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釀影評|《紅豬》:飛越現世殘破,才能懂得愛的熟成大人味
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釀影評|《紅豬》:飛越現世殘破,才能懂得愛的熟成大人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紅豬》電影劇照/吉卜力工作室

《紅豬》電影劇照/吉卜力工作室

《紅豬》的背景架設在一戰後空賊橫行的義大利亞得里亞海。二十世紀初,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全歐洲在經歷混亂後進入重整,烽火稍稍平息,可亂世仍然。民生有著戰後的蕭條,同時也有著重生的歡愉蠢動,絕望卻又充滿希望。

主角「紅豬」波魯克是絕望與希望揉雜下的存在,他處於渾沌之間,無法被指認過去與來生,甚至是他自己抹除了所有的過去,並且不賦予未來新的可能。他是被夾在失落的過去與重生的遠方之間,像是每一個成長中的我們,從青年過渡至中年時的混沌與模糊;從失望邁向希望之間的晦暗陰鬱;從靈魂的荒漠尋回愛之信仰的跌宕。

波魯克曾是義大利空軍,曾經如此靠近戰爭的殘酷,活下來的他背負著戰爭遺留在身上的傷痛與遺憾。戰爭結束後,法西斯主義盛行,世界依著權力、思想等等被劃分且造成諸多對立。波魯克的一句話「我寧可當豬,也不願加入法西斯」──意念頓時成了加諸於己身的詛咒,人形的馬可成了紅豬波魯克。除了逃避戰爭後的法西斯產物,更多的還有對世界的失望吧,紅豬看透了戰爭的殘酷,也痛失許多心愛的事物,他以為此生再沒有其他值得渴求的事物了,於是將真正的自己藏進了詛咒裡。

生命的轉折點,必然經歷抉擇,選擇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選擇往後生活的模樣。紅豬的抉擇是意念的展現,同時亦是一種逃避──逃避本就是一種詛咒。

《紅豬》電影劇照/吉卜力工作室

《紅豬》電影劇照/吉卜力工作室

以此姿態,他穿越過戰爭的絕望,開著一架炫紅的飛行艇飛過亞得里亞海上空,紅色機身在陽光下反射著金光,炫目迷人。他是一頭會飛的豬,如此與眾不同,但也如此平凡。退下軍人的角色,他以賞金獵人的身分窩居在孤島上的小海灣,試圖以平凡的模樣繼續活著,僅只生存,且無所求,無所求的反面則是不積極的行動與慾望的短缺。但他真的毫無慾望嗎?

我想紅豬是渴愛的吧?也渴盼著世界再次出現能讓他重燃熱情的一絲可能。當生命走進荒蕪的年歲時,需要有人給出一點星火,才能夠再次點燃埋藏於靈魂深處的火種。

他的紅色機身醒目,出航時總愛繞空,彷彿一種炫耀與展示,特別是在摯友吉娜的庭園上空,他的盤旋展現出不可忽視的氣勢──要妳看見我,要妳看見我在發光,要妳看見我正看著妳。

《紅豬》電影劇照/吉卜力工作室

《紅豬》電影劇照/吉卜力工作室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89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