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巴黎的那幾天 | 生命中相遇的每個人,就如藝術作品與你的關係

如果問我會想再去一次巴黎的哪個地方,我可能會說是孚日廣場吧。這就像是如果我有機會再去一次紐約,中央公園會是我的二訪之地。

下午一點,人們在草皮上,慵懶地看書、曬太陽。很單純,沒有大費周章的野餐墊和擺設,就只是愜意地聊聊日常。若撇開佔地面積不說,孚日廣場和紐約中央公園的最大不同是:孚日廣場是被 17 世紀如夢似醉的尊貴建築圍繞,而紐約中央公園是被各種前衛設計的摩天大樓包圍。

Place des Vosges 孚日廣場的部分樣貌

除了坐在草地上觀察四周景色、人們的互動,我也喜歡躺在那,閉目聆聽當下的環境聲。有趣的是,當你聽不懂一種語言時,那些悉悉簌簌的法文,聽在耳裡,就像是療癒的白噪音。


在巴黎的獨旅當中,去了兩間美術館, 分別是 Lourve Museum 羅浮宮,和 The Centre Pompidou 龐比度。這兩間美術館可以說是光譜的兩端,一端展 19 世紀前的古典藝術,和公元前 3000 年前的古埃及文明等,另一端則是展 20 世紀後的當代藝術。

羅浮宮

羅浮宮

而在我貧瘠的美術館經驗,Pompidiu 就這樣成為了我當代藝術美術館的初體驗。對我來說,相較於古典藝術,當代藝術更加吸引我。因為它展的不單單是藝術家所處的時空背景(像是宗教、人物、歷史或靜物臨摹等),當代藝術更多是呈現藝術家的哲學理念、對事物的反思,或是拋開邏輯,用抽象或超現實,重組他所感官的世界。

龐比度

Pompidou 讓我最印象深刻的作品是〈Invisible〉。一開始,看到的是一台黑色復古投影機,但,怎麼一台投影機是命名為「不可見」呢?這讓我感了興趣,於是我走向前,看貼在牆壁上的註解小方塊,再移動到投影機的四周觀望,接著一瞬間,我低頭看向投影機投射在我身上的內容,寫著:「VISIBLE」。Wow,這位義大利藝術家 Giovanni Anselmo 完美地定義什麼叫「不可見」的藝術作品。因為投影機投射的位置,並非牆上或地板,而是在你必須經過它前方,才會「看見」那「不可見」的「可見」。

Invisible but visible

雞皮疙瘩。 而羅浮宮的建築本身,就是一樁世紀之作。特地比較了日與夜的羅浮宮,個人偏好白天的景色。鐵腿走了整整 5 個小時,最不值回票價的,就是〈蒙娜麗莎的微笑〉。好不容易從最後一排輪到第一排,抱著一個得好好近距離欣賞各個角度畫作的期待,結果到了第一排,和世紀女神的距離竟隔了約 8 人之遠,而且手機還得放大兩倍,才能拍到像是站在前方觀賞的樣子。火速按了 3-4 張快門後,我就像是在視力檢查,吃力地遙望蒙娜麗莎,害我分不清楚她是在對我微笑還是冷笑。接著不到一分鐘,我就被工作人員請示離開了。

萬人瘋睹的世紀女神

比視力檢查還遠的觀賞距離

????? 沒了嗎? 好吧。


藝術的展演 可以是一種精神,一種風格 你與生命中相遇的每個人 就像是你與上萬件館藏作品之間的關係 與你有共鳴的 只會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那些 怎麼看都看不懂的錯過也罷 那些 似懂非懂的無須去批評什麼 而那些 你深深地被啟發、觸動的 或許是他們的智慧、做事態度 也或許是他們的歷練、人格魅力 你之所以被吸引 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成功 而是他們如何一次又一次的 披荊斬棘,放膽去做 他們不是藝術家 但是他們用骨子裡的強悍 和流在他們血液裡的自信與堅定 去實踐 活著的藝術 --- 0817-0823, 2023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