詢問潛在客戶價格彈性的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精準定價》的作者Hermann Simon教授建議我們可以讓公司內的了解市場的相關員工、團隊來擔任專家,透過詢問他們關於價格變動對商品銷售數量的影響,進而了解專家對該項商品價格彈性的看法。我們也可以透過詢問潛在客戶來了解有關該項商品價格彈性的資訊,詢問方式有直接與間接兩種方式。

直接詢問客戶:我們可以直接詢問潛在客戶對價格變化的反應,也就是因為價格的變動他們會如何改變購買行為,這個問題會根據商品類別而有所不同。如果我們賣的是耐久財(如汽車、手錶,購買後可以使用很久時間的),那麼客戶的答案只有在某一個價格下「買或不買」;如果我們賣的是「數量可改變」的商品,那麼客戶就可以告訴我們,在某一個價格下會增加或減少購買量。我們還可以詢問客戶當價格漲到哪一個金額時,他們會轉去購買對手的產品,這樣可以知道價格改變的影響。或是,我們可以簡單地問一下顧客可接受的最低價格或最高價格。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快速的透過詢問很多潛在客戶,藉由得到很多數據後計算出價格彈性(當價格變動時,對購買數量的影響)。但缺點是讓潛在客戶對價格變得非常敏感,會讓客戶只專注在價格而忽略其他的產品特性與品質,所以Simon教授又在書中提出另一個間接詢問客戶的方法。

間接詢問客戶:Simon教授表示「間接」意味著不要只有詢問客戶關於價格的問題,而是要同時詢問價格和價值,讓價格只是客戶需要回答的其中一個面向。在問卷中選項包含了產品特性的不同組合,例如:產品品質、品牌、性能表現和價格等選項。受訪者需要回答自己更偏向於哪個選項,在某些情況下,他們還需要說明和「其他選項(如:價格)」相比自己多偏愛「這個選項(如:品牌)」。這種方式需要受訪者得在選項間做出取捨:例如我是不是該選B,雖然價格比較貴,但品質更好。這種間接詢問客戶方式的優點是:透過這些答案得出的大量數據,能讓我們具體將潛在客戶為具備不同特性的商品,所可能付出多少價格進行量化,並轉化為對銷售數量的實際評估。缺點則是問卷的設計與分析(需要使用統計上的聯合分析法conjoint measurement),需要具備專業的人來執行。

另一種可行的方式則是「價格實驗」,透過以系統性的方式更改貨架或網路商品的價格,並追蹤客戶對價格改變的實際反應(是否購買,以及購買的數量。其優點是能從真實生活中蒐集數據,在過去沒有網路的時代,這種實驗很不容易進行。但科技的發達,讓我們可以在網路上透過不同的網頁展現不同的價格,或是隨時更改電子標籤與收銀系統上的商品價格,藉由收集實際的銷售數量來建立「價格彈性」的資料。由於是收集真正的客戶行為,比起使用問卷時可能會發生的意見與行為不一致導致問卷結果的失真,價格實驗方式在未來會受到廠商的採用。

透過價格實驗找出最適定價

透過價格實驗找出最適定價

了解價格彈性,能夠讓我們清楚的了解價格調整對於銷售數量的改變,協助我們掌握價格變動對於銷量與利潤所帶來的影響,對於定價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步驟。


