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內控感」可以增加動力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Charles Duhigg在其作品《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提及一個有趣的研究:在1998年有個實驗邀請128名五年級學生解答一道困難的題目。做完之後,每一位學生都知道自己分數很高,但實驗設計讓一半的人聽到:「你剛才一定很努力,所以分數這麼棒。」;另一半的學生則是聽到:「你一定很聰明,居然可以解開這些題目。」

這個實驗主要在了解「控制力來源(locus of control)」對人的影響,我們可以根據控制力來源,簡單的將人分為內控型與外控型的人。所謂的內控型的人在成功時會讚美自己,失敗時也會責怪自己,不把責任歸給外在因素,例如具有內控傾向的推銷員如果業績不佳,他們覺得自己的銷售能力不足,但不會怪罪運氣不好。而外控型的人恰好相反,也就是認為人生事件大都不由自己掌控的人。過往的研究發現:內控型的人一般賺比較多錢,朋友比較多,婚姻更持久,而且事業成功,生活滿意度也高。有趣的是,我們是內控型還是外控型的人,其實是可以透過訓練與回饋影響,上面所提到的學生實驗,就是在證明這一點。

先讓所有學生都知道自己的成績很高,然後告訴一半的人他們很「努力」,主要是刺激他們的「內控感」,努不努力自己可以決定,讚美學生很努力,可以讓學生相信他們有能力掌控自己,也有能力掌控環境。另一半的學生則是聽到:你一定很「聰明」,讚美學生頭腦好,刺激的是他們的「外控感」,五年級學生普遍認為聰不聰明是生下來就決定好的,因此當告訴這群孩子他們很聰明,將使他們認定成功或失敗不是他們所能掌控的。在經過這樣的實驗操弄,所有的受試學生聽完分數和評語之後,接著進入第二輪實驗,學生們被要求多做三個難度不一的題目。

第二輪解題時,剛才智力被稱讚聰明的學生(被暗示「自己本身無法掌控事情發展」的學生)只肯把力氣花在簡單題目,缺乏讓自己想辦法解決難題的動機,同時實驗結束後,那些被稱讚聰明的學生說實驗很無聊。相較之下,剛才被稱讚很努力的學生(被暗示「事情操之在我」的學生),他們會努力解開困難的題目,也願意多花時間,得到比較高分數,實驗結束後,他們覺得實驗好玩。

由這個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具有內控感的人,會願意面對困難重重問題,也會透過自己的努力來解決問題,通常會得到比較好的結果。好消息是,人的內控感可以被刺激與訓練,Duhigg引用史丹佛心理學家Carol Dweck的說法:「內控是習得的能力。大多數的人小時候就學習到內控感,但有些人的內控感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壓抑。碰到這樣的人,我們可以藉由訓練協助他們。只要把人放在可以練習掌控的情境,喚醒心中的內控感,他們就會開始習慣掌控自己的人生。人只要愈『覺得』可以自己掌控人生,就真的可以掌控人生。」

在增加內控感訓練的部份,Duhigg引用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訓練方式,就是透過問「為什麼」來讓受訓的陸戰隊員提高內控感。陸戰隊的訓練是非常辛苦的,為了提升隊員的戰力,常常需要做很多「超越人體極限」的訓練活動,例如連續72小時高強度的演習等。通常很多受訓隊員會中途放棄,直到引進提高「內控感」的訓練方式。這種方式很簡單,就是當隊員精疲力盡到已經不知道自己在幹甚麼,甚至於懷疑自己為什麼在這裡時,透過相互詢問以「為什麼」開頭的問句,來喚醒隊員賦予做這件事情意義。比如說:「訓練這麼辛苦,你『為什麼』來這裡?」,隊員可能會回答「我要加入海軍陸戰隊,給家人更好的生活。」這種互相問「為什麼」問句的方式,可以提高隊員們的內控感。

Duhigg的結論是,最能帶來動力的選擇是做到兩件事的決定:一、讓人相信主控權在自己手上,以及二、賦予我們的行動崇高的意義。透過詢問「為什麼」,讓自己來賦予做這件事情的意義,我們一旦習慣把「不得不去做的事」變成有意義的選擇,會增加我們做這件事情的動力。

