勢,更以飆風、蘇愷-30、米格-29、美洲虎等戰機和遠程無人機監控共軍動態,可在五至七分鐘內升空,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

雖然印度與中國皆為「金磚五國」重要成員,但由於近年兩國邊境局勢日趨惡化,因而早已視中國為頭號敵人的印度,就必須提高警覺並防範中國。簡言之,只要共軍有侵擾印度邊界的行為存在且不讓步,研判印中關係就不可能正常化,而印度也會增強軍事力量,甚至不惜與中國一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台大法學博士姚中原教授專欄文章
13會員
78內容數
台灣四面環海,以美國全球戰略佈局來看,台灣地緣具有下列特性:(一)中共海上交通的扼制點;(二)東亞海上的戰略位置;(三)軍事島鏈的中央位置。
2025/04/06
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對於中國武力犯台的可能日漸擔憂,為強化西南區域的防衛體制,正考慮在九州的兩個地方部署長程飛彈,預訂在今年2025年12月開始進行部署作業。
Thumbnail
2025/04/06
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對於中國武力犯台的可能日漸擔憂,為強化西南區域的防衛體制,正考慮在九州的兩個地方部署長程飛彈,預訂在今年2025年12月開始進行部署作業。
Thumbnail
2025/03/17
媒體報導,美國防部次長提名人柯伯吉日前在國會參議院的人事聽證會表示,台灣軍費遠遠不足,他未來目標是避免台灣與北京不必要的軍事衝突,柯並提到,台灣國會刪減軍費的動作讓他「深感不安」。   此外美國參議員沙利文日前也對台灣立法院刪減國防預算表達疑慮,更批評台灣在野黨是在玩「危險遊戲」
Thumbnail
2025/03/17
媒體報導,美國防部次長提名人柯伯吉日前在國會參議院的人事聽證會表示,台灣軍費遠遠不足,他未來目標是避免台灣與北京不必要的軍事衝突,柯並提到,台灣國會刪減軍費的動作讓他「深感不安」。   此外美國參議員沙利文日前也對台灣立法院刪減國防預算表達疑慮,更批評台灣在野黨是在玩「危險遊戲」
Thumbnail
2025/03/03
高比例人數的國防文官是全球先進國家實施「文人領軍」成功的主要關鍵,也有助於「文人部長」推動軍事革新及重大國防改革工作。
Thumbnail
2025/03/03
高比例人數的國防文官是全球先進國家實施「文人領軍」成功的主要關鍵,也有助於「文人部長」推動軍事革新及重大國防改革工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無聊點開的政治片,本片是以勝利者(印度)的視角講述印度於2019年廢除喀什米爾的特殊地位(可以想成印度版的廢掉一國兩制)所發生的政治鬥爭打恐片。   撇開其政治立場,當成印度反恐片來說其實挺有趣的,雖然槍戰的部分感覺不夠爽,但文戲方面最後議會的雙方辯駁我覺得還挺好看的。當然本片也免不了來一
Thumbnail
  無聊點開的政治片,本片是以勝利者(印度)的視角講述印度於2019年廢除喀什米爾的特殊地位(可以想成印度版的廢掉一國兩制)所發生的政治鬥爭打恐片。   撇開其政治立場,當成印度反恐片來說其實挺有趣的,雖然槍戰的部分感覺不夠爽,但文戲方面最後議會的雙方辯駁我覺得還挺好看的。當然本片也免不了來一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相信熱愛自己國家的人,面對有個時常野蠻叫囂要傷害你的鄰國,心中總會焦慮地想做甚麼,而後備自訓或軍事自訓可能會是眾多選項之一。 然而在開始之前,這邊嘗試理性解析一下這整件事情,或許了解一下再決定也不遲。
Thumbnail
相信熱愛自己國家的人,面對有個時常野蠻叫囂要傷害你的鄰國,心中總會焦慮地想做甚麼,而後備自訓或軍事自訓可能會是眾多選項之一。 然而在開始之前,這邊嘗試理性解析一下這整件事情,或許了解一下再決定也不遲。
Thumbnail
中國解放軍宣布在5月23、24日進行大規模對台軍演,國防部表示遺憾,認為這是對區域和平的挑釁行為。國軍已按規定調動海、空和陸軍,以捍衛自由民主和中華民國主權。
