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對於二二八以及隨後的白色恐怖案件中受害者的印象,多是所謂的知識分子、讀書人。這不只是忽略了其他階層的受害者,甚至對於所謂知識分子的想像也頗為片面。也就是說,基於台灣現在所處的國際情勢及威權時代的教育,我們往往會將共產黨視為壓迫者,而忽略了共產黨以及被牽連者同樣是白色恐怖受害者的面向。
他們並不是被羅織了「匪諜」的罪名,而是本身就是匪諜,就是共產黨的地下組織成員。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這些人罪有應得,是白色恐怖時期國民黨少數的正確舉動;然而,實際上在抓捕這些人的過程中,有許多無辜的人也因此受到牽連,這是你在賦予肅清匪諜「過高」的優先性的同時,所必然產生的後果。
這部影片所介紹的大江屋事件,就是為了肅清匪諜,也確實抓到真的共產黨,但同時牽連許多無辜民眾的案例。
1950年代初期,桃園龍潭的三洽水,當地的客家農民在農暇之餘與武術師傅溫勝萬練拳。然而,這樣的生活在三個陌生的年輕人受到當地好心住戶收留後變調。原來,這三名年輕人張旺、劉興炎、林希鵬三人都是共產黨地下組織「中國共產黨台灣省工作委員會」的成員,他們透過溫勝萬的人脈發展「新農會」此省工委會的外圍組織,因此引來警察與憲兵隊的搜捕。
此案牽連甚廣,不論有政治意識與否,與之有過接觸的當地民眾或者被抓,或者判刑,有的甚至被槍決。例如當地民眾申阿勇之父申文坤,就因叛亂分子溫勝萬與梁標曾藏匿於其茶園內而遭判刑;而梁標家中,就有十幾個人是因此案而被寫進牌位。即便因此受到牽連並非無法理解,但因此而被槍決則超出解嚴後的人的想像。
桃園在日治時期即是農民組合運動的重鎮,此案中的溫勝萬,不只是台共分子,早在日治時期就曾加入農民組合。因為這一層關係,使桃園成為二二八事件後,少數地下黨幹部得以藏身和發展之地。詳細的文章可以參考《後記:桃園地區的二二八和白色恐怖〔重生與愛2〕》一文,總之,這種由經濟基礎所催生的運動,與動亂下的政治思潮的結合,在此案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本片最後的環節,提到了兩件值得思考的事件,分別是有關幫助當時的受害者江智土平反的回復名譽證書,以及其後人江增偉對其經營的大江屋的看法。
他們認為,回復名譽證書最大的功能,就是在心理上增加一點安慰,同時期人際關係中不會有汙點。而大江屋的經營方面,江增偉則認為在解嚴後這間餐廳反而一躍成為「民主聖地」,陳水扁與呂秀蓮等政要也常常造訪,反而對餐廳的經營帶來巨大的幫助。
兩種「恢復名譽」的方式一起降臨在江家,就我看來,似乎後者帶來的才是真正的恢復。這並不是基於純粹的經濟利益,而是基於生意火爆背後的,社會的廣泛認同。我們似乎可以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唯有當社會存在於一個民主的且穩定的環境中時,除了可以給予這些人恢復名譽的堅實基礎外,同時也才可以永久保護人們免受侵害。
總之,國家人權委員會這部介紹該事件的影片,向我們呈現了白恐受害者的不同面貌,也提供了對於恢復名譽的不同思考,是想要了解此事件的始末與結果的人的最佳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