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政大中國思想史考古題分析

111政大中國思想史考古題分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此年度政大考古題難度中等,沒有冷門的考題,但要看懂題目,需要讀熟相關文本,方能寫出漂亮的答案。

第一題些微困難,筆者當初看到,一時之間,不曉得該從何種角度切入,後來稍微查了資料,才有些頭緒。可參考:http://homepage.ntu.edu.tw/~history/public_html/09newsletter/02/02-022.html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5%A4%AA%E6%A5%B5%E5%9C%96%E8%AA%AA

第二題的重點其實在於他們如何影響後來理學跟心學的發展。程顥-陸九淵,程頤-朱熹。其實就是要你間接比較理學跟心學的差異。這題需引用原文去作說明。

第三題要讀懂文本,才能夠完整回答。墨家認為儒家過度注重繁文縟節,對百姓無益處;實則墨家誤會儒家的說法。儒家講求內在精神層面的超越,但要表現出其價值,仍需透過外面儀式方可展現;禮儀可以儉,但不可以無。

第四題的兩人都為正始玄學的代表(主要特色:名教即自然),但要比較兩者差異,並不容易。從文獻來看,可以得出兩個重點:其一,談論道:何晏>王弼 其二,談論自然:王弼>何晏。


avatar-img
自在無悔
11會員
187內容數
中文研究所學校眾多,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又如何用最有效率的方式達到考取的目標?進入研究所後,如何選擇自己的碩博論文題目?都是此專題探討的目標。此外,嘗試不同類型的創作,鍛鍊自己的寫作能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自在無悔 的其他內容
最近研究所考試紛沓而來,但中文所的報考人數卻是逐漸邁入死亡低谷。 或許是大環境的時機不好,想要唸中文所的人越來越少了;另一方面,中文所並未有足夠的誘因,吸引人去讀。因此,不難想像在幾年後,中文系所會倒成一遍,能夠留存下來的屈指可數。 中文系所一直不願面對的問題,就是不能說明自己存在的價值為何?簡
最近在不同平台看到有人在討論,如果沒有讀某個版本的讀本該怎麼辦?會不會影響考試分數? 如果是10幾年前我考試的那麼年代,我會認為說還是要將該校重點讀本仔細閱讀,考試才會比較保險。但目前人文類科萎靡不振,許多學校都招不滿的情形下,好好將一本讀本努力吸收並轉化成自己文字,其實就很夠用了。 如果你要考
這個科目應該是許多中文人的痛,雖然大學四年必修科目都有上,但是不同老師上得深淺不一,選用的教材也有很大的差異。此外,內容範圍龐大而不易得分,分數普遍也給的不高;是以,以不失基本分為準備要點,困難或需要很多時間準備的章節,可以適度放棄,用文學史或思想史分數來彌補。 筆者當年小學得分普遍也不高(當年考
最近研究所考試紛沓而來,但中文所的報考人數卻是逐漸邁入死亡低谷。 或許是大環境的時機不好,想要唸中文所的人越來越少了;另一方面,中文所並未有足夠的誘因,吸引人去讀。因此,不難想像在幾年後,中文系所會倒成一遍,能夠留存下來的屈指可數。 中文系所一直不願面對的問題,就是不能說明自己存在的價值為何?簡
最近在不同平台看到有人在討論,如果沒有讀某個版本的讀本該怎麼辦?會不會影響考試分數? 如果是10幾年前我考試的那麼年代,我會認為說還是要將該校重點讀本仔細閱讀,考試才會比較保險。但目前人文類科萎靡不振,許多學校都招不滿的情形下,好好將一本讀本努力吸收並轉化成自己文字,其實就很夠用了。 如果你要考
這個科目應該是許多中文人的痛,雖然大學四年必修科目都有上,但是不同老師上得深淺不一,選用的教材也有很大的差異。此外,內容範圍龐大而不易得分,分數普遍也給的不高;是以,以不失基本分為準備要點,困難或需要很多時間準備的章節,可以適度放棄,用文學史或思想史分數來彌補。 筆者當年小學得分普遍也不高(當年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