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2/0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躍演《釧兒》原創音樂劇

在2019年,衛武營開幕不到半年,我得知《釧兒》要在戲劇院上演,當下立刻馬上和好友說,選了一天訂票,為了這齣音樂劇直衝高雄,直到現在《釧兒》仍然是我心中第一名的中文音樂劇,集結我認為音樂劇該有的元素,故事、音樂、排場,是一部只要再演我就會買票的作品!

其實我的習慣是在看書或看電影、戲劇時完全不看故事大綱,也不參考他人的心得,全憑直覺和演員買票,我很享受在全然無知的狀態下欣賞演出,因為喜歡驚喜,當然,有時候得到的可能是驚嚇,但無論如何我覺得這樣的體驗很珍貴。

知道《釧兒》是在高中一年級上某堂課時,老師分享他看了這齣音樂劇的感想,老師並沒有透露內容,但是他分享時的雙眼是亮晶晶的,滔滔不覺的說音樂是麼棒,劇情是多麽感人,我得到的資訊僅此而已,但心裡默默下定決心,如果這部戲再演,我一定不能錯過!大家都明白在台灣,音樂劇作品可以說是演一場少一場,很難有再相遇的機會,不過現在越來越多製作擁有很長的檔期,也變得更加蓬勃了!

耀演藝術總監曾慧誠所說,《釧兒》是製作了七年的作品,以澎恰恰提出的原始故事為發想,經過多年的努力與嘗試,將這部音樂劇的規模擴大,加入西方的表演元素構思而成。而根據衛武營的資料,2015年《釧兒》在衛武營戶外榕園首演,觀眾可以在戶外榕樹旁感受到臺灣本土的精神,結合地方故事情節,顯現台灣獨有的故事與文化。2019年,製作團隊重新設計室內音樂劇版的呈現,將故事帶入劇院,讓故事更加完整與充滿能量。


故事大綱

故事描述歌仔戲因為時代轉型,變得難以生存,戲班不得不面臨收團倒閉的可能,而這之中,有個快解散的歌仔戲班,被指定邀演「薛平貴與王寶釧」酬神,但此劇卻是戲班的封箱戲,原因是多年前班主兒子,也就是男主角阿強與戲迷釧兒這對情侶得不到長輩祝福,沒想到在一場演出中,阿強失憶,釧兒過世,戲班便從此不再演這齣戲。

但戲班為了發展,還是決定出演,在即將上演之時,阿強突然恢復記憶,他還看到每天等在戲台下的釧兒,但其實釧兒已成鬼魂,於是這齣戲一方面在提示觀眾傳統文化的式微,另一方面也細膩的刻畫了人的情與愛,是超越人鬼、生死,而戲中戲是這部音樂劇的最大看點,男女主角的故事有如薛平貴與王寶釧,可貴之處全在「等待」,因此劇中有一首歌曲是「等一等」,我很喜歡,而在2019年在衛武營上演後,疫情就此爆發,在那一段沒有藝文團隊能夠演出的黑暗時期,我經常想起這首歌,似乎再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等待,一切就能有盼望。

劇中還有好幾條描述情感的支線,每一條都很精彩,而在敘述過程中也可以看見台灣獨有的文化,例如黑豬帶著台上女郎跳舞歌唱的模樣,也刻劃出台灣早期的家庭的相處模式、寄託的期望、信仰等等,可以說這部戲融合了非常多素材在裡面,可能有些眼花撩亂,結局也有點草草結束,不過我在高雄場時很專注在阿強回憶起釧兒的部分,因此沒有太受影響,全劇我最珍愛的部分是最後一幕阿強與鬼魂釧兒再相見,跨越時空一起唱戲,呂名堯和張芳瑜演員的歌聲和情感,百分之二百傳達到我的心中,也因為這樣,在六月我衝動跑到台中二刷時有點小小空虛,或許我心中的阿強和釧兒只能是呂名堯與張芳瑜吧!


一些感想

這部戲的排場與佈景讓我有如身在百老匯,我自認為這部可以說是台版百老匯代表的音樂劇之一,我喜歡群演的舞蹈編排,也喜歡李哲藝老師的音樂,詞曲咬合做到了極致,甚至有些人會覺得太過頭,劇中所有音樂都和故事情節都非常貼合,不得不讚嘆音樂是如何做到每一首都好聽、貼劇情,但又不會讓耳朵很疲累呢?節奏的轉變和和弦的一轉再轉就像是縈繞思念在心頭,有些許和歌仔戲相似的地方,我自己很喜歡。可能是年齡的關係,我沒有完整的看過一部歌仔戲,也沒有看過野台戲,但欣賞完《釧兒》後,開始對台灣原有的歌仔戲、布袋戲開始產生好奇心。可能因為編排的關係,劇中的結局儘管有些倉促,似乎很輕易的就將戲班的困難、阿強的接班問題都解決,但我認為畢竟舞台劇不像連續劇,觀眾必須在短短時間內吸收所有角色及劇情,而這部又是一齣劇中劇,觀眾只能在有限的精神和時間中,獲取最直接最打動自己的部分。所以一個故事會有千個萬個感想與心得,那些都是觀眾在用不同視角,結合自己的人生旅程做評論和批判,但最重要的,是欣賞完之後的獲得的啟發與思考。

和我一樣喜歡對「教會你愛卻沒有留下來」類型的劇情的人會很喜歡這《釧兒》,所有的錯過、遺憾,和錯誤,就像劇中的歌曲〈天空藍了〉一樣,天空藍了,無需再憂傷,天空藍了,愛就在那方。也希望這部戲能夠長長久久,我會繼續等待上演的那一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