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有情緒產生時,首要做的事情必須先處理孩子的情緒,才去處理事情。
處理情緒的原則如下:
例如生氣、害怕、傷心、害羞等。
可用「我知道/看到/你覺得⋯,因為/可是⋯」的句型,如此,才可釐清孩子到底在意什麼。
好比說:
說完上述步驟後,接著說「那⋯」。
要知道,「那⋯」是指我們了解和聽懂,不表示我們同意、照辦、會給他他想要的,而是能有互相協商的空間。
像是可以反問他:「那我們可以一起想想要怎麼辦?」或是「那你可以告訴我現在需要什麼,我來一起幫忙」。
有兩種建議原則,第一,若做出錯誤行為,導致別人受苦,也讓孩子自己有愧疚感、罪惡感、或覺得有點抱歉、難過,則須表示歉意、補償、修復關係。第二,若做出錯誤行為,是導致自己受苦,孩子會有懊惱、後悔、或生自己的氣時,則須思考未來能改變或調整的方向。
以下的範例可供參考。
好比說:「你想要用紅色毛巾擦擦眼淚,還是黃色小鴨的毛巾?」
------------------------------------------------------------------------------------
參考資料:《不溫婉又怎樣》