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投信對於「高股息ETF」的議題真是越玩越上手,好像只要搭上「高股息」三個字,一推出市場就會有一定的客源保證。繼上次介紹過「月月配的「臺灣永續高息中小型ETF」即將登場」之後,這篇來聊聊中信投信即將推出的「中信成長高股息ETF」。
經濟日報: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8/7481232?from=edn_related_storybottom
工商時報:https://www.ctee.com.tw/news/20230925700610-430403
上表是中信投信對於該檔ETF所設立的廣告專頁中截取。從MoneyDJ中查詢經理人張圭慧,發現他可是經驗豐富,曾經掌管過元大臺灣五十(0050),在2004年到2010年擔任元大多個ETF的經理人,之後也曾經到街口投信,現在則是在中信投信,而目前除了掌管這款ETF之外,也是「中信永續關鍵半導體」、「中信臺灣智慧50」與「中信特選小資高價30」的經理人。
經理費為正常常見的0.3%左右,而保管費也是正常的0.035%。
配息頻率則是屬於月月配息。
風險報酬屬性是被歸類在RR4的穩健等級。
申購價格落在15元,也就是每張15000元。
中信投信的官網對於這檔ETF的選股邏輯用一張表解釋,也就是有以下幾點:
1.市值性:前200大或前300大但殖利率有達前50名。
2.流動性:近3月日平均成交額達2000萬。
3.三大指標篩選:
股息率:近一年殖利率不低於採樣範圍股票之近一年殖利率中位數。
配息穩定性高:近五年平均現金股利發放率為正,且至少有四年發放現金股利。
財務體質:近四季稅後純益及近四季EPS總和為正數。
4.填息能力:上述選出來的股票再依據歷史填息表現較佳之50%優先選入。
5.排序因子依據四月及九月的特性而有所不同:
股息因子:採近一年殖利率、近五年填息天數平均數以及標準差。
成長因子:採近四季每股營業收入YoY以及近四季稅後EPS之YoY。
品質因子:採近十二季平均稅後ROE以及近十二季平均稅後EPS。
四月即將面臨配息,所以篩選條件偏重股息:50%*股息因子 + 20%*成長因子 + 30%*品質因子。
九月多數公司配息結束,篩選條件則偏重成長:20%*股息因子 + 50%*成長因子 + 30%*品質因子。
第五個選股邏輯因為月份面臨的事件不同,而著重在不一樣的選股條件,四月所重視的股息因子分數瞄準即將到來的配息旺季;九月著重的是配息後的成長力道。這兩項也是該檔ETF的重點宣傳詞之一「淡季攻成長+旺季鎖股息」。
從官方釋出的產業配置比例來看,不同產業的分佈還算是廣泛,但是從「比例」方面切入的話,仍然以電子業為居多,佔了約81.5%。這對於不喜歡電子股的投資人而言,是否能夠接受?
前十大成份股當中,就航運的萬海是其中一個非電子股。前十大成份股就超過整個ETF50%的資金,若扣掉萬海的比重,電子股也佔了約47%。換言之,剩餘不到50%的比例則是給40檔個股去分拆。
這款ETF最讓投資人吸睛的部份莫過於月月配,臺灣投資人對月月配息似乎很有深的執著。換個角度來看,一檔ETF每年收息的部份就是這麼多,若是分成12個月來配給投資人,好處是不會一下子達到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扣款的門檻(兩萬元),不過如果張數不多(每次收息的金額很小),每次被扣10元手續費的代價也是很頻繁。
在選股邏輯中對於股息的判斷是採取「近一年殖利率不低於採樣範圍股票之近一年殖利率中位數」,也就是要在採樣標的的水準以上,而且至少四年要發放現金股利。個人覺得這方面會保有一定的品質,至於會不會讓收息衝高,則有待再觀察。另外,配息後的換股傾向高成長的標的,我想對於填息有一定的幫助,至於對股價是否有幫助?也是日後觀察的重點!
選股邏輯篩選出來的產業當中,電子股的比重的確不小,非電子方面則是還算分散,這部份則是提出來讓投資人依據自己的喜好來判斷了。費用方面客觀而言,目前看起來中規中矩,期待該ETF規模更大之後會有調降的可能,如此對投資人而言才是更正向的改變。
就讓大家期待看這檔ETF是否能做到旺季鎖股息,淡季追成長的目標啦!
⚡️歡迎追蹤我的【Facebook】並留言與我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