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0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生的損益平衡點』如何選擇產業及職業

想要提升勞動力價值,就要挑選「知識」、「技術」、「技巧」不會隨著時間演變,易於「累積實力」的工作 (職業)。

應該要有意識地選擇能夠累積更多價值的工作 (職業);這樣的工作 (職業) 也能增加「自我內在盈利」。

像網路這樣技術進步迅速的產業,商業模式不斷地在變化,今天努力研發、打造的基礎,付出的勞力卻難以與未來串聯,就難以累積成實力。

「資產的過時」要越慢越好。

當知識和技術「容易過時」,就是指新知識和新技術不斷產生,也必須時時刻刻與新加入的競爭者對抗。

變化較慢的行業,工作的執行不會有本質上的大改變,長年累積的實力反而沒有過時之虞;反之,熱門產業乍看之下很風光,但累積的實力可能在技術改朝換代時就不管用了。

但對年輕人來說,熱門產業才是機會,因為沒有太多前輩靠過往累積的資產在競爭,反而凸顯年輕人的優勢。
在市場變化或技術革新顯著的「成長型產業」,知識和技術尤其容易過時。

學習「賞味期限長」的知識與經驗;舉例來說,會計知識或業務能力、在同業中掌握成功關鍵的必要人脈等,都算是賞味期長的知識與經驗。

我覺得投資能力也是「賞味期限長」的知識與經驗,不管是做二級市場的證券投資或是一級市場的創業投資,都免不了人的因素,也因此投資的本質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反而容易累積資產,例如人脈關係、對市場波動的容忍度與應對經驗、對產業的熟悉度,以及對商業模式、經營者人格特質的判斷能力。

會計的本質是全世界共通的,就算法規不同,基本概念也不會變,一旦學會就是永遠適用的知識。

業務能力或銷售能力也是長期適用的資產,只要人與人之間有「交易行為」,業務的本質就不會變。

在商場上,比起「做什麼」,「誰來做,與誰一起做」,也就是「人」的因素至關重要;不管技術再怎麼進步,商品再怎麼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信任感) 並不會改變,這也是能讓我們受惠一生的資產。

看起來只要跟人有關的內容,尤其是「信任」這個要素,都需要長時間的累積,是後進者短時間內難以跨越的門檻。

要累積知識與經驗作為自己的資產,除了賞味期要長,還必須是「耗費大量時間學習的事物」,因為無論賞味期限有多長久,若是任誰都能在「短時間」內就學會的事物,也很難成為資產。

作者一再強調「勞動力價值」成立的要素,「必須耗費努力和時間去學習」,並且「受到他人肯定、願意為此花錢的珍貴資產」才有意義。

看到這邊,第一時間應該會想到「學歷」的價值,以現在網路上都可以免費學習到各式各樣的知識,是不是要去學校才能有好的學習成果,這不好下定論;但在社會上確實會把它當成是勞動力價值的地基看待,畢竟那薄薄的一張紙,就是花時間努力學習過的證明,也被大多數人所認可。

高單價商品要獲得認同,必須兼具「價值」與「使用價值」,勞動力這個商品也是同樣的道理。

使用價值是指一件商品有使用意義,而勞動力的「使用價值」就是「雇用這個人能獲得盈利」。

不具使用價值的價值,沒有意義;成長不求一日千里,而是要細水長流。

面對公司,勞動者必須生產盈利,發揮自己的使用價值;但很多上班族「自己以為是在工作」,卻沒有任何盈利。

身為勞動者,今天的勞動也必須成為自己實力的「累積」;因此每天都要問自己「我今天做了多少能轉換為資產的工作?」

累積自己的勞動力資產並不容易,這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必須有耐心地慢慢累積,但人往往堅持不了。

人總是先看到眼前的利益,或期待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成果。

人們總是誇大一年之功,卻小看十年之勞!

實際能堅持十年的人只有極少部份;作家中股彰宏曾說:「想做的有一萬人;開始做的有一百人;繼續做的只有一人。」能夠堅持到底的人非常少。

人心裡會有一個角落在想著:今天可以偷懶一下,反正又不知道能否成功,結果最後乾脆就放棄了,這就是「小看十年之勞」。

堅持到底真的很難,躺平人生可以提前享樂,但老了以後怎麼辦?這可以要等到老了之後才知道。

與其一生都在「跳躍」,不如就從今天開始,定下目標,努力打造有資產地基的工作方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