Thumbnail
中國解放軍宣布在5月23、24日進行大規模對台軍演,國防部表示遺憾,認為這是對區域和平的挑釁行為。國軍已按規定調動海、空和陸軍,以捍衛自由民主和中華民國主權。
Thumbnail
◎中國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最終將轉化爲習近平領導層的政治風險。
Thumbnail
◎中國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最終將轉化爲習近平領導層的政治風險。
Thumbnail
2023年上半年印度人口數已經成為世界第一,超過14億人。假如把人口數第三 ~ 第八名的國家放進印度,可以畫出以下這張圖。
Thumbnail
2023年上半年印度人口數已經成為世界第一,超過14億人。假如把人口數第三 ~ 第八名的國家放進印度,可以畫出以下這張圖。
Thumbnail
2023/0907自由霸權並非總是坐等「珍珠港情境」水到渠成,也可以先用制裁向對手廣域包圍、極限施壓。若挑戰者因體質缺失競爭不過而自退,固然可一再「贏得冷戰」;如果挑戰者在地緣、經濟、政治競賽失去耐心,提前掉入「注定一戰」的陷阱,則不僅要承擔「開第一槍」的批判,且可能因人單力孤而敗戰。 
Thumbnail
2023/0907自由霸權並非總是坐等「珍珠港情境」水到渠成,也可以先用制裁向對手廣域包圍、極限施壓。若挑戰者因體質缺失競爭不過而自退,固然可一再「贏得冷戰」;如果挑戰者在地緣、經濟、政治競賽失去耐心,提前掉入「注定一戰」的陷阱,則不僅要承擔「開第一槍」的批判,且可能因人單力孤而敗戰。 
Thumbnail
日前媒體報導,為強力嚇阻中國對印度邊界的軍事威脅,印軍迄今已在前線部署高達六萬八千名士兵,以及三百三十輛步兵戰車、九十輛坦克、數門火砲、地對空導引武器和雷達裝備等,以嚴防中國人民解放軍越界;此外印度也積極擴大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有助於東南亞國家對抗中國主導地位。
Thumbnail
日前媒體報導,為強力嚇阻中國對印度邊界的軍事威脅,印軍迄今已在前線部署高達六萬八千名士兵,以及三百三十輛步兵戰車、九十輛坦克、數門火砲、地對空導引武器和雷達裝備等,以嚴防中國人民解放軍越界;此外印度也積極擴大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有助於東南亞國家對抗中國主導地位。
Thumbnail
繼二○二一年十二月德國新政府的「聯合執政協議」首度表達對台海和平穩定的關注及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之後;七月十七日德國政府公布該國史上首部「中國戰略」,除了警惕中國威脅,再度重視台灣議題,強調台灣海峽是「全球經濟生命線」,不能忽視台海安全,希望擴展台灣關係。
Thumbnail
繼二○二一年十二月德國新政府的「聯合執政協議」首度表達對台海和平穩定的關注及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之後;七月十七日德國政府公布該國史上首部「中國戰略」,除了警惕中國威脅,再度重視台灣議題,強調台灣海峽是「全球經濟生命線」,不能忽視台海安全,希望擴展台灣關係。
Thumbnail
2020年5月,中印邊境烽煙倏起,雙方先是在班公湖嚴重對峙,又於同年6月爆發加勒萬河谷衝突,情勢一度逼近失控邊緣。彼時中國雖說內有疫情肆虐、外有美國威逼,位處腹背受敵的不利境地,卻依舊當機立斷,火速調兵奔赴前線,嚇阻了印方推進。2021年2月11日,經歷多輪軍長級談判和外交談判後,中印雙方達成協議
Thumbnail
2020年5月,中印邊境烽煙倏起,雙方先是在班公湖嚴重對峙,又於同年6月爆發加勒萬河谷衝突,情勢一度逼近失控邊緣。彼時中國雖說內有疫情肆虐、外有美國威逼,位處腹背受敵的不利境地,卻依舊當機立斷,火速調兵奔赴前線,嚇阻了印方推進。2021年2月11日,經歷多輪軍長級談判和外交談判後,中印雙方達成協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