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約翰可汗:b站創作者的傑出案例與影響力

小約翰可汗:b站創作者的傑出案例與影響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多數人使用的還是Youtube。但我個人認為,大陸b站創作者的創作品質,撇去比yt黃標更為嚴肅的審查機制,其實高於Youtube。

其原因主要在於平台的營利模式不同,相較於yt,b站的影片沒有被官方插入廣告,創作者無法賺取廣告撥放的分紅,而只能盡力「恰飯」,也就是在影片中進行廣告以賺取足夠收益,而觀眾和廠商就是這麼多,這都大大加強了對於創作者的個人特色與文案、呈現方式等創作元素的要求。

因此本文想要介紹的是一位b站的創作者:小約翰可汗。雖然他本業是b站的創作者,但我首次見到他是在他的yt頻道,所以也算符合作業要求了。

小約翰可汗的創作主要有三類:「奇葩小國」、「硬核狠人」與「神秘組織」。奇葩小國主要是在講各個前殖民地國家因過去宗主國或者美蘇霸權的影響下,國運的起起落落落落;硬核狠人則是找各時代中人生經驗豐富精彩的人並介紹他的生平;神秘組織則是近期新出的系列,主要介紹的就是各種不為人知且理念奇特的組織。

小約翰可汗在b站創作影片之前,就已經在知乎上累積了豐富的文案撰寫經驗,無論是劇情的跌宕起伏與起承轉合,還是如何將人物與國家的境遇以最能讓人共情的方式傳達都早已了然於胸。而他在幽默之餘,也每每能在劇情的最後以哀傷的背景音樂與直擊人心的筆觸、文案提供情緒價值。而這個情緒價值的根基在於小國和這些人物的苦難多來自二次世界大戰及冷戰美蘇霸權的各種影響,而這些故事所能做的,就是讓大家去反思上世紀這些霸權的不正義,進而對於現代的國際局勢有新的思考。

而在影片此媒介,以及他的各種段子和「通言通語」(因為他是內蒙通遼人)之外,他的純文字也非常有力量。

這是他在一部介紹智利悲劇總統阿葉德(台灣翻譯)的影片後所寫的文章。文中再批評受眾對阿葉德處境的片面理解後,介紹了阿葉德所面臨的困境、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而依舊為之努力,以及中南美洲作為美國後花園的先天劣勢。

以文字為載體可以篩選出更願意進行理性討論的受眾,留言區也充滿了惋惜但理解的聲音,足見小約翰可汗的能力不只在於煽動,還包含帶給觀眾去認識一個人物的足夠動機。


總之,小約翰可汗在吸引觀眾、給予觀眾資訊,以及促進觀眾反思方面,都達到了很頂尖的水平,此成就也反映在他的b站粉絲數量和影片的點閱數上。而這樣具備反霸權,甚至是反美霸權意識形態的影片在yt上得到眾多點閱,對台灣的意識形態塑造會造成甚麼影響,或許也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議題。

avatar-img
李易修的沙龍
1會員
4內容數
先這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易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許多人對白色恐怖受害者的印象,多是知識分子。這不只忽略了其他階層的受害者,對於知識分子的想像也頗為片面。基於台灣現在所處的國際情勢及威權時代的教育,我們往往將共產黨視為壓迫者,而忽略了共產黨及被牽連者同為受害者的面向。 本影片所介紹的大江屋事件,就是確實抓到真的共產黨,但同時牽連許多無辜民眾的案例。
前面的文章提到過,由於基數龐大且競爭激烈,個人認為B站上的影片品質相較於YT更高,除了趣味性方面之外,往後也會舉幾個其他的例子。 今天,考慮到最近以色列跟伊朗之間的緊張局勢,就從我蠻喜歡的一個軍事區up主「双尾彗星」的其中一個介紹伊朗革命衛隊的影片開始吧。
1996年6月6日,七名中國朝鮮族上了韓國漁業公司的遠洋漁船佩斯卡瑪號。由於不堪船長等管理層的虐待,在8月2日對船長等六名韓籍管理層及一名韓籍實習生痛下殺手。 無獨有偶,2011年6月16到7月25日,船員因在薪資方面受到資方欺騙加之不堪工作重負,魯榮漁2682號上的33名船員們在船上開始爭鬥,最
許多人對白色恐怖受害者的印象,多是知識分子。這不只忽略了其他階層的受害者,對於知識分子的想像也頗為片面。基於台灣現在所處的國際情勢及威權時代的教育,我們往往將共產黨視為壓迫者,而忽略了共產黨及被牽連者同為受害者的面向。 本影片所介紹的大江屋事件,就是確實抓到真的共產黨,但同時牽連許多無辜民眾的案例。
前面的文章提到過,由於基數龐大且競爭激烈,個人認為B站上的影片品質相較於YT更高,除了趣味性方面之外,往後也會舉幾個其他的例子。 今天,考慮到最近以色列跟伊朗之間的緊張局勢,就從我蠻喜歡的一個軍事區up主「双尾彗星」的其中一個介紹伊朗革命衛隊的影片開始吧。
1996年6月6日,七名中國朝鮮族上了韓國漁業公司的遠洋漁船佩斯卡瑪號。由於不堪船長等管理層的虐待,在8月2日對船長等六名韓籍管理層及一名韓籍實習生痛下殺手。 無獨有偶,2011年6月16到7月25日,船員因在薪資方面受到資方欺騙加之不堪工作重負,魯榮漁2682號上的33名船員們在船上開始爭鬥,最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沒有我母親,我今天便不會站在這裡。 如果大家有在網路追蹤一些作家,都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那便是:創作者來來去去,隨時都有人放下筆,永遠離開文壇。 而真的有在創作的小說家,感受就更是深刻了。寫一年,會發現身邊少了一兩個身影;寫十年,會發現身邊大半的人都不在了,就連我自己都換了一個筆名重新開始。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如果沒有我母親,我今天便不會站在這裡。 如果大家有在網路追蹤一些作家,都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那便是:創作者來來去去,隨時都有人放下筆,永遠離開文壇。 而真的有在創作的小說家,感受就更是深刻了。寫一年,會發現身邊少了一兩個身影;寫十年,會發現身邊大半的人都不在了,就連我自己都換了一個筆名重新開始。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