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er學長
16
位追蹤者
追蹤
一個隨時都希望當學生的57歲大叔,樂於學習新鮮事物,希望可以一直學習到掛。基於輸出是學習最好的方式,透過寫出筆記來建立輸出;另一方面則是透過寫作來自我思考,加深日常生活所遭遇的事物的感受。「察覺」與「慎思」,是對自己即將邁入60歲的期許。
Roger學長的沙龍
19
會員
423
內容數
加入
前往沙龍
加入
前往沙龍
發佈內容
我的成就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Roger學長的沙龍
2025/02/03
魔法思維:創業者如何在風險中保持冷靜?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業家在面對風險和不確定性時,如何通過「魔法思維」找到內心的平靜與方向。研究團隊通過對加拿大創業家的深度訪談,揭示了魔法思維的三個面向:情感態度、認知知識和實踐動機。這種思維方式不僅適用於創業家,對於一般職場工作者來說,也有很大的啟發。
#
魔法思維
#
創業家
#
靈性信仰
喜歡
留言
Roger學長的沙龍
2025/01/26
為什麼我們總是忍不住分享自己?
人類熱衷於談論自己,這種行為與大腦的獎賞系統密切相關。Diana I. Tamir與Jason P. Mitchell的研究顯示,自我揭露不僅能激活伏隔核與腹側被蓋區,還能讓人為此放棄金錢。這種行為的動力來自於內省與分享的雙重需求,並對人際關係與社交行為有深遠影響。
#
自我揭露
#
獎勵
#
腦科學
1
留言
Roger學長的沙龍
2025/01/26
迷信與決策:從文化傳統到現代管理的對話
迷信在華人商業文化中是一種普遍現象,Eric W. K. Tsang的研究揭示了迷信在應對不確定性中的心理價值與文化意義。透過風水、命理等實例,他指出迷信既能提供心理支持,也可能帶來認知失調。本文反思迷信的雙面性,並探討其在現代職場中的應用價值。
#
迷信
#
決策
#
華人
喜歡
留言
Roger學長的沙龍
2025/01/23
如何用簡單選擇激發慷慨行為?
這篇文章探討了如何通過「偏好對決」來激發人們的小額捐款和小費行為。研究顯示,讓消費者在兩個選項之間做出選擇,能夠增加他們的自我表達機會,從而激發慷慨行為。這種方法不僅對企業和非營利組織有實用價值,也揭示了身份與行為之間的複雜關係。
#
偏好對決
#
自我表達
#
慷慨
1
留言
Roger學長的沙龍
2025/01/22
迷信與決策:華人商業世界中的隱形力量
迷信在華人商業世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特別是在面對不確定性時,風水與占卜等迷信手段成為許多企業家的心理安慰劑。Eric W. K. Tsang的研究揭示了迷信如何影響決策過程,並挑戰了傳統管理理論對理性的定義。本文探討了迷信的應用、限制與反思,並提供了如何將這些觀點應用於職場的建議。
#
迷信
#
決策
#
風水
2
留言
Roger學長的沙龍
2025/01/21
儀式的力量:如何透過小行為提升壓力下的控制力
儀式化行為是一種重複性與固定性的動作,雖看似無用,但能幫助個體在高壓情境下提升自我控制力。本研究顯示,儀式化行為能透過象徵意義提升自我效能感與動機,並應用於運動與職場中。然而,過度依賴儀式可能帶來心理依賴性,需謹慎使用。
#
儀式
#
預防理論
#
自我決定理論
2
留言
Roger學長的沙龍
2025/01/20
理性與迷信的交會:華人商業決策中的超自然力量
迷信在華人商業決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特別是在面對不確定性時。Tsang的研究揭示了迷信如何透過心理安慰與文化連結,影響決策者的行為。雖然迷信與理性看似矛盾,但在實際應用中,二者可能共存。這篇文章探討了迷信的多樣形式、實際案例與心理機制,並對其提出批判性反思,為我們理解決策過程提供了全新視角。
#
迷信
#
決策
#
風水
1
留言
Roger學長的沙龍
2025/01/19
迷信捷思:策略決策中的隱藏力量
迷信捷思(superstitious heuristic)是一種基於迷信信念的決策捷徑,尤其在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下,能為決策者提供心理支持。來自《Journal of Management》的研究揭示,迷信在策略決策中的應用與高階主管的性別、教育背景及環境不確定性密切相關。
#
風水
#
迷信捷思
#
不確定心理
1
留言
Roger學長的沙龍
2025/01/18
與AI共舞:新時代的市場研究方法
本文探討了AI與人類在市場研究中的協作可能性,基於威斯康辛大學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文章詳細介紹了AI在深度訪談和問卷調查中的應用,並探討了這項技術對職場工作者的影響。同時也提出了相關的倫理考量,為讀者提供了實用的職場建議。
#
人工智慧
#
市場研究
#
深度訪談
1
留言
Roger學長的沙龍
2025/01/17
久坐的代價:運動如何改寫我們的生理年齡?
運動是「高回報但低上限」的觀點,意即適度運動就能帶來顯著效益,但過度運動的邊際效益則會遞減。兩篇論文研究支持這個論點。 第一篇研究分析了1,327名雙胞胎,發現運動能讓身體比實際年齡年輕約5歲。第二篇研究則分析了4,134名糖尿病患者的數據,發現每週運動約10小時是最佳量,超過後效益便趨於平緩。
#
運動
#
生理老化
#
久坐
1
留言
vocus 勳章
NFT
了解
如何蒐集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