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5%對獲利的影響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彼得.杜拉克曾說:「獲利是企業生存的條件,它是未來的成本,是繼續留在這個產業的成本。」過去美國很多大企業的目標是在追求最大的市場佔有率,認為一旦在市場居於領導地位後,就可以主導市場的價格,到那時候再談獲利。但市場是動態的競爭環境,你的對手不會放由你侵蝕市場,他也會有相應的動作。因此當企業透過價格戰想要提升市場佔有率時,有可能會引發價格戰,造成市場內參與者的獲利變低,甚至於面臨虧損。因此,《精準定價》的作者Hermann Simon 認為,企業的目標應該是追求獲利,而非市場佔有率。

要增加獲利,我們必須要了解利潤的結構:

利潤=(售價-成本)* 銷售數量

過去要增加利潤,有三個獲利引擎:售價、成本與銷售數量。我們會放很多的努力在降低成本,或是增加銷售數量上面,我們通常不大敢,或是忽略掉「價格」這一部分的對於利潤的影響。會有這樣的情況,主要是我們擔心,一旦調高價格,顧客會因為我們價格較高而選擇別人,棄我們而去。Simon教授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假如某家公司製作工具的成本是60美元,然後以100美元賣給經銷商。固定成本(人員薪資、租金等固定支出)是3000萬美元,假設每年賣出100萬個工具,因此全年產生一億美元的營收(100美元* 100萬個工具),扣除9000美元的成本(製作成本60美元* 100萬個=6000萬,加上固定成本3000萬,總成本為9000萬),獲利1000萬美元,利潤可達到10%。接著,我們試著對價格、成本與銷售數量分別進行5%變動,來看看對整體利潤的影響:價格成長5%會推動獲利提高50%;相比之,銷售數量成長5%只會帶來20%的獲利增加;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減少5%會分別提高30%和15%的獲利。我們改善其中一個項目都將為獲利帶來顯著的影響,重點是,價格的改善對獲利的影響最大,這種力量最容易被經理人低估(如下圖)

資料來源:精準定價

資料來源:精準定價

反過來說:如果降價20%,我們需要賣出多少個工具才能達成和降價前相同的獲利水準?大多數人最常見的直接反應是「20%」,但真實的數據並非如此,下表為試算降價20%之後,銷售數量需要達到原本的2倍,也就是200萬台,才能達成原本100萬的獲利,並非我們的直覺反應20%(如下表)。

資料來源:精準定價

資料來源:精準定價

即使銷售團隊在降價後成功多賣出20%的工具(即銷售數量從100萬個變為120萬個),公司仍然是虧損600萬美元的。主要是降價後所產生的邊際貢獻marginal contribution(可以視為是「毛利」=售價80元-變動成本60元=20元)並不足以抵銷固定成本。當價格從100美元降到80美元時,將削減一半的邊際貢獻(原本是售價100元-變動成本60元=40元)。在此變動成本為生產一個工具的成本,不管售價多少,成本都是60美元。因此在降價5%之後,你的銷量必須翻倍(即銷售數量從100萬個變為200萬個)才能保持一千萬美元的獲利。


