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5/3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影評|《年少日記》華人的窒息式教育

raw-image


層出不窮的自殺案件,充斥著現代人的生活,在學校跳樓、在地鐵臥軌、在車子裡燒炭,早已成為我們習以為常的社會新聞。有些痛苦的背後,是一群經歷時代巨變的千禧年小孩,不但要實現父母的期望,還要對抗整個社會。倖存者最終都只能成為麻木的靈魂,像是因他人跳軌而耽誤上班的民眾、或是打開電視台戴上玫瑰色眼鏡的人們,對於整體的局勢只有滿滿的無力感,沒有人知道自己能改變什麼、也沒有人相信誰可以帶領誰前往更好的地方。


因此,越來越多的電影開始深入探討這些令人窒息的現象,從《陽光普照》中沒有暗處可以躲藏的資優生、一直到《陰影下的她》裡沒有喘息空間的社會新鮮人,他們都呈現出這個寂寞世代被迫承受重量的年輕人,是如何一點一滴地被摧毀。還有越來越多的電視節目、影集也在關心自殺議題,使得青少年的情緒問題和就業困境慢慢地被當今社會給關注。


在不勝枚舉的相關作品裡,《年少日記》又強調了哪些不一樣的地方?起初看到預告,以為又是熟悉的劇情在老調重彈,沒想到它比我想像的還要更加深沈。剪接聰明地運用倒敘手法讓我們從觀看個體死亡的視角進而連結到整個世代的自殺議題,起初以為自己止不住的眼淚是惻隱之心在作祟,仔細思考才發現是因為導演對我們現代年輕人的理解,更精準的說法是對現代「華人」的理解,才可以喚醒每個華人小孩心中深埋已久的童年傷疤。


最後,當我看見嚴厲的父親鄭中基,在醫院抱著有俊痛哭的時候,我的心也跟著潰堤了。最令我難過的其實不是一個年輕生命的逝去,而是意識到在追求功成名就的華人社會裡,到底造就了多少個像有傑這樣的小孩的時候。到底還要拍多少部電影,寫多少的關係研究書籍,才能讓這些父母知道,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這是一個長期的「文化」抗戰,彷彿每個華人家庭揮之不去的詛咒。劇情裡家人之間的衝突,不論是求好心切的控制所有、還是拒絕溝通的情緒勒索,都是華人家庭的日常,這已經是根深柢固的疾病了,例如臺灣,就算不停地修改課綱,還是很難改變如此守舊的競爭教育思想。


更何況是香港。


而導演卓亦謙,是清楚地知道當前的政局與社會制度如何影響香港,並製造出如此絕望的校園氛圍。因此他也透過劇情告訴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跑到山頂上去大聲呼喊那些不能被提及的人、以及說不出口的過往。或許更進一步,可以找信任的師長聊聊,但更殘酷的是,現實生活中可能很難找到像劉Sir這樣的導師,能夠感同身受、並即時地拉學生一把。


所以當臺灣的專家和媒體開始引用《漢娜的遺言》當作台灣青少年自殺率提升的參考時,我認為他們還是沒有好好了解這個土地。更多背後複雜的教育結構和文化脈絡正在影響著下一代,究竟我們希望日記裡傳承的是什麼樣的記憶?唯有靠大家有意識的調整和推動,才能讓整個絕望的社會更靠近陽光。


======

這裡將會定期於更新電影資訊和心得

歡迎追蹤——

FB|地瓜嗓さん

IG |@digua_san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地瓜嗓(さ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