圖片來源:Dall.E生成

圖片來源:Dall.E生成



avatar-img
18會員
39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oger學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的研究人員Mauricio Delgado想要找出腦神經學上的興奮與預期感來自何處,藉以知道人的動力源自哪裡。他設計了一個遊戲,邀請很多自願者來參與,玩遊戲的同時並接受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掃描腦部。受試者的眼前有個螢幕,會先讓受試者
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過去所定義的65歲稱為老年,正在變化中。這些被認為應該是退休在家裡含飴弄孫的人群,卻因為醫學的進步而有著健康的身體與外觀,再加上年輕時代的努力,讓這群人有著相當不錯的經濟能力,而且不需要子女的奉養。當這一個人群越來越多時,「重啟人生」或「第二曲線」就不斷的被提出討論,這是一個新的
Bruce Feiler所寫的《生命中的轉變》一書探討人生轉變的閾態。大多數轉變是令人不受歡迎,但事後人們會判定自己成功轉換,有驚無險。轉換過程的痛苦可以刺激創作,並帶來某些正面意義。
我們通常不會想要對人展示脆弱的一面,甚至於要刻意隱藏。但《重啟人生》的作者Auther Brooks指出,脆弱對人生有益。研究顯示當護理師向病患坦承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時,會更加投入工作,病患也會獲得更多的勇氣,來配合醫護的照護,醫療效果因此更好。曾經被關在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心理學家弗蘭克(Victor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的身體會衰退,我們的思考與能力無法與我們在巔峰一樣,此時我們我們有時候會感到自己變得脆弱,這時我們應該去掩蓋我們的弱點嗎?Arthur Brooks在《重啟人生》一書中告訴我們:「明白自身的弱點,反而是愈來愈強大的祕訣,你失去的事、你的衰退,有可能是你和他人的禮物。」 Broo
《重啟人生》的作者Arthur Brooks提出了三個練習,讓我們不會在人生終止時留下後悔與遺憾。這些包括事先分配時間,做核心要務和聰明投資。關注這些關係帶來的回報,而不是看我們自己的方便。
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的研究人員Mauricio Delgado想要找出腦神經學上的興奮與預期感來自何處,藉以知道人的動力源自哪裡。他設計了一個遊戲,邀請很多自願者來參與,玩遊戲的同時並接受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掃描腦部。受試者的眼前有個螢幕,會先讓受試者
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過去所定義的65歲稱為老年,正在變化中。這些被認為應該是退休在家裡含飴弄孫的人群,卻因為醫學的進步而有著健康的身體與外觀,再加上年輕時代的努力,讓這群人有著相當不錯的經濟能力,而且不需要子女的奉養。當這一個人群越來越多時,「重啟人生」或「第二曲線」就不斷的被提出討論,這是一個新的
Bruce Feiler所寫的《生命中的轉變》一書探討人生轉變的閾態。大多數轉變是令人不受歡迎,但事後人們會判定自己成功轉換,有驚無險。轉換過程的痛苦可以刺激創作,並帶來某些正面意義。
我們通常不會想要對人展示脆弱的一面,甚至於要刻意隱藏。但《重啟人生》的作者Auther Brooks指出,脆弱對人生有益。研究顯示當護理師向病患坦承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時,會更加投入工作,病患也會獲得更多的勇氣,來配合醫護的照護,醫療效果因此更好。曾經被關在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心理學家弗蘭克(Victor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的身體會衰退,我們的思考與能力無法與我們在巔峰一樣,此時我們我們有時候會感到自己變得脆弱,這時我們應該去掩蓋我們的弱點嗎?Arthur Brooks在《重啟人生》一書中告訴我們:「明白自身的弱點,反而是愈來愈強大的祕訣,你失去的事、你的衰退,有可能是你和他人的禮物。」 Broo
《重啟人生》的作者Arthur Brooks提出了三個練習,讓我們不會在人生終止時留下後悔與遺憾。這些包括事先分配時間,做核心要務和聰明投資。關注這些關係帶來的回報,而不是看我們自己的方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本書強調心智對現實的影響力,並說明我們可以如何通過控制思想、信念和情感來改變生活。作者也有提供實際的運用和心理訓練方式,幫助讀者可以運用技巧提高自信、改善情緒和實現目標。如果你對心理學和如何通過心智力量來影響生活感興趣,那麼這本書是蠻值得一讀的。
