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

含有「台灣史」共 21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陳澄清雖已兩度用計打敗了紅旗軍,但戰役還沒有結束,紅旗陣營的大將黃丕建,慫恿住在新民莊的陳廷順率領七百餘人再次進攻土庫,而陳澄清則率領上一篇提到的「土庫五虎」,以及各村莊的義勇軍加以反擊,並再度採用包抄夾擊戰術打敗敵軍。 紅旗軍仍不死心,再度集結餘黨想要復仇,而陳澄清則聯合埔姜崙、鹽水港的義勇軍加
楊洋在祖母去世後前往沖繩留學,在得知喜歡的人已有女友後,離台成為一趟逃避之旅。儘管遠在他方,記憶不斷把楊洋帶回暗戀對象J的身邊,而J的啟蒙者角色更進一步為楊洋(以及讀者)開啟台灣島上共同體的記憶庫。我與他者,此島與彼島的差異(甚至隱藏的齟齬),點燃少女的好奇,推動她望入種種裂縫內的風景。
Thumbnail
話說紅旗軍攻下斗六後,負責領軍的大將陳弄(據說因為口吃,所以江湖人稱啞狗弄、啞九弄)、嚴辦、黃丕建等人,乘勝進攻土庫。 其實戴潮春已聽聞陳澄清的威名,曾寫信招降陳澄清。 不過用膝蓋想也知道陳澄清不可能投降,所以紅旗軍佔據土庫後,就誓言一定要滅了陳澄清。 等等,陳澄清當初辛辛苦苦做了一堆防禦工事
西元1862年(清朝同治元年),台灣爆發了一場歷時最久、時間長達三年的民變-戴潮春事件。 當時戴潮春勢力以及支持戴潮春的陣營,選擇以「紅旗」作為標幟,而清朝官府以及支持官府的陣營,則豎立「白旗」作為標幟,可說是台灣史上最早的紅白大賞(?) 在白旗陣營中,有一位非常厲害的人物,他雖然是民間人士,但
流行音樂,可以說是最接近普羅大眾的藝術形式之一。或許我們不見得看得懂畫作、也不一定讀得懂文學作品,但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能哼出幾句流行歌! 今天想推薦的展覽,是關於1930年代台灣流行音樂的故事。一起來看看台灣流行樂的誕生,以及透過音樂,窺視那個在傳統與現代化價值拉扯與碰撞中,多元絢麗的摩登時代!
Thumbnail
就史觀來說,大概很少有比欠缺歷史感更諷刺的了。​
薇亦柔止-avatar-img
2025/06/03
寫台語太難了!
高志耘-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03
薇亦柔止 加油,的確沒那麼簡單,寫永遠是語言中最難的一步。因為現在中小學也在學了,所以我自己也很緩慢懶散地學了一些。因為會聽會講,所以台語漢字我加減可以理解。而且,如果再不用文字固定,台語以後恐怕會消失。
零下六十八度是什麼感覺? 首先,零下二十度時,光是呼吸就會痛;在零下二十至四十度之間時,若將香蕉當槌子使用,有可能將釘子打進去;到負四十度時,熱水會在一瞬間變成雪。
Thumbnail
故事主角「黃阿祿嫂」曾經是艋舺商場赫赫有名的人物,儘管處在男性為主的場域、父權思想依舊盛行的年代,她還是在繼承丈夫的事業後,成功打造出自己的商業王國,甚至留名於當時盛行的俗諺當中。
Thumbnail
4/5破浪:艋舺女首富黃阿祿嫂傳奇
從朝鮮三一獨立運動到中國五四運動,再到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本文探討東亞早期民族運動的關聯性,強調民族自決思潮的影響,並呼籲重新思考臺灣歷史教育中東亞史的觀點。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