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文章】責任分散效應:為什麼越熟悉的人越有機會傷害我們

【心理文章】責任分散效應:為什麼越熟悉的人越有機會傷害我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早前,香港發生一宗駭人的謀殺事件,可憐的女死者慘遭分屍,案件兇殘程度引起全港嘩然。大家覺得兇手一家已經冷血到沒有人性,竟然能夠為了金錢向一位持續為自己施加援助的恩人下毒手。這案件讓筆者想起,如果我們平日在街上看見路人在爭吵,我們會主動調停,甚至協助形勢比較弱的一方嗎?大家還記得此前幾年香港曾經發生「14巴港女」事件(影片如下),一位男生跪在地上,任由一位女性掌摑超過10巴掌,附近人來人往,卻沒有一人作出調停,有人更加將這片段利用手機攝錄下來,在場的目擊者正為這男生帶來二次傷害。 

 

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K1aZD7o9yE 

 

 

不過,目擊者效應(責任分散效應)其實是正常的人性,世界任何地區的人也會有相同特性,所以大家不能苛責在場的目擊者,只能提醒自己遇到相同情況,應該採取不一樣的行動。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蓋斯·肖特蘭教授曾經進行一個實驗。首先,工作人員要求參加者獨自在一間房間填問卷。然後工作人員會安排一對男女在房間外走爭吵,聲量足以讓正在房間內填寫問卷的參加者清楚聽得到,這對男女正爭論地上的1美元是誰人的。接着,這對男女一邊爭吵,一邊走進參加者所在的課室,那位男生開始對這位女生毛手毛腳,甚至作出一些推撞行為。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不同組別,對於第一組別的參加者,他們聽到這位女生說:「我不認識你,快放開手。」第二組參加者聽到女生說:「我當初真的不應該嫁給你。」工作人員想知道,當參加者知道這對男女是否認識會否影響他們加入調停的機率。結果發現,在這對男女糾纏的45秒中,如果參加者認為這對男女互不相識的話,他們有65%機率會加以協助;如果參加者認為男女互相認識,只有19%會加以調停。因為參加者認為如果他們是夫妻關係,理論上有其溝通方式,或許只是在耍花槍,所以他們不願意介入其中。 

  

這類實驗屢見不鮮,這告訴我們人們腦袋充滿想像力,我們看到同一件事,如果接收到不同資訊,便會編做出不一樣劇情,作出不一樣的決定。可惜的是,事情發展往往不會跟從我們想像力而行,我們的袖手旁觀會構成一個又一個的悲劇。正如「14巴港女」事件中,我們驟眼看來這位男生必定因為做錯了事而乞求女生原諒,才會卑躬屈膝。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位男生或許有其他問題導致未能反抗,他心中或許期盼着其他人能夠施加協助,我們卻因為他們看似情侶關係而袖手旁觀,抱着吃花生心態,這正正是導致他人二次傷害的原因。 

 

***14巴港女男主角在10年後卻成為了另一單時事新聞的主角,這是後話 


更多文章: 

https://www.benarticle.com/

avatar-img
Ben哥哥有話兒的沙龍
5會員
145內容數
Ben哥哥透過一篇篇文章和大家分享心理學知識,希望對於大家人生有一些啟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2023年,世界興起一陣不明飛行物體熱潮,不明飛行物體又稱UFO,意思是指一些在天空上飛行,但未能夠被合理解釋的物品。最近這個熱潮興起原因源自美國政府聲稱在美國領土,發現一個來自中國的氣球。中國政府表示這個氣球並不是官方擁有,而是民間的觀察氣球,由於嚴重失控,導致飄離航道,飛進美國境內。美國當然不賣
最近在路上看見一個有意思的巴士車身廣告,值得和大家分享。這是政府為了鼓勵人們減少飲酒的廣告,廣告提到飲酒有機會導致人們吸收過暔熱量,熱量正是導致人們肥胖主因之一。這廣告希望喚起人們關心自己體型,從而減少飲酒。在心理學上,這是一個很聰明的說服別人方法。很多時候,我們越禁止別人做某東西,基於人們有反叛心
編劇家需要撰寫劇本,一個出色的故事除了需要有震撼人心的結果,更加需要豐富劇情引伸至這個結局,讓人追看下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為生活上不同事情作出解釋,這時候我們便會編劇家上身,利用手上資料創造故事,反正故事看起來「合情合理」即可。結果,每人都只會選擇一些對自己有利事情和觀點進行發揮,結果當然
2023年,世界興起一陣不明飛行物體熱潮,不明飛行物體又稱UFO,意思是指一些在天空上飛行,但未能夠被合理解釋的物品。最近這個熱潮興起原因源自美國政府聲稱在美國領土,發現一個來自中國的氣球。中國政府表示這個氣球並不是官方擁有,而是民間的觀察氣球,由於嚴重失控,導致飄離航道,飛進美國境內。美國當然不賣
最近在路上看見一個有意思的巴士車身廣告,值得和大家分享。這是政府為了鼓勵人們減少飲酒的廣告,廣告提到飲酒有機會導致人們吸收過暔熱量,熱量正是導致人們肥胖主因之一。這廣告希望喚起人們關心自己體型,從而減少飲酒。在心理學上,這是一個很聰明的說服別人方法。很多時候,我們越禁止別人做某東西,基於人們有反叛心
編劇家需要撰寫劇本,一個出色的故事除了需要有震撼人心的結果,更加需要豐富劇情引伸至這個結局,讓人追看下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為生活上不同事情作出解釋,這時候我們便會編劇家上身,利用手上資料創造故事,反正故事看起來「合情合理」即可。結果,每人都只會選擇一些對自己有利事情和觀點進行發揮,結果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