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政大中國思想史考古題分析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此年度政大考古題難度中等,沒有冷門的考題,但要看懂題目,需要讀熟相關文本,方能寫出漂亮的答案。

第一題些微困難,筆者當初看到,一時之間,不曉得該從何種角度切入,後來稍微查了資料,才有些頭緒。可參考:http://homepage.ntu.edu.tw/~history/public_html/09newsletter/02/02-022.html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5%A4%AA%E6%A5%B5%E5%9C%96%E8%AA%AA

第二題的重點其實在於他們如何影響後來理學跟心學的發展。程顥-陸九淵,程頤-朱熹。其實就是要你間接比較理學跟心學的差異。這題需引用原文去作說明。

第三題要讀懂文本,才能夠完整回答。墨家認為儒家過度注重繁文縟節,對百姓無益處;實則墨家誤會儒家的說法。儒家講求內在精神層面的超越,但要表現出其價值,仍需透過外面儀式方可展現;禮儀可以儉,但不可以無。

第四題的兩人都為正始玄學的代表(主要特色:名教即自然),但要比較兩者差異,並不容易。從文獻來看,可以得出兩個重點:其一,談論道:何晏>王弼 其二,談論自然:王弼>何晏。


avatar-img
10會員
168內容數
中文研究所學校眾多,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又如何用最有效率的方式達到考取的目標?進入研究所後,如何選擇自己的碩博論文題目?都是此專題探討的目標。此外,嘗試不同類型的創作,鍛鍊自己的寫作能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陳生:天心,你看:劉怡君的《援經入律——《唐律疏議》立法樞軸與詮釋進路》,這就是我上次和你說的經學具體運用的研究之一。
Thumbnail
108課綱去中國中心化常常被有心人士說成去中國化,國文科目的文白之爭、歷史科目沒教岳飛和最近的大禹治水都是一樣的出發點。 無意去辯駁這些意識形態的問題,真的吵不完。倒想到了「法國中學教哲學,考高中要考哲學」這件事情。
Thumbnail
朱熹(1130~1200)字元晦,是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現代人只知朱熹是理學大家,卻不知他精通風水,也是南宋有名的堪輿大師。
Thumbnail
傅佩榮:「把哲學視為『從人的理性出發,尋找他最深的關懷的一種過程』,而不是把近代以來西方學術界所發展的那一套哲學,這樣中國的儒家思想是一種哲學。」
Thumbnail
◎先秦時代 (春秋、戰國) 九流十家之代表人物: 1、儒家—孔丘、孟軻、荀況。 2、道家— 李耳 (老子) 。 楊朱。 列禦寇 (列子,愚公移山之作者) 。 莊周 (莊子) 。 3、「名」家 (辯論) — 惠施 (學富五車) 。
Thumbnail
傅佩榮:「『明德』是一個古代經常使用的術語⋯⋯你現在有兩個選擇,你如果唸〈大學〉這篇文章,它出現在秦漢之際所編成的《禮記》這本書裡面,你要參考什麼?你要參考一千多年之後朱熹的解釋?還是參考在它之前《尚書》裡面的解釋?」
Thumbnail
傅佩榮:「對於中國的國學、哲學,要學就要學得透澈、精準,否則浪費時間、消耗生命,完全不值得,因此要從先秦儒家文本入手,不要理會宋明清學者的看法。」
「哇,原來是喜歡論語的朋友呀。你知道『齊景公問政』嗎?」
前首輔方從哲否定弒君,左都御史鄒元標聲援孫慎行,以及兵部尚書黃克纘聲援舊首輔
Thumbnail
陳生:天心,你看:劉怡君的《援經入律——《唐律疏議》立法樞軸與詮釋進路》,這就是我上次和你說的經學具體運用的研究之一。
Thumbnail
108課綱去中國中心化常常被有心人士說成去中國化,國文科目的文白之爭、歷史科目沒教岳飛和最近的大禹治水都是一樣的出發點。 無意去辯駁這些意識形態的問題,真的吵不完。倒想到了「法國中學教哲學,考高中要考哲學」這件事情。
Thumbnail
朱熹(1130~1200)字元晦,是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現代人只知朱熹是理學大家,卻不知他精通風水,也是南宋有名的堪輿大師。
Thumbnail
傅佩榮:「把哲學視為『從人的理性出發,尋找他最深的關懷的一種過程』,而不是把近代以來西方學術界所發展的那一套哲學,這樣中國的儒家思想是一種哲學。」
Thumbnail
◎先秦時代 (春秋、戰國) 九流十家之代表人物: 1、儒家—孔丘、孟軻、荀況。 2、道家— 李耳 (老子) 。 楊朱。 列禦寇 (列子,愚公移山之作者) 。 莊周 (莊子) 。 3、「名」家 (辯論) — 惠施 (學富五車) 。
Thumbnail
傅佩榮:「『明德』是一個古代經常使用的術語⋯⋯你現在有兩個選擇,你如果唸〈大學〉這篇文章,它出現在秦漢之際所編成的《禮記》這本書裡面,你要參考什麼?你要參考一千多年之後朱熹的解釋?還是參考在它之前《尚書》裡面的解釋?」
Thumbnail
傅佩榮:「對於中國的國學、哲學,要學就要學得透澈、精準,否則浪費時間、消耗生命,完全不值得,因此要從先秦儒家文本入手,不要理會宋明清學者的看法。」
「哇,原來是喜歡論語的朋友呀。你知道『齊景公問政』嗎?」
前首輔方從哲否定弒君,左都御史鄒元標聲援孫慎行,以及兵部尚書黃克纘聲援舊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