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6|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建築魔法空間 2 省思

    過去地震災難的經驗裡。讓我們學習適應在險境裡繼續生活!不可否認的。司空見慣的適應力,已然讓我們能夠樂觀看待可以預知的災害。這也有效抵銷了生活中不少無謂的壓力;另外。受迫於為了支應維持現實生活的經濟收入,避免自己陷入三餐不繼而造成的立即性危害。我認為這才是令多數國人在分身乏力的無奈下,視天災於不顧最主要的原因!至於。導致我們看似樂觀,而事實卻已經自困在苦中作樂的生活模式,成為了多數的常態;消極面對天災的心態,也成為了社會的主流時。立於如此被動的意識所形成難以估計的隱憂。要累積多少淚水和遺憾,才能令台灣人民共同檢討與反思呢?

    raw-image

    可是。對於海嘯這個與地震完全不同型態的災害,國人可說是毫無經驗!所以比起面對地震的經歷。我們對於海嘯到目前為止,根本就沒有招架能力!

    當我們生活在險惡的環境,卻不再為其感到緊張及困擾時。那代表自我應當保有的警覺與應變能力相對也在不覺之中削減了!這對於長期處於地震、颱風,還有可能因此衍生出海嘯等天災之下的國人身家性命而言。無疑就是天災中的另一場人禍!


    如果能夠在「不牴觸工作、不需要開銷、不浪費時間的前提。」憑靠自己在日常生活上造就自我認知的行為的話。其實也不難改變我們積極、主動、樂觀去面對常態性天災的肆虐!至於,養成足以抵抗震災與水患的能耐!絕對是國人應當立即建立起「意料中的生活觀念」!畢竟。天災將是隨時可以衝擊你我生活的致命關鍵。


    我並不是氣象或地質專業人員;而身為一個建築人。在這裡,除了運用自家空間環境去養成防災應變的憂患意識之外。我不談論任何與建築、或是工程相關的知識;我想藉著絕大多數國人具備的生活常識。利用災難的虛擬與揣摩方式預先思考出防災的因應策略後,讓自己能夠在平時進行更加妥善的演練;從預先推演過程之中。再去因應不同個案的需求,妥善調整並強化預設的防災策略;不過。這還是要透過經由個人在平常就已經對環境有所養成的認知之下,才能依照實際根據做出合理預設、營造有效預防天災的實際做為。

    無論養成自我防災的憂患意識是否有其難度?我們都必須要一致認知。在天候環境不斷變遷之中,我們不可能會是一直倖存在災難後的幸運者!「銅牆鐵壁。不如正確觀念的即時養成!」改變自我,才能存在改變當中;也只有出於思考模式下生成的行為,才是決定你我生存的覺醒。假如你也有同感?那就讓我們一同在充足的憂患意識主導下。認真思考防範地震、風災及海嘯所帶來的損害吧!

    當我們充分了解了上述天候因素所可能衍生而出的災害,還有它對你我的生活及性命的影響之後。設法讓我們能夠盡快在極短的時間內,出自合乎邏輯與生活慣性的常態思維,做為擬訂因應隨時可能發生天然災害的有效對策!

    邏輯性的思考,必然是產生對策的來源。「處變不驚,維持正常的呼吸。」這是讓自己處於穩定狀態下,面對、以及設法排解突發狀況最好的基礎心態!

    在這樣的心態已然獲得充分準備時。接下來我們就要藉由平日對自家空間、或工作環境所累積的認知,還有天災來臨時能夠立刻連貫自我平時已經養成的思緒,來做為面對嚴峻考驗的行為準則!正因為攸關生死,所以不容任何藉口而設定任何寬限。

    基於「無風不起浪」、「此起彼伏」的邏輯,套用在地震、土石流與海嘯演變的情境;接著。我們要運用對於地震、海嘯的經驗與外來的資訊。虛擬災難發生的情境,揣摩當下應變的措施。 但是在此之前,我們需要事先建立自我推估時間的相當概念!現在。你不妨在手機設定1000秒,也就是16.66分鐘的時間去做倒數?從生活中實際體驗在這段期間內自己能做好哪一件事?或是能夠步行到哪裡?這樣的做法除了讓我們能從實際經驗中,建立自我意識對流失的時間逐漸具備概念之外;它還能為我們提高在險境中爭取有效的逃生機會!機會,永遠是留給已經準備好了的人;記得。機會很公平!它絕對不是只留給有錢的人。如果說:「建築是硬體」;那麼。「你我的思維就是引導硬體效能得以靈活應用、甚或發揮極致的軟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