我們卻常常無形之間,為了促進銷售就降價5%,比如直接給顧客折扣,或是給予「免運費」的服務等,這對利潤的傷害都是相當大的。如何透過差異化提高產品或服務價值,而不要降價,甚至於提高價格,是確保獲利的重要關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oger學長的沙龍
25會員
442內容數
Roger學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本篇文章探討《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發表的一篇關於負面消費經驗數位療法的研究。研究發現,當消費者在評論中同時表達情緒和理性思考時,能更快從負面體驗中恢復,並提高再次購買意願。文章闡述了研究方法、發現及其對個人與企業的啟示,並提供了反思。
Thumbnail
2025/04/21
本篇文章探討《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發表的一篇關於負面消費經驗數位療法的研究。研究發現,當消費者在評論中同時表達情緒和理性思考時,能更快從負面體驗中恢復,並提高再次購買意願。文章闡述了研究方法、發現及其對個人與企業的啟示,並提供了反思。
Thumbnail
2025/04/08
本文深入探討美國人對財富分配的理想與現實認知之間的巨大差距。研究發現,無論政治立場或經濟地位如何,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期待更平等的財富分配模式,但同時也普遍低估了現實社會中的不平等程度。這項研究不僅對社會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啟示,也為組織管理和個人決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Thumbnail
2025/04/08
本文深入探討美國人對財富分配的理想與現實認知之間的巨大差距。研究發現,無論政治立場或經濟地位如何,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期待更平等的財富分配模式,但同時也普遍低估了現實社會中的不平等程度。這項研究不僅對社會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啟示,也為組織管理和個人決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Thumbnail
2025/04/02
在數位時代,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數字資訊。從產品的蛋白質含量、電池續航力,到顧客評價的星等,數字無所不在。有趣的是,這些數字可以用兩種方式呈現:阿拉伯數字(如「5」)或是用英文單字(如「five」或中文的「五」)。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差異,實際上可能對消費者的判斷和行為產生重大影響。 最近,田納西
Thumbnail
2025/04/02
在數位時代,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數字資訊。從產品的蛋白質含量、電池續航力,到顧客評價的星等,數字無所不在。有趣的是,這些數字可以用兩種方式呈現:阿拉伯數字(如「5」)或是用英文單字(如「five」或中文的「五」)。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差異,實際上可能對消費者的判斷和行為產生重大影響。 最近,田納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精準定價》的作者Hermann Simon一直強調採用降價或折扣時,對於公司利潤會造成嚴重的傷害。因此,當競爭對手間陷入價格戰,他認為是破壞產業最有效的手段。他引用了一位美國經理人的看法:「在戰爭中,原子彈和價格都受到同樣的限制:兩個都只能使用一次。」從這個誇大的看法中,不難看出價格戰的傷害。
Thumbnail
《精準定價》的作者Hermann Simon一直強調採用降價或折扣時,對於公司利潤會造成嚴重的傷害。因此,當競爭對手間陷入價格戰,他認為是破壞產業最有效的手段。他引用了一位美國經理人的看法:「在戰爭中,原子彈和價格都受到同樣的限制:兩個都只能使用一次。」從這個誇大的看法中,不難看出價格戰的傷害。
Thumbnail
遇到經濟景氣不佳時,消費者會減少購物,此時廠商面對是降低售價或給予折扣來刺激購買的考驗。這是不得不的選擇,正常的需求曲線告訴我們只要降低價格,需求就會提升,但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通常會受到競爭者的影響。因此,很有可能你價格降低了,但銷量未必提升,更有甚者,銷量可能小幅提升後還持續下降,因為你的競爭者
Thumbnail
遇到經濟景氣不佳時,消費者會減少購物,此時廠商面對是降低售價或給予折扣來刺激購買的考驗。這是不得不的選擇,正常的需求曲線告訴我們只要降低價格,需求就會提升,但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通常會受到競爭者的影響。因此,很有可能你價格降低了,但銷量未必提升,更有甚者,銷量可能小幅提升後還持續下降,因為你的競爭者
Thumbnail
當發生市場需求萎縮的時刻,通常是因為經濟景氣不佳,大家都不大想消費,企業為了維持正常營運,通常面臨兩個選擇:透過折扣降價促銷或是減少銷售數量?這種現象在汽車業滿常見的,汽車產業大概幾年就會有一次景氣循環。《精準定價》一書中,就有談到這個問題,並透過試算的方式分析兩個方案的利弊。 以某一工具為例,假
Thumbnail
當發生市場需求萎縮的時刻,通常是因為經濟景氣不佳,大家都不大想消費,企業為了維持正常營運,通常面臨兩個選擇:透過折扣降價促銷或是減少銷售數量?這種現象在汽車業滿常見的,汽車產業大概幾年就會有一次景氣循環。《精準定價》一書中,就有談到這個問題,並透過試算的方式分析兩個方案的利弊。 以某一工具為例,假
Thumbnail
最基本的利潤方程式為:利潤=(售價-成本)* 銷量,因此:售價、成本與銷量稱為利潤的三個引擎。這三個引擎會互相影響,比如售價(定價)會影響銷量,當定價變低時,銷量會增加,而銷量增加,則會降低成本(你可以想像當你賣一百個跟一千個時,你的進貨成本肯定不一樣,你會有更大的議價空間)。這就是為何定價策略很重
Thumbnail
最基本的利潤方程式為:利潤=(售價-成本)* 銷量,因此:售價、成本與銷量稱為利潤的三個引擎。這三個引擎會互相影響,比如售價(定價)會影響銷量,當定價變低時,銷量會增加,而銷量增加,則會降低成本(你可以想像當你賣一百個跟一千個時,你的進貨成本肯定不一樣,你會有更大的議價空間)。這就是為何定價策略很重
Thumbnail
彼得.杜拉克曾說:「獲利是企業生存的條件,它是未來的成本,是繼續留在這個產業的成本。」過去美國很多大企業的目標是在追求最大的市場佔有率,認為一旦在市場居於領導地位後,就可以主導市場的價格,到那時候再談獲利。但市場是動態的競爭環境,你的對手不會放由你侵蝕市場,他也會有相應的動作。因此當企業透過價格戰想
Thumbnail
彼得.杜拉克曾說:「獲利是企業生存的條件,它是未來的成本,是繼續留在這個產業的成本。」過去美國很多大企業的目標是在追求最大的市場佔有率,認為一旦在市場居於領導地位後,就可以主導市場的價格,到那時候再談獲利。但市場是動態的競爭環境,你的對手不會放由你侵蝕市場,他也會有相應的動作。因此當企業透過價格戰想
Thumbnail
本文主要介紹以下的會計知識: 1.銷貨收入、成本與毛利的關係。 2.發生進銷貨時的會計處理。 3.商品有問題時的會計處理。 4.提供折扣時的會計處理。 5.運費的會計處理。 6.進銷貨在損益表上的呈現方式。
Thumbnail
本文主要介紹以下的會計知識: 1.銷貨收入、成本與毛利的關係。 2.發生進銷貨時的會計處理。 3.商品有問題時的會計處理。 4.提供折扣時的會計處理。 5.運費的會計處理。 6.進銷貨在損益表上的呈現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與你分享,我閱讀動態定價(Dynamic Pricing)入門文章後,產生的理解與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與你分享,我閱讀動態定價(Dynamic Pricing)入門文章後,產生的理解與思考。
Thumbnail
公司有一款新品要上市,如果你是決定價格的人,會定多少錢? 看巿場都賣多少錢就賣多少錢? 看成本多少再決定要賣多少錢? 看自家其他商品賣多少來決定? 同樣定價的問題 如果你是剛接案的髪型設計師,知道巿場剪髪定價五百元。 請問你的定價會比五百元高還是低? 想賣多少錢就可以賣多少錢  不管
Thumbnail
公司有一款新品要上市,如果你是決定價格的人,會定多少錢? 看巿場都賣多少錢就賣多少錢? 看成本多少再決定要賣多少錢? 看自家其他商品賣多少來決定? 同樣定價的問題 如果你是剛接案的髪型設計師,知道巿場剪髪定價五百元。 請問你的定價會比五百元高還是低? 想賣多少錢就可以賣多少錢  不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