avatar-img
19會員
42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oger學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需求曲線」與「價格彈性」的作用,都是在衡量當價格發生變化時(價格調高或調低),對於銷售數量的影響。我們過去可能憑直覺就知道降低價格應該能刺激銷量,價格降低的幅度將影響銷量「一些」成長或「大幅」成長。但我們需要把「一些」或「大幅」以客觀數字呈現出來,畢竟價格就是數字,成本和銷量也都是數字。 Her
《精準定價》的作者Hermann Simon建議我們一個找出「最適」價格的簡單原則:就是將價格訂最高價格在和單位變動成本(指:商品取得的直接成本,不計算房租、水電、人員薪資等固定成本)的中間。最高的價格就是產品的認知價值,最高價格反映出顧客的支付意願,一旦超出這個價格顧客便不願意購買。 例如一個雞
最基本的利潤方程式為:利潤=(售價-成本)* 銷量,因此:售價、成本與銷量稱為利潤的三個引擎。這三個引擎會互相影響,比如售價(定價)會影響銷量,當定價變低時,銷量會增加,而銷量增加,則會降低成本(你可以想像當你賣一百個跟一千個時,你的進貨成本肯定不一樣,你會有更大的議價空間)。這就是為何定價策略很重
身邊很多人在11月都會開始忙碌,時不時就會上網看看有沒有什麼想要買的東西,先放入購物車,然後等到雙11再利用便宜的折扣下手。如果是想要買精品或化妝品,則會等到百貨公司的週年慶,通常都有滿千送百的活動,讓你一次可以買更多。 價格打折扣,可以引發更多的購買,但如果你是提供商品的廠商,會面臨一個問題:當
彼得.杜拉克曾說:「獲利是企業生存的條件,它是未來的成本,是繼續留在這個產業的成本。」過去美國很多大企業的目標是在追求最大的市場佔有率,認為一旦在市場居於領導地位後,就可以主導市場的價格,到那時候再談獲利。但市場是動態的競爭環境,你的對手不會放由你侵蝕市場,他也會有相應的動作。因此當企業透過價格戰想
當我們有一個新的商品或是服務推向市場,必須面臨一個抉擇,是要採取高價策略?還是低價策略?影響我們下決策的因素有很多,包含產品與服務的成本、競爭的狀態,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等。但最終,我們還是得為這項產品或服務訂下價格,推出市場,然後消費者就會依據我們所訂的價格來「衡量」這個商品或服務的價值,以決定購
「需求曲線」與「價格彈性」的作用,都是在衡量當價格發生變化時(價格調高或調低),對於銷售數量的影響。我們過去可能憑直覺就知道降低價格應該能刺激銷量,價格降低的幅度將影響銷量「一些」成長或「大幅」成長。但我們需要把「一些」或「大幅」以客觀數字呈現出來,畢竟價格就是數字,成本和銷量也都是數字。 Her
《精準定價》的作者Hermann Simon建議我們一個找出「最適」價格的簡單原則:就是將價格訂最高價格在和單位變動成本(指:商品取得的直接成本,不計算房租、水電、人員薪資等固定成本)的中間。最高的價格就是產品的認知價值,最高價格反映出顧客的支付意願,一旦超出這個價格顧客便不願意購買。 例如一個雞
最基本的利潤方程式為:利潤=(售價-成本)* 銷量,因此:售價、成本與銷量稱為利潤的三個引擎。這三個引擎會互相影響,比如售價(定價)會影響銷量,當定價變低時,銷量會增加,而銷量增加,則會降低成本(你可以想像當你賣一百個跟一千個時,你的進貨成本肯定不一樣,你會有更大的議價空間)。這就是為何定價策略很重
身邊很多人在11月都會開始忙碌,時不時就會上網看看有沒有什麼想要買的東西,先放入購物車,然後等到雙11再利用便宜的折扣下手。如果是想要買精品或化妝品,則會等到百貨公司的週年慶,通常都有滿千送百的活動,讓你一次可以買更多。 價格打折扣,可以引發更多的購買,但如果你是提供商品的廠商,會面臨一個問題:當
彼得.杜拉克曾說:「獲利是企業生存的條件,它是未來的成本,是繼續留在這個產業的成本。」過去美國很多大企業的目標是在追求最大的市場佔有率,認為一旦在市場居於領導地位後,就可以主導市場的價格,到那時候再談獲利。但市場是動態的競爭環境,你的對手不會放由你侵蝕市場,他也會有相應的動作。因此當企業透過價格戰想
當我們有一個新的商品或是服務推向市場,必須面臨一個抉擇,是要採取高價策略?還是低價策略?影響我們下決策的因素有很多,包含產品與服務的成本、競爭的狀態,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等。但最終,我們還是得為這項產品或服務訂下價格,推出市場,然後消費者就會依據我們所訂的價格來「衡量」這個商品或服務的價值,以決定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探討在價格談判中如何有效地說服廠商,依據客戶和廠家的不同情況,整理出具體案例,提供應對策略與技巧。透過分析客戶合作穩定性、品項增加以及未來規劃等因素,幫助讀者提升談判的成功率。
Thumbnail
價格不是客戶唯一考量的因素,而是全方位的服務與合作關係。在提供報價單時,模糊化某些關鍵項目可以讓其他供應商難以提供可比價格。專注於客戶需求,同時隱藏細節,例如不具體說明品牌,以增加客戶尋找替代來源的難度。文章還探討了客製化報價的策略,自己如何提升客戶信任和滿意度。
B2B電商的業務主管來詢問是否能透過達到更好的供應鏈效率(經濟批量)為出發點說服某現有客戶訂購更多我們的商品並給予其折扣或返利?