Thumbnail
《造局者》的教學運用 在學校裡,我們經常參加各種研習活動。常常會聽到有人說,某個團隊成員非常努力,事情交給他就可以放心了,他能把事情做好。旁聽的人在聽到這些話時,可能會有種置身事外的感覺,好像他只是在觀察一切。這時候,我會思考,我和他之間的關係框架是什麼。如果這只是一堂課,我通常不會做出任何行動,
Thumbnail
探討逆境領導和成長型思維的兩天課程,從中看到了好的學習習慣、好的企業文化和好的老師。賦予了我們很多啟發。
Thumbnail
4年前我曾經讀過這本書,而這次閱讀新修版的動力不同於上次的心態,抱持的想法並非是自己有拖延、逃避的問題,而是自己在工作跟處理創作、閱讀跟學習上,難免會遇到沒有動力、不想往前進的停滯期,所以便想藉此來複習順道檢視是否有什麼可以幫助自己的方法。
Thumbnail
#「我知道啊,嘿呀,那個我都知道。」 #「我朋友也都在練馬拉松呀,還好啦沒什麼困難,養成習慣就好。」 #「XX企業總經理是我國小同學的弟弟,跟我還算熟啦!」 #「製作影片很簡單啦,現在一堆AI工具可以用,我跟你說啦,其實網路都很多資源,沒那麼困難啦!」
如果你目前對於學習或工作有種不知為何而戰的疑惑???建議你閱讀愛瑞克《內在成就》、《內在原力》、《原力效應》三本好書,找到你的初心、最愛的領域及源源不斷的工作熱情。   也就是你今天坐在教室裡學習某領域新知識, 或在職場擔任某職位, 除了是因為外在環境「畢業」或「求職」
Thumbnail
你始終可以有意識地採取行動,去實現你想要的結果。你可以釋放身體內的情緒,重新找回平靜。你可以利用你的專業知識,無論他人如何阻撓,你都知道如何說服他們並與他們合作。你可以成為一個為自己和他人創造心理安全感的人。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討論了自由選擇和專精心態的重要性。透過種植內在動機、重視專注過程並接納短期失敗等六種元素,可以將自由選擇和專精心態融入生活中。增進內在驅力、學會專注過程、釋放對最佳成果的執念、學會從短期失敗中獲取長期利益、培養耐心以及將心放在當下,讓我們進一步探討如何打造和諧的熱情與成功。
Thumbnail
★其實,一個人的智力、情緒、創造力、記憶力、成就... 都跟「動」息息相關!
Thumbnail
這本書強調心智對現實的影響力,並說明我們可以如何通過控制思想、信念和情感來改變生活。作者也有提供實際的運用和心理訓練方式,幫助讀者可以運用技巧提高自信、改善情緒和實現目標。如果你對心理學和如何通過心智力量來影響生活感興趣,那麼這本書是蠻值得一讀的。
Thumbnail
《造局者》的教學運用 在學校裡,我們經常參加各種研習活動。常常會聽到有人說,某個團隊成員非常努力,事情交給他就可以放心了,他能把事情做好。旁聽的人在聽到這些話時,可能會有種置身事外的感覺,好像他只是在觀察一切。這時候,我會思考,我和他之間的關係框架是什麼。如果這只是一堂課,我通常不會做出任何行動,
Thumbnail
探討逆境領導和成長型思維的兩天課程,從中看到了好的學習習慣、好的企業文化和好的老師。賦予了我們很多啟發。
Thumbnail
4年前我曾經讀過這本書,而這次閱讀新修版的動力不同於上次的心態,抱持的想法並非是自己有拖延、逃避的問題,而是自己在工作跟處理創作、閱讀跟學習上,難免會遇到沒有動力、不想往前進的停滯期,所以便想藉此來複習順道檢視是否有什麼可以幫助自己的方法。
Thumbnail
#「我知道啊,嘿呀,那個我都知道。」 #「我朋友也都在練馬拉松呀,還好啦沒什麼困難,養成習慣就好。」 #「XX企業總經理是我國小同學的弟弟,跟我還算熟啦!」 #「製作影片很簡單啦,現在一堆AI工具可以用,我跟你說啦,其實網路都很多資源,沒那麼困難啦!」
如果你目前對於學習或工作有種不知為何而戰的疑惑???建議你閱讀愛瑞克《內在成就》、《內在原力》、《原力效應》三本好書,找到你的初心、最愛的領域及源源不斷的工作熱情。   也就是你今天坐在教室裡學習某領域新知識, 或在職場擔任某職位, 除了是因為外在環境「畢業」或「求職」
Thumbnail
你始終可以有意識地採取行動,去實現你想要的結果。你可以釋放身體內的情緒,重新找回平靜。你可以利用你的專業知識,無論他人如何阻撓,你都知道如何說服他們並與他們合作。你可以成為一個為自己和他人創造心理安全感的人。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討論了自由選擇和專精心態的重要性。透過種植內在動機、重視專注過程並接納短期失敗等六種元素,可以將自由選擇和專精心態融入生活中。增進內在驅力、學會專注過程、釋放對最佳成果的執念、學會從短期失敗中獲取長期利益、培養耐心以及將心放在當下,讓我們進一步探討如何打造和諧的熱情與成功。
Thumbnail
★其實,一個人的智力、情緒、創造力、記憶力、成就... 都跟「動」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