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1/02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棉花帝國 讀書筆記(1)

     

    在棉花帝國成形之前

    raw-image


    還有兩件事

    1. 西歐不適合種棉花,但是曾有棉紡織業。從中亞進口原料(生棉)再利用熟悉羊毛紡織工藝的工匠加工。沒落的原因是原料供應中斷,無法穩定從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掌握的貿易路線取得穩定的棉花。

    2. 透過阿拉伯商人的遠距貿易商隊,非洲部落已經有消費印度高品質的棉織品。印度棉布在非洲深受喜愛,且不同的部落有截然不同的偏好(顏色花樣質感等)。


    工業革命之前,是什麼促使棉花的生產和消費的巨大改變?發現美洲 (1492)&發現到印度的航道(1498)


    發現美洲,使歐洲人對異國商品消費需求大增,經營美洲殖民地使得對非洲奴隸需求也大增。巨大的需求驅動歐洲商人去賺錢:透過新發現的航路去亞洲做貿易、拿印度棉布去非洲換奴隸,到美洲發展礦業及熱帶種植業。


    (一)+(二)= 歐洲(民間)商人賺大錢。在美洲搶到錢、買賣奴隸賺到錢、在美洲經營礦場與種植園賺到錢、投資往返印度的航線賺到錢。商人財富迅速累積,吸引更多人加入,並且再投入各項賺錢的項目去賺更多錢。

     

    補充觀點:如果沒有新航道的話?陸上貿易路線將掌握在舊貿易商手中,運送時間長且受限於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如果沒有新航道→產品供給不容易快速增加。

    發展出(黑)三角貿易:



    歐陸對熱帶商品的需求、美洲對奴隸的需求,奴隸商人對印度棉布的需求,因為彼此而不斷加強。為了滿足需求,民間主導的殖民地政府不斷擴張其影響力。在印度,英國商人主導的殖民政府影響力逐漸滲透到內陸。在美洲,越來越多的奴隸主在莊園或礦場內擁有絕對的權力。

    商人在處理大量需求的同時,發展出各種金融工具,像保險、海運提單、期貨交易等,大幅提升遠距貿易的能力。國家除提供軍力之外,也從法律及制度面給予支持,發展出有利的經商環境(如英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