Thumbnail
本文介紹瞭如何提升銷售技巧以及充分理解客戶需求的重要性。透過換位思考和模擬客戶提問的場景,可以更好地預測客戶的想法和需求。作者還提供了針對客戶心中未說出口的5個問題的建議,以及銷售過程中需要牢記的5個事實真相。這些建議有助於銷售人員更好地與客戶溝通,並提高銷售成交率。
申論促銷對供應鏈和營運端的影響?在做資料分析時要考慮哪些面向? 促銷類問題在實務上是分析師會覺得相當棘手的問題,在原先已經相當的複雜的市場加上了折價或贈品等變數讓需求、營收、獲利資料變得更加混沌不清。但也因為這樣,不少面試官也想好好聽聽分析師受試者看這件事的角度。
Thumbnail
心理定價策略不僅僅是定價,還可以透過一些小技巧來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本文介紹了尾數定價、製造稀缺感、錨定效應、從眾心理和營造奢華感等5個心理定價策略,幫助企業提高產品的吸引力。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心理定價策略的資訊,不妨關注本篇文章。
Thumbnail
提供價值高於價格的產品或服務,讓客戶感到物超所值,可以增加成交機會。除了提高價值、降低價格之外,提供一個折衷模式:由降低價格過渡到提高價值。另外也談到,客戶轉移服務的成本、削價競爭、對產品類別、行業差異的額外考量。
Thumbnail
【享受閱讀前或可先移動您的手指頭,按一下右邊欄位〔追蹤〕&〔讚〕】 這篇文章分享瞭如何透過邏輯的思考來快速的決定一個非標準產品的詢價要不要報價。觀念及方法都實務可行,對於從事B2B業務的人會很有幫助。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幾種與訂價策略和心理因素有關的方法,包括認知價值訂價法、超值訂價法、習慣訂價法、競爭價格訂價法等。
比如你正與負責銷售的朋友聊天,好奇的問對方「要怎麼看出對方是真的想買,還是只是看看呢?」 你就有可能聽到意想不到的答案,因爲這問題勾起對方「思考過但沒機會講」的欲望。要問出這類問題的方法,可以從對方會遇到什麼問題的角度切入,對方越厲害,就可問越單純的問題。 問題的簡單性和對方的專業性是成反比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探討在價格談判中如何有效地說服廠商,依據客戶和廠家的不同情況,整理出具體案例,提供應對策略與技巧。透過分析客戶合作穩定性、品項增加以及未來規劃等因素,幫助讀者提升談判的成功率。
Thumbnail
價格不是客戶唯一考量的因素,而是全方位的服務與合作關係。在提供報價單時,模糊化某些關鍵項目可以讓其他供應商難以提供可比價格。專注於客戶需求,同時隱藏細節,例如不具體說明品牌,以增加客戶尋找替代來源的難度。文章還探討了客製化報價的策略,自己如何提升客戶信任和滿意度。
B2B電商的業務主管來詢問是否能透過達到更好的供應鏈效率(經濟批量)為出發點說服某現有客戶訂購更多我們的商品並給予其折扣或返利?
Thumbnail
本文介紹瞭如何提升銷售技巧以及充分理解客戶需求的重要性。透過換位思考和模擬客戶提問的場景,可以更好地預測客戶的想法和需求。作者還提供了針對客戶心中未說出口的5個問題的建議,以及銷售過程中需要牢記的5個事實真相。這些建議有助於銷售人員更好地與客戶溝通,並提高銷售成交率。
申論促銷對供應鏈和營運端的影響?在做資料分析時要考慮哪些面向? 促銷類問題在實務上是分析師會覺得相當棘手的問題,在原先已經相當的複雜的市場加上了折價或贈品等變數讓需求、營收、獲利資料變得更加混沌不清。但也因為這樣,不少面試官也想好好聽聽分析師受試者看這件事的角度。
Thumbnail
心理定價策略不僅僅是定價,還可以透過一些小技巧來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本文介紹了尾數定價、製造稀缺感、錨定效應、從眾心理和營造奢華感等5個心理定價策略,幫助企業提高產品的吸引力。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心理定價策略的資訊,不妨關注本篇文章。
Thumbnail
提供價值高於價格的產品或服務,讓客戶感到物超所值,可以增加成交機會。除了提高價值、降低價格之外,提供一個折衷模式:由降低價格過渡到提高價值。另外也談到,客戶轉移服務的成本、削價競爭、對產品類別、行業差異的額外考量。
Thumbnail
【享受閱讀前或可先移動您的手指頭,按一下右邊欄位〔追蹤〕&〔讚〕】 這篇文章分享瞭如何透過邏輯的思考來快速的決定一個非標準產品的詢價要不要報價。觀念及方法都實務可行,對於從事B2B業務的人會很有幫助。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幾種與訂價策略和心理因素有關的方法,包括認知價值訂價法、超值訂價法、習慣訂價法、競爭價格訂價法等。
比如你正與負責銷售的朋友聊天,好奇的問對方「要怎麼看出對方是真的想買,還是只是看看呢?」 你就有可能聽到意想不到的答案,因爲這問題勾起對方「思考過但沒機會講」的欲望。要問出這類問題的方法,可以從對方會遇到什麼問題的角度切入,對方越厲害,就可問越單純的問題。 問題的簡單性和對方的專業性是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