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6|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八月的哈薩克|匈奴民族村(The Huns Ethno Village)

從阿拉木圖的潘菲洛夫公園出發,需要30分鐘左右的車程。


10點整,入村前的迎賓儀式準時開始。

兩位身穿傳統服飾、手拿長矛和圓盾的男人騎馬來到木門前,威風凜凜,儀式顯得無比莊嚴,直到一同前來的男孩,輕撫馬匹、伸手讓男人把他拉上馬,在馬上靦腆地笑著,畫面又變得有些溫馨。

稍後,同樣身穿傳統服飾的女人捧著鐵盤,將盤中的糖果一把把撒出來,每個人撿起來收好,代表接受了匈奴村的歡迎與祝福。

上馬前,男孩先輕輕撫摸白馬。


男孩被拉上馬,笑著歡迎旅客的到來。


撒出托盤上的糖果,由客人拾起、收好,代表歡迎與祝福。


走進村內,爐子正添上柴火,包爾薩克熱氣騰騰地出鍋,配上一小碗馬奶酒。

來到哈薩克後,經常吃到這種用酥油、牛奶、白糖和麵粉做的小吃,擀成薄麵皮、切成方形以後,油炸至金黃,放涼可以隨時取用,也可以搭配果醬和奶茶。

第一次吃到現做的,在微涼的天氣裡,燙口變得格外美味。

現做的包爾薩克


添上柴火、倒入油,包爾薩克很快就炸好了。


兩位奶奶帶著孩子們唱著迎賓曲,雖然無法理解歌詞,但樸實的歌聲與傳統樂器的樂聲傳得好遠,一曲畢,還令人沉浸其中。

專心演奏迎賓曲的奶奶。


笑著演唱迎賓曲的奶奶。



迎賓曲的舞台兩側,各有一個氈房,旅客分為兩批魚貫而入,因此不覺得擁擠。

族人開始介紹氈房的建築特色:

以木材為骨架和門框、牛皮覆蓋穹頂、毛氈包裹牆面,再以粗繩固定,添上編織裝飾;門框刻意做得低矮,除了拆卸後便於攜帶,也使客人進門時躬身,展現對主人的尊敬;穹頂天窗不僅採光良好,也能排出炊煙,下雨時則覆上牛皮,依照降雨強度,蓋上不同數量的牛皮,就不用擔心漏水。

氈房,哈薩克族遊牧時的傳統居所。


毛氈製作,使用木棍反覆敲打羊毛,經過壓實等工序獲得。


氈房的門框


氈房的穹頂和佈置。


族人將華麗的毯子揭開,展示氈房內部的木結構


氈房內左邊屬於男性,右邊屬於女性,一側懸掛服飾、水壺、弓箭、馬鞍等狩獵用品,另一側則沒有懸掛過多的物品。

唱迎賓曲的奶奶提著搖籃來到氈房內,還從搖籃裡拿出兩個造型不同小管,猜了許久才知道不同造型對應著性別,是可以替代尿布、收集嬰兒排泄物的實用工具。

說完,奶奶唱了一首哈薩克族哄孩子的歌,又提著搖籃到另一個氈房開始解說,不久後隔壁便傳來同樣的歌聲,我們都笑著說奶奶在巡迴演出。

服飾


毛皮和弓袋


接著,我們被帶到馬術表演場,觀眾席由木棚搭建,座位上厚重的毛毯微濕,於是大家紛紛選擇直接站到圍欄前觀看。

隨著音樂出場的族人可以舉著哈薩克的國旗,站在伙伴的肩膀上如履平地,也能肆意在馬背上跳躍、倒吊。

馬術表演中,族人舉著哈薩克國旗出場。


族人策馬來回奔跑,因此可以成功拍到幾張清楚的照片。

每個族人都有自己的招牌動作,搭配呼喊和音樂,炒熱氣氛。

策馬時,族人將身體掛到馬鞍的一側,展示馬術。

細看鞍具,族人依靠馬鞍前後的握把進行高難度的動作。

族人每次都使用不同的動作展現騎術的力與美。


馬術表演的震撼尚未結束,馬上的遊戲開始,男人在馬背上角力,努力把對手拽下馬。男女間則有個被戲稱為「討打」的遊戲,因為男人要想辦法策馬親到女人,而不管男人是否成功,回程女人都可以鞭打對方。

關於這些遊戲,也有其他的說法,因為哈薩克族是遊牧民族,馬術極其重要,因此可以透過遊戲展示馬術、獲得芳心。

男人間的比賽,被拽下馬就輸了。


一個很有特色的遊戲:男孩策馬追逐女孩,過程中要想辦法親到女孩。

不管有沒有親到,女孩可以在回程鞭打男孩,男孩可以用衣物阻擋。


想不到吧!傳統舞蹈也可以在馬背上跳。族人再次換回迎賓服飾,舉手投足間少了馬上的快意瀟灑,多了些優雅柔美的感覺。我被奶奶邀請,也跟著跳了一會兒。

傳統舞蹈表演。


看起來很歡快的雙人舞蹈。


奶奶穿著傳統服飾邀請我們加入舞蹈。


可愛的哈薩克族女孩。


舞蹈表演結束以後,還有騎馬體驗、自助午餐和射箭體驗(不過並不是傳統射箭,而是使用現代反曲弓和常見的長指射法)。

最後附上我的自助午餐和湯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