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5|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收益平準金」到底是什麼,白話圖文帶你快速了解

不管是在初入市場的新手投資者或是在參與股海已久的老手們,ETF這項投資工具既可以分散風險又能長期投資,甚至部分ETF還有配息的功能,這些因素都使得ETF成為投資者們資產配置中不可或缺的項目之一,那麼既然會常使用到這項投資工具,我們就更該了解在配息型的ETF中常看到的一個名詞「收益平準金」,了解它不會讓你賺的盆滿缽滿,但會讓你在選擇標的時更加順遂。

什麼是收益平準金制度

收益平準金制度的存在是為了避免我們的股利被基金規模給稀釋掉而存在
raw-image

為了使已經先申購的ETF的投資人,不會因為在基金宣告股利後才加入的投資人的資金造成基金規模擴大的情況下,從而導致原先預定的股利被稀釋掉,因此會將後來才加入的投資人的資金中一部分本金作為本次股利配發,讓新舊投資人都可以獲得原有預定的股利,這就是收益平準金制度存在的意義,看起來有些饒口,沒關係我們先了解一下一般基金配息的模式。

一般基金配息模式

  1. 公告日:公告基金此次配息的金額,並訂下基準日。
  2. 基準日:當天結算基金投資人名單,只有在名單內的人才能參加此次配息。
  3. 除息日:計算配息金額,進行發放並反應在基金淨值。(通常是基準日隔天,價格除完息日隔天基金淨值也會因此下降)
  4. 支付日:配息發送到帳戶的日期。

以上是有關基金配息的重要日子我們先記著

下面舉個例子沒有「收益平準金制度」的基金的例子


假設今天有一檔基金,規模是100萬,而整個基金就只有A先生一人持有,而當年度公告日時宣布配息率為10%,那麼此次基金的配息金額就會是 100萬*10%也就是10萬,再將這10萬去分配給基金的持有者們,那因為只有A先生一人所以理所當然這筆10萬的配息就都歸他所有,而基金的淨值將剩下90萬。



但如果今天有位B先生在公告日後,發現該檔基金配息率很吸引人,因此也在基準日前投入了100萬,此時基金規模瞬間變為200萬,而B先生因為是在基準日前投入該基金因此同樣具有配息資格,但配息金額是在公告日就已經訂好的10萬元並不會再更改,因此次的配息就會變成 10萬元要按照A、B先生兩人對基金持有的單位數去分配,所以就變成了10萬元/2=5萬,兩人各得5萬配息而配息率下降至5%的情形,基金淨值剩下190萬。

看到這邊我們就會發現,在沒有「收益平準金制度」的情況下,基金會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導致原本預定地配息率降低,尤其當公告日後若是該基金宣告的配息率相當誘人,就會吸引到更多的投資者前來參與,從而讓每位投資者得到的配息金額下降。

那麼加入「收益平準金制度」會變成怎麼樣呢?

仍照上面的假設B先生一樣在基準日前投入了100萬,此時「收益平準金制度」會使得基金從B先生投入的100萬內,按照公告日宣告的配息率10%提取10萬元出來加入配息的金額內,這時的配息金額成為了20萬/2=10萬,A、B先生都拿到了10萬且配息率仍舊保持在10%的水平,基金淨值降為180萬,這就是「收益平準金制度」運作的方式。

對於公告日之『後』基準日『前』加入的投資者,將以當次公告配息率從該投資者投入的資金中抽出以作為配息使用。


台灣目前有「收益平準金制度」的ETF

元大高股息 (0056)

元大台灣高息低波 (00713)

復華富時高息低波 (00731)

國泰永續高股息 (00878)

永豐優息存股 (00907)

凱基優選高股息30 (00915)

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

群益半導體收益(00927)

復華台灣科技優息 (00929)

可以發現在列的ETF名子後面都有掛上高股息或高息相關的關鍵字,也正是因為以上ETF都是以高股息為特點的,若沒了「收益平準金制度」,將來規模膨脹太多稀釋了股息,那這些ETF就可能失去他們名稱上高股息的特色了。


「收益平準金制度」的優缺點

優點

  • 避免稀釋配息
  • 穩定基金配息率,吸引追求穩定金流的投資人
  • 對先投入的投資人產生配息節稅效果,但限於前期投資人
    這點說明一下,股利是要課稅的但收益平準金因為來自於本金所以是不用課稅的,而基金的配息是會將股利與收益平準金混和起來平均分配給每個人,以上面的例子來說,A、B先生各10萬的配息裡面,其中5萬會來自股利而另外的5萬會是來自收益平準金,這對A先生來說原本10萬的配息都來自於股利會被課稅現在卻只有5萬,以此達到節稅效果。

缺點

  • 小規模基金比較有效,大規模基金有沒有平準金差異都不大
    想像一下規模1500億的基金如果有人額外投入1億,對配息率的影響其實不大
  • 越臨近除息日前交易的投資人,可能會需要多繳稅。
    跟前面剛好相反,像是B先生被提列了10萬去做收益平準金,但因為配息是股利混和收益平準金的,現在反倒多了5萬的股利所得需要繳納



「收益平準金制度」是好還是壞?

討論「收益平準金制度」是好是壞前還有一個要點我發現類似介紹的文章很少提到,「收益平準金制度」只發生在初級市場而一般投資人進行的次級市場是沒有「收益平準金制度」的

  • 初級市場:指資金需求者(包括政府單位、金融機構及公民營企業)為籌集資金首次出售有價證券予最初購買者之交易市場
  • 次級市場:指初級市場發行後之有價證券買賣之交易市場。

我們可以理解為次級市場只是標的之間的所有權轉換而已並不會實際上去增加基金規模


其實沒有任何好壞之分,畢竟配的再多如果淨值不斷下跌也沒有用

那為何我們還需要去了解「收益平準金制度」?

因為你必須知道你購買的標的配息來源究竟是怎麼來的,是真的來自於公司的股利還是打著高配息的行頭實際上全靠收益平準金在撐,說到底最重要的還是得回歸到基本,能賺錢才是重點,不然配息再高始終都是拿你的錢配給你而已,基金公司如果真的想維持ETF本身的高股息特色,應該是去想辦法篩選優質的標的。

一年能賺到10%的ETF跟一年能配息到10%的ETF
相信讀完這篇文章後的讀者們會很輕易就能分辨兩者的差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本專題旨在分享投資學習的方式及心法,也會推薦學習投資的相關網站或書籍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