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帶點兒散步的時候聽到了一對母女奇妙的對話。
女孩大約應該10歲左右,坐在行李箱上被媽媽推行著前進,經過我跟點兒身邊的時候,我聽到媽媽跟女孩說:你看,都是因為你喜歡搭地鐵,媽媽才沒有打車,跟你一起走去坐地鐵...
我沒有聽到女孩有沒有回覆,但我之後又聽到媽媽跟女孩說:你看媽媽對你這麼好,那你以後會對我好嗎?
我聽到這裡的時候,看了一下媽媽,但媽媽以經超越了我跟點兒,我只能看著這對母女的身影慢慢地離去。
我聽完了這段對話覺得實在是很不可思議的回家後跟老吳分享了一下。
我們常常說愛是不求回報的,但是在中國傳統的思想裡,養兒防老,也就是說,我現在對你這麼好,是因為我期待我老的時候你也會對我很好,換言之就是現在被包裝的盡孝。萬不幸這小女孩長大並沒有如她媽媽預期的對媽媽『好』,那勢必日後必定會被掛上一個不孝的罪名。
如果說把養小孩當作是一個投資觀念,那上述的對話也不會聽起來如此的不對勁,但仔細想想,人類的初始本來就是從絕對依賴所開始的,與其說嬰兒依賴父母,更正確的說法或許是因為我們選擇了成為被依賴的對象,因此有了小孩的存在。
既然自己選擇了作為被依賴的對象,那應該某程度就是說明是自願付出的才對。
那就也沒有什麼『因為我對你好,所以你也要對我好』的交易存在吧。
至少,我對小哈利是沒有懷抱這樣的期望。
而且,與其懷抱期望別人對自己好的這樣一個想法,我覺得到不如自己安排自己理想中的老年生活來得更加實際。
自從我母親過世之後,父親就很明確的告訴我跟我哥哥,日後他會給自己安排外籍勞工照顧自己,之後也會找自己喜歡的養老院入住,同時也會跟我們分享他是如何規劃自己的財產讓他可以妥善的安排自己老年的生活。
或許是因為看到我父親的示範,我也從來沒有想過小哈利長大後要為我跟老吳的老年生活負責。
再說了,我自己的人生,本來就是我自己的責任,讓自己能夠優雅地老去,不也是作為成年人的我們最後的一